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4 09:27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未知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券商密集融資的背后,是他們在通道業務規??s減下布局重資產業務的現狀。未來券商行業龍頭效應會越發凸顯,凈資本為王的時代,資本金充足已成為比拼實力的一個重要手段。
近日,證監會核準了紅塔證券首發上市申請,紅塔證券歷時10年的IPO征途即將完美收官。事實上,近年來,已有多家券商通過上市進行融資,還有不少券商通過發行債券補充資本。Choice數據顯示,2018年至今,6家券商在A股市場完成IPO,合計募集資金120.40億元;截至5月21日,券商今年以來發行的債券(包括證券公司債和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規模達3441.2億元,同比增長22.28%。
分析人士指出,券商密集融資的背后,是他們在通道業務規??s減下布局重資產業務的現狀。未來券商行業龍頭效應會越發凸顯,凈資本為王的時代,資本金充足已成為比拼實力的一個重要手段。科創板跟投制度對券商資本金消耗也比較大,這在一定程度觸發了券商加速融資。
股債融資“兩不誤”
紅塔證券近日宣布,耗時10年的IPO進程終將結束,即將登陸A股市場。根據紅塔證券招股說明書,紅塔證券擬首次公開發行不超過3.64億股普通股,募集資金扣除發行相關費用后將用于補充資本金。
中泰證券也于近日更新了招股說明書,上一版本還是三年前發布的,這也顯示其A股IPO進程取得進展。根據公告,中泰證券擬公開發行新股不超過20.91億股。
近年來,已有多家券商通過IPO進行融資。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18年至今,共有6家券商在A股市場完成IPO,合計募集資金120.40億元。
上市券商還熱衷于通過定增募資。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截至2019年5月20日),已有海通證券、廣發證券、國信證券、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原證券以及第一創業7家券商發布定增預案。根據上述券商定增預案,海通證券、廣發證券、國信證券、中信證券、中信建投預計募資額上限均在100億元以上,分別為200億元、150億元、150億元、134.6億元和130億元,7家券商合計募資上限達879.6億元。而在2018年,華泰證券和申萬宏源已經完成定增,分別募集資金142.08億元和120億元。
除了定增,配股也是上市券商募資手段之一。2019年以來,已有東吳證券、山西證券、天風證券、招商證券四家券商發布配股預案,配股比例均為0.3,預計募資上限都超過60億元,其中,招商證券預計募資上限高達150億元。
此外,上市券商還通過發行可轉債進行融資。去年至今,浙商證券、山西證券、財通證券、國元證券以及華安證券相繼披露了可轉債發行預案,募資上限合計達189億元。而在2017年,僅有兩家上市券商發布可轉債預案,合計募資上限為93.5億元。
不僅僅是股權融資,債權融資也是券商的常用手段。Choice數據顯示,截至5月21日,券商今年以來發行的債券(包括證券公司債和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規模達3441.2億元,同比增長22.28%。今年以來,券商發行的公司債規模為2406.2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發行的短期融資券規模為995億元,同比增長151.90%。
統計數據顯示,招商證券今年以來的發債只數和規模位居證券業首位,已發行11只公司債和短期融資券,規模達到268億元;緊隨其后的是中信證券,共發行公司債和短融9只,金額為252億元。通過公司債和短融融資規模超過200億元的券商還有國信證券和廣發證券,合計規模分別為245億元和240億元。
資本中介和自營成重頭戲
分析人士稱,券商融資方興未艾的背后,是券商正在加速補充資本金以完成業務布局。
紅塔證券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募集資金主要用于以下幾個方面:擴大融資融券等信用交易業務規模、適當擴大自營業務規模、提升私募投資基金子公司資本規模、推進期貨子公司和基金子公司的增資擴股以及加大對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投入等。從紅塔證券的資金運用計劃來看,信用業務、自營業務被擺在了首要位置,而私募、期貨以及互聯網金融業務也被作為此次募集資金運用的重點領域。
中泰證券在最新的招股說明書中披露了募集資金運用的幾大方向,包括加大資本中介和資本業務投入、促進證券經紀和投資銀行業務轉型升級、支持子公司業務發展(資產管理、另類投資業務、私募投資基金業務、期貨和境外業務子公司)等。中泰證券表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將根據證券市場情況適度增加證券自營業務規模,重點是低風險業務規模和對沖業務規模。
