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0 10:03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韓宋輝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保險業之所以能夠一掃年報業績低迷的境況,交出喜人成績單,投資收益是第一功臣。業內人士分析,去年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險企投資收益普遍大幅下滑,因此業績不佳。
隨著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相繼披露,保險公司一季度成績單張榜公布。數據顯示,一季度納入統計的160多家產壽險公司合計盈利超782億元,整體上盈利水平較去年有所提升。
保險業之所以能夠一掃年報業績低迷的境況,交出喜人成績單,投資收益是第一功臣。業內人士分析,去年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險企投資收益普遍大幅下滑,因此業績不佳。今年一季度資本市場漲幅較大,預計險企投資收益普遍提高,凈利潤隨之回升。
中保協披露的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納入統計的80余家產險公司和80余家壽險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近782億元,同比增長22%,真正實現“開門紅”。其中,壽險公司仍是利潤“收割機”,賺取凈利潤達660億元,占保險業凈利潤的84%;產險公司一掃去年末的業績頹勢,小賺122億元。
頭部上市險企仍是行業利潤的掌控者。在壽險業中,中國人壽一季度賺取凈利潤約260億元,同比增長93%,占壽險業整體利潤近四成。該公司一季度實現保費收入2724億元,占壽險業總保費收入的21%。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人壽體量巨大,到2018年末總資產高達3.25萬億元,因此受資本市場影響也大,投資收益的波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司業績表現。
此外,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一季度也雙雙報喜,分別實現凈利潤34億元、32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29%、25%。
相比之下,產險行業的集中度更甚。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和太保產險“老三家”一季度實現凈利潤119億元,占產險業近98%。換言之,余下70多家產險公司僅分享了行業凈利潤的2%。業內人士分析,產險業利潤集中度如此高,一方面是由于業務集中度過高,“老三家”一季度保險業務收入高達2301億元,占行業收入的66%;另一方面,與“老三家”相比,其余險企資產體量過小,在資本市場上漲時,獲益有限。
比起業績指標,償付能力指標更值得關注。一季度,產壽險公司整體償付能力充足,擁有與業務規模相適應的資本金。
具體而言,產險業償付能力更均衡。整體來看,納入統計的80余家產險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及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均在監管紅線100%以上。
相比之下,壽險行業的償付能力充足度趨向分化。大多數壽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穩定,經營狀況良好。但也有百年人壽、中法人壽等個別幾家險企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
業內人士認為,這個充足率水平雖然仍能滿足監管要求,但已經觸及行業認定的預警線水平,壽險公司需要考慮增資以提高償付能力充足率,以適應未來業務發展需求。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