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0 09:28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作者:陳瑩瑩 彭揚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資管新規落地以來,信托行業面臨的轉型壓力主要有五方面:一是資管新規所要求的行業發展趨勢和方向,與信托行業的最原始要求有內在沖突。
光大興隴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光大信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閆桂軍近日在2019年京交會金融服務展間隙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資管新規實施給信托行業帶來不小的轉型壓力,但同時也讓業內更清晰地看到服務實體經濟才是信托立業之本。在當前的經濟周期下,服務民企不失為一舉多得的“好買賣”。
在閆桂軍看來,資管新規落地以來,信托行業面臨的轉型壓力主要有五方面:一是資管新規所要求的行業發展趨勢和方向,與信托行業的最原始要求有內在沖突。二是我國信托行業的發展仍處在初期階段。從嚴格意義上講,我國的信托行業目前是銷售型發展模式,而非受托型。三是資管新規的凈值化轉型要求,對信托公司IT基礎保障提出挑戰。四是如何在新監管框架下針對金融資產進行分類管理。五是相關的監管政策以及配套法律環境亟待完善,建議加快《信托法》的修訂。
在閆桂軍看來,新的監管框架和發展環境對信托業而言,是機遇和挑戰并存。不過,服務實體經濟才是立業之本,應成為行業共識。當前民營企業在資本市場的信用逐步恢復,去年光大信托投資的債券收益也很不錯,真正實現了一舉多得:一是響應國家政策,穩定市場預期;二是民營企業拿到了錢,渡過了難關;三是信托公司也賺取了收益。
他稱:“針對民營上市公司發債難,我們成立了30億元的平準基金,支持發行未到期債券且債券價格起伏較大的民營企業。通過平準基金進行逆向操作,熨平市場波動,穩定市場價格,進一步穩定企業信用,為民營企業獲取融資創造良好條件。目前平準基金的額度已用滿,加上其他的紓困基金,總額達50億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