2019-05-30 11:05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未知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中國大地保險是中再集團旗下唯一財險直保公司,注冊資本約151億元。2018年,大地保險保費規模426.22億元,在88家財險公司中排名第五,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3.16%上升至3.6%。
位于上海中心大廈的中國大地保險總裁陳勇辦公室里,一張滿是數據圖表的液晶顯示屏幾乎占據整個墻面。陳勇指著不斷跳躍的數字告訴證券時報記者,“2000多家分支機構每天做多少業務,業務來源于哪里,成本支出情況如何,都能第一時間了解。”
這是中國大地保險科技轉型的一個縮影,亦是財險業整體由盈轉虧背景下創新“突圍”的典型樣本。2018年,連續8年承保盈利的產險業迎來了首個承保虧損年。財險高管面臨同樣的困惑——未來如何“突圍”?
“這幾年行業環境變化很大,為適應環境和市場變化,大地保險幾年前就在探索推動‘保險+科技’轉型。”陳勇近日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大地保險已不再是一家單純的產險公司,而在圍繞客戶財險需求構建車金融生態圈和綜合經營服務體系。
最大架構調整
“調”什么?
中國大地保險是中再集團旗下唯一財險直保公司,注冊資本約151億元。2018年,大地保險保費規模426.22億元,在88家財險公司中排名第五,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3.16%上升至3.6%。
這家成立16年的老牌險企,近年來創新動作頻頻:率先啟動車險精細化改革,主動砍掉20億“垃圾”業務;推動完成全面架構調整;一次性引入8家戰投……
陳勇表示,公司自2016年開始探索轉型,2017年確立“科技驅動下的客戶綜合經營”目標。實現該目標主要有三大路徑:新模式聚焦客戶需求,推動發展模式轉變;新業態聚焦布局,做大產業鏈;新系統聚焦科技,注重運用科技重塑運營流程和提升運營效率。
以管理流程為例,傳統險企一般是產品線管理模式,隨著客戶消費模式從線下步入線上,這種模式在滿足市場需求方面逐漸捉襟見肘。
陳勇說,大地保險曾在2015年嘗試渠道線模式,最終在2016年確定客戶中心模式,并配套啟動了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架構調整。在這次架構調整中,公司組織架構、人員考核全部按照客戶類別進行劃分,設立了個人客戶中心、團體客戶中心、創新孵化中心、共同資源中心四大中心,總公司先調整,然后逐步推至分公司、支公司。
在架構調整中,客戶需求導向和創新被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陳勇看來,沒有創新就不會有振興。環境在變、客戶在變、對手在變,要求公司必須適時地轉變理念,不斷對商業模式、運營、業務、產品、技術等進行創新。
陳勇說,公司目前已基本形成較為成熟的系統架構及運營模式。從全國落地情況來看,改革進展順利。大家都覺得改了之后比沒改之前專業性更強了,管理更順暢了,和客戶對接的思路目標也更明確。
多路徑構建
車金融“生態圈”
隨著新車市場的遇冷,以及汽車自動駕駛等技術對汽車安全化要求程度的加深,傳統以車險為主的財險業盈利模式不僅面臨巨大挑戰,未來市場前景也面臨不確定性。
陳勇表示,大地保險幾年前已經開始著手做大產業鏈、發展非車險,調整保險生態新增長點。保險外部經營生態變化和金融科技快速發展,公司經營不能僅盯著保險做保險,而是應該圍繞客戶需求將保險鏈接到客戶生活中去。公司正圍繞客戶需求開展產業鏈延伸,在消費金融板塊、保險板塊、科技板塊、生活板塊等四大板塊進行布局。
“當然,這種生態鏈接不是無邊界的,而是始終圍繞客戶的保險保障需求來展開。”他說。
他進一步說明稱,客戶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除了車險需求,還有醫療保障、理財需求。目前大地保險正圍繞客戶的“保險、用車、生活”,構建起“以保險為核心,相關產業為支撐”的車金融生態圈,從單純賣車險轉向到為車險客戶提供更多保障,例如提供“車險+意健險+財險”這樣“1+N”的綜合服務。
一方面,大地保險近兩年大力拓展產業鏈布局。保險板塊旗下擁有大地保險代理公司,生活服務板塊旗下有大地電商公司等,消費金融板塊下設立了大地金融科技公司。此外,中國大地保險去年一次性引入8家戰投。目前,公司正在推進與8家新股東的戰略合作,以期通過股權紐帶加深企業之間的聯系,推進產業鏈上下游生態圈建設。
另一方面,大地保險也在調整業務結構,車險業務占比近年來持續下降,同時非車業務占比在逐年提升。陳勇表示,推進傳統業務專業化的同時,公司今年正積極布局健康險、消費信貸保證保險等業務。今年大地保險進一步單獨成立了健康險部和信用保證險部,以配合大非車戰略的推進。
產品上線周期
縮短至以周計
現代商業競爭離不開大數據和新科技。陳勇說,中國大地保險的數字化轉型,正是為了順應客戶購買方式變化進行的由內而外的保險科技革新,絕非技術手段應用的淺嘗輒止。
據介紹,大地保險去年投入上億元用于科技應用和轉化。IT(信息技術)人員從幾年前的30多人快速增至現在的300多人,加上800多外包人員,目前參與公司科技轉型的技術人員總數超1000人。
以數據應用為例,陳勇說,公司積極對接三方征信平臺及大數據公司,目前已積累包括個人屬性、三方征信等種類豐富的底層基礎信息,客戶標簽多達1000多個,用于模型輸入的衍生變量近4000個。在智能應用環節,智能機器人服務完成率72%,智能回訪月均案件10萬件,成功率92.87%。
在大地保險新布局思路下,舊系統早已遠遠不能滿足業務發展需求。2016年,大地保險開始打造新的核心系統。經過兩年多的搭建迭代,今年5月,第四代保險核心業務系統“筋斗云”在公司15個省分支公司上線。預計在今年7月,新系統將會全部替代原先的老系統,完成全國36家分公司的上線切換。
陳勇說,這是國內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產品工廠”,運用該系統后,操作效率提升40%以上,可以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完成產品配置,并可靈活應對差異化的客戶需求,產品上線周期從一個月縮短至以周計,簡單的產品可以一天內實現上線。
他同時表示,今年公司正按照“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要求持續重塑客戶經營模式,同步推進的科技轉型項目達到25個,涵蓋精準營銷、客戶畫像、產品定價、智能理賠等多個環節。“后續還會不斷推出迭代項目,一年后公司前后端80%的管理流程預估可實現科技化。”陳勇說。
“保險科技發展勢頭正在蔓延,新的保險科技生態系統正在形成中。推動保險企業由資本驅動型向科技驅動型轉變,通過科技手段讓保險化繁為簡,有利于實現保險企業和用戶的雙贏。”陳勇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