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0 10:39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未知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保險企業發生與其經營活動有關的手續費及傭金支出,不超過當年全部保費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額的18%的部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超過部分,允許結轉以后年度扣除。
保險業迎來重大稅費扣除政策利好。5月29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保險企業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稅前扣除政策的公告》,大幅提高保險企業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稅前扣除比例至18%。產險、壽險傭金支出稅前扣除分別較以前調增3個百分點和8個百分點。
業界估算,此次扣稅比例上調將帶動保險行業減稅超400億元,進而助推行業盈利上升。受此利好影響,保險股昨日午后大漲。截至收盤,保險指數上漲2.93%,中國人保、新華保險、中國太保分別漲8.85%、7.45%、7.18%,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等跟漲。
兩大核心調整
《公告》明確,保險企業發生與其經營活動有關的手續費及傭金支出,不超過當年全部保費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額的18%的部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超過部分,允許結轉以后年度扣除。
這意味著,保險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占保費比例在不超過18%的范圍內,可以按照實際比例進行稅前扣除,不需要繳納所得稅。
與以前相比,此次調整主要包含兩大方面:一是保險企業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稅前準予抵扣的比例統一提高到了18%,其中,產險扣除比例調增3個百分點,壽險扣除調增8個百分點。二是“超過部分不得扣除”改為“超過部分,允許結轉以后年度扣除”。
假設一家壽險公司年保費收入扣除退保金后是100億元,傭金支出25億元,以前只有10億元被認可稅前扣除,其余15億元要繳納所得稅。現在則是18億元可以稅前扣除,剩下的7億元需繳納所得稅,且7億元對應所繳納的所得稅可以在以后年份抵扣。
行業預估減稅超400億
此次比例調整可以為保險行業減多少稅,尚無權威數據。多位業內人士估算,此次調整至少可為行業減稅超400億元,并將推動企業盈利上升。
“這一政策可以直接減少保險公司的所得稅納稅額,增加保險公司的利潤,對于行業是重大利好,也體現了‘減稅降費’政策在保險行業的具體落實。”普華永道金融服務行業稅務合伙人錢江濤說,“我們根據銀保監會公布的2018年保險公司收入情況統計數據做了粗略測算,預計減稅能在400億元以上。”
從產險公司看,幾乎所有產險公司都受益于此次新規。近兩年來,由于競爭加劇,保險公司尤其是財險公司手續費支出攀升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從壽險公司角度來說,主打長期期繳保險產品的公司受益最大。
中泰證券非銀分析師陸韻婷分析,經過初步計算,中國平安、國壽、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較2018年利潤增厚106億元、52.8億元、47.3億元和17.8億元,分別占其去年凈利潤的9.9%、46.4%、25.7%和22.5%。
據招商證券測算,在新的稅收政策下,對平安壽險、新華保險、太保壽險、中國人壽2018年靜態凈利潤的增加金額為85億元、18億元、35億元、52億元。相對于2018年凈利潤的提升幅度為12%、23%、25%、44%。保障類產品的傭金比例相對較高,近幾年產品結構調整加重壽險公司稅務負擔,而此次扣除比例提升符合當前監管引導行業回歸保障本源業務,支持保險公司銷售保障類產品的取向。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2018年靜態凈利潤的增加金額為29億元、19億元、9億元,提升幅度為18%、14%、25%。
有資深行業人士分析認為,上述測算僅是理論數據,減稅本質上是帶來保險行業經營成本的下降,但之后保險行業會相應降低保險產品價格,增加營銷、市場、技術等投入,所以成本下降未必帶來利潤的等額增加。最終的收益是老百姓得到更多保障,保險市場興旺發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