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0 11:17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未知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成熟和應用,意外事故不再發生或發生概率極低,個人失去購買車險的動力,而面向個人車主的車險會消失,完全變成一個汽車產品類的保險,內嵌在汽車之中。
規模達7000億元的中國車險市場里,絕大多數財險公司在殘酷的價格戰下出現承保虧損,但未來或許更殘酷——現在的車險甚至可能消失,或者被汽車產業的變化而完全顛覆。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瑞士再保險“智慧·韌性中國論壇”上,與會人士就“中國車險”的話題進行交流,其中一個觀點是,隨著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汽車等到來,車險將逐漸從toC(面向個人)轉向toB+C(面向個人和汽車企業)。
現在的車險產品,均為面向車主個人銷售,保障的主要是碰撞、自然事故、外力等導致的車輛損失,意外事故導致的第三方人身傷亡或財產損毀,意外事故導致的車上人員傷亡,車輛被盜竊、搶劫、搶奪導致的損失等等。
而在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汽車風行后,車險除了保障這些內容之外,還將保障電池、能耗、充電樁、操作系統等故障問題。從而有可能演化為,由車主個人購買到車主和汽車廠商或運營商分別購買的一類保險產品。
更極端的觀點是,隨著自動駕駛技術成熟和應用,意外事故不再發生或發生概率極低,個人失去購買車險的動力,而面向個人車主的車險會消失,完全變成一個汽車產品類的保險,內嵌在汽車之中。
不過,業界預期自動駕駛時代或不會很快到來。但是,作為車險行業的參與主體,財險公司對此關注并不會下降。此前,安盛中國執行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衛澤韋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三年前就開始籌備應對自動駕駛的趨勢,希望在自動駕駛時代真正來臨時第一家做好準備。
與自動駕駛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逐漸為人接受并在普及,但相應的,新能源汽車保險未能及時跟上,特定風險保障仍相對空白的問題也亟待解決。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專業平臺在獲得資質和數據授權后監測新能源汽車車輛的技術狀態和變化,比如充電、啟動等相關數據,來確保車輛安全值。“故障情況的電子數據,包括溫度、電壓,都與安全正相關,每30秒上報一次,故障數據是在發生三級故障的時候每秒上報一次,來監控車里情況。”一位新能源汽車數據類的聯盟組織代表人士稱。
這些預警技術,是改變車險形態的重要力量。比如,在對電動車做數據的全生命周期跟蹤情況下,可以做到防范于未然,雖然車輛的故障可能會出現,但是由于做了預警,車輛的事故可以避免。那未來的車險產品,也可望提供這樣的預警服務,從而車險將從事后賠付到事前防范。
“買了保險不是說出了事故我給你賠付,而是買了保險的話我可以告訴你不會出事(由于故障引發的事故)。”一位與會人士稱。
同時,隨著汽車保險與車輛本身的關系更為密切,定制化程度加深,以后的車險誰來賣,可能也會發生變化。目前,車險大多是通過汽車經銷商等中介去代理銷售,以后可能由車輛廠商直接銷售。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