從2018年以來披露了定增預案的7家上市券商來看,其募集資金用于資本中介和自營業務的比例頗高。除了中信證券定增是為收購廣州證券,其他6家券商定增主要是用于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等。這6家券商用于資本中介業務和自營業務的資金上限合計占募集資金上限的比例都在50%以上。其中,海通證券、中信建投、中原證券、第一創業擬用于資本中介業務和自營業務的資金上限合計占比均達到70%及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海通證券于2018年4月27日首次發布定增預案,時隔一年,海通證券于今年4月再度更新預案,并對募集資金運用計劃進行了修改,用于資本中介業務的資金上限從一年前的100億元降至60億元,而用于自營業務(主要是擴大FICC投資規模)的資金上限調高至100億元,兩項業務合計上限得到提高,占比上升至80%。
山西證券的可轉債預案中,擬將募集資金全部用于自營業務。其中,不超過13億元用于固定收益證券投資業務,不超過15億元用于票據投資業務。
融資彰顯轉型之機
天風證券認為,證券行業正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通過再融資方式補充資本金,增強資本實力是證券公司搶抓行業發展機遇的必然選擇。
在去通道的大背景下,過去主要依靠通道業務賺取傭金的模式已不可取,券商面臨向資本型中介轉型的問題。而充足的資本金,是發展資本中介業務的保障。
自營業務也是更多地依靠資產負債表的擴張獲取利潤,同樣被認為是“重資產業務”。從今年上市券商一季度的業績情況來看,自營業務帶來的收入頗豐,大部分上市券商一季度自營業務收入都實現增長,其中,海通證券自營收入高達48.35億元,同比增幅超兩倍。在去年券商業績不振的情況下,自營表現頗為“穩當”。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131家證券公司自營業務收入為800.27億元,同比下滑幅度是各項業務中最低的,僅為7.1%。
華融證券表示,自營業務和信用業務對資本占用較多,為重資產業務。從近幾年數據看,重資產業務收入占比逐步提升。不同于輕資產業務主要憑借中介通道類服務賺取傭金,重資產業務主要依靠資產負債驅動,因此對證券公司資產和杠桿的關注度更高,但同時也使得證券公司面臨更大的風險壓力。隨著重資產業務比重的提升,券商的資本實力愈發重要。資本實力的擴充能夠為券商重資產業務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能增加券商抵御風險的能力。
除了資本中介業務和自營業務,券商融資還有的是為了子公司增資,以實現多元化布局。近日公布配股方案的招商證券,就計劃將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子公司及多元化布局,大力發展另類投資業務。天風證券認為,此舉是證券公司在“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大背景下推進業務轉型的方向之一。
“未來券商行業龍頭效應會越發凸顯,凈資本為王的時代,各家券商都在想辦法融資,資本金充足已經成為比拼實力的一個重要途徑。科創板跟投制度對券商資本金消耗也比較大,這點也成為券商緊密融資的一個原因。”某上市券商相關人士表示。
此外,監管要求也促使券商積極補充資本。海通證券在其定增預案中表示,在當前以凈資本為核心的監管體系下,資本實力將成為證券公司發展資本中介業務,提升對實體經濟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構建核心競爭力及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關鍵要素。
自2016年《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頒布以來,凈資本對證券公司展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券商為了能夠順利開展業務,紛紛采取上市或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補充凈資本。新的《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提出,證券公司凈資本達到規定標準10倍及以上的,每一倍數加0.1分,最高可加3分。與之前的規定相比,提高了凈資本的加分門檻。這也是券商加速補充凈資本的另一方面原因。
中國證券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131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7.05萬億元,凈資產為1.94萬億元,凈資本為1.62萬億元。相較于2018年底,全行業凈資本增加了500億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