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3 02:30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孫越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西部證券暫時還沒有科創板申報項目,但是公司此前率先出資10億元成立另類投資子公司,明確是為科創板跟投而設立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跟投上先行一步,其投行的業務邏輯也在重構。
科創板是券商投行競爭新的主戰場,試點注冊制、跟投等諸多制度創新,對投行的定價能力、資本金實力、承銷能力以及風控能力等都有較高要求,對中小券商而言更是不小的挑戰。日前上證報專訪了西部證券投行業務負責人張永軍,以這家西部地區的老牌券商為樣本,管窺中小券商投行如何迎接科創板這場硬仗。
西部證券暫時還沒有科創板申報項目,但是公司此前率先出資10億元成立另類投資子公司,明確是為科創板跟投而設立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跟投上先行一步,其投行的業務邏輯也在重構。
投行業務邏輯已改寫
“以往投行提供的更像是通道業務,收入主要依靠承銷費用,現在要求券商跟投并且限定鎖定期,其實更加考驗券商的定價和研究能力。”在張永軍看來,“跟投+限售”的制度要求正在改寫投行游戲規則,對證券公司內部改革帶來不小挑戰。
首先申報項目已經不是投行單獨能決定的事,需要更加重視各部門之間的業務協同。據張永軍介紹,與以往IPO項目在通過投行內核后就可以上報不同,申報科創板項目需要保薦機構的投行部門、另類投資、研究所等部門統籌協作,真正做到 “保”與“薦”。
其次,公司不僅要嚴選項目,強化申報項目質量,避免保薦一些“偽科創”企業,還要“壓實”定價。這需要深諳項目所處的行業邏輯,讓估值定價回歸理性。
最后,跟投的強制屬性雖然從理論上講使得另類投資子公司可以獨立決策,但中小券商的另類投資子公司在項目儲備、投資經驗、投資方式上,與頭部券商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在話語權上相對會弱一點。畢竟在頭部券商的虹吸效應下,中小券商投行好不容易爭取到的項目,被另類投資子公司直接否決的概率還是比較小的。
跟投科創板“彈藥充足”
對于市場疑慮的跟投可能會消耗券商大量資本金的問題,張永軍認為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跟投無論是對大型券商還是中小券商,甚至是未上市券商來說,實際資金壓力都不大。
一是從資金需求來看,目前科創板已受理企業的擬募資規模平均約為9.8億元,即使按照最高5%的跟投比例計算,一個項目的跟投規模也就5000萬元左右。對于大型券商或上市券商來說,自身資金實力強,資金壓力并不大,還可以在必要時通過再融資、發債等多種途徑進行融資。而對于非上市的中小券商來說,核心問題不是有沒有資金進行投資,而是有沒有好的項目讓其進行保薦與投資的問題。
二是從保薦數量來看,理論上保薦數量越多,資金壓力應該越大。但目前推薦科創板企業最多的保薦機構數量也沒超過20家,中小券商即使有項目,數量也都在個位數徘徊,因此基本上不太可能超出可承受范圍。
事實上,已有不少中小券商在加快融資動作、擴充資本實力,如東吳證券、山西證券、華安證券等中小券商先后發布公告披露再融資方案,擬通過短融、配股、可轉債等方式進行募資,募集資金則用于增加公司資本金、優化業務結構等。
聚焦局部才有機會
科創板是券商投行競爭的新的主戰場,業內的一個共識是,在凈資本、風控、研發實力等具有明顯優勢的頭部券商將獲得更多機會。那么,中小券商有無可能突圍?
“資源聚集在頭部券商是一個事實。”張永軍承認,中小券商和頭部券商在起步上就已經有差距了。首先,在項目儲備上,目前能符合科創板定位、滿足科創板申報條件的企業數量本身并不多,而頭部券商在項目儲備上具有先天優勢。其次,頭部券商的綜合實力更強,尤其是定價能力和研究能力,與科創板的要求更加契合。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中小券商完全沒有機會,在張永軍看來,投行之間的競技更像是一場馬拉松比賽,頭部券商有領跑的天然優勢,中小券商在保薦數量上拼不過大券商,但中小券商可從某一細分行業,或在有比較優勢的區域內深度服務客戶,若客戶黏性較好,仍可在科創板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唯有及時轉變發展思路,方能占有一席之地。據張永軍介紹,西部證券科創板的儲備項目主要集中于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等領域,目前承做團隊正積極備戰,有條不紊地推進項目,爭取盡快申報。當前,西部證券主要以增強自身團隊實力、做好項目為第一訴求,并不過于擔憂來自頭部券商的競爭擠壓。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