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4 03:19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李樹超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隨著上半年A股市場大小盤風格的切換和演繹,股票ETF市場龍頭正在迎來巨變:連續四個年度穩居股票型ETF規模首位的華夏上證50ETF,今年冠軍地位岌岌可危,南方中證500ETF年內規模激增百億,以26億元規模微小差距日益逼近。
從基金的申贖操作看,南方中證500ETF目前基金份額為84.07億份,今年以來增幅為12.09%,近半年基金規模增長高達120.97億元;而同期華夏上證50ETF基金份額卻從200.03億份降至173.43億份,降幅為13.3%,由于份額凈值增長,目前該基金規模仍有24.08億元的增長,資金申贖操作的此消彼長導致兩只ETF規模差距大幅縮小。
隨著上半年A股市場大小盤風格的切換和演繹,股票ETF市場龍頭正在迎來巨變:連續四個年度穩居股票型ETF規模首位的華夏上證50ETF,今年冠軍地位岌岌可危,南方中證500ETF年內規模激增百億,以26億元規模微小差距日益逼近。若A股市場大盤風格繼續轉向中小盤,未來股票型ETF或將迎來“龍頭易主”的結局。
規模激增百億
南方中證500ETF崛起
數據顯示,截至5月10日,華夏上證50ETF以481.96億元凈值規模位居股票ETF頭把交椅,南方中證500ETF基金規模為455.64億元位居次席,但兩只ETF規模差距正在大幅縮小,從年初的123.2億元規模差距急劇縮小至26.32億元,顯示股票ETF市場曾經的“一基獨大”正演變為“雙雄爭霸”。
從今年以來兩只ETF的市場表現看,收益率均在20%以上,市值增長對產品規模的貢獻大體相同。但從基金的申贖操作看,南方中證500ETF目前基金份額為84.07億份,今年以來增幅為12.09%,近半年基金規模增長高達120.97億元;而同期華夏上證50ETF基金份額卻從200.03億份降至173.43億份,降幅為13.3%,由于份額凈值增長,目前該基金規模仍有24.08億元的增長,資金申贖操作的此消彼長導致兩只ETF規模差距大幅縮小。
據記者統計,2015年到2018年間,華夏上證50ETF獨占鰲頭,以絕對的規模優勢霸屏股票型ETF排行榜頭名。
北京一位大型公募指數基金經理對此評論,目前股票型ETF形成了“強者恒強”的效應,要做ETF龍頭首先要有先發優勢,在行業推出時間較早,并且發行時機比較契合市場表現,就容易快速成長為龍頭;另一方面,產品本身要有較大的市場容量,如果產品對應的指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且難以做出超額收益,才有可能做成行業龍頭。
“作為投資工具,股票ETF龍頭的起落也反映了市場發展變化的趨勢。”該基金經理稱,從目前ETF的頭部產品看,多數屬于成立較早的大盤寬基指數ETF,過去三年價值投資回歸、尾部股票投資風險加大,資金籌碼集中在績優龍頭股上,上證50ETF很快崛起為行業龍頭。而今年一季度市場向中證500風格轉移,這也可能是資金調整配置方向的新趨勢。
從全市場看,隨著股市的賺錢效應的發酵,股票ETF迎來了快速的市場擴容,偏股ETF規模仍然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163只偏股型ETF總規模為4124.38億元,比去年末猛增649.35億份,增幅高達18.68%。
成交量仍存在不小差距
雖然南方中證500ETF規模激增,基金規模幾乎可以與目前排名首位的華夏上證50ETF匹敵,但從成交量指標看,南方中證500ETF仍與之存在不小的差距。
數據顯示,截至5月10日收盤,華夏上證50ETF今年以來日均換手率為5.77%,日均成交額為26.16億元;而同期南方中證500ETF日均換手率為3.82%,日均成交額為15.91億元,兩項成交量指標皆不足前者的七成。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ETF基金經理表示,較好的流動性是場內基金的核心競爭力,對于投資者而言,基金規模相差不大的同類型ETF,投資者更傾向于流動性較好的產品。因為投資者交易體驗最深的是產品的流動性,機構投資者都喜歡流動性較好的場內基金。
事實上,為了提升股票ETF流動性,今年不少公募基金已經在重點產品增加做市商、提升個人投資者占比等方式提升產品的內生交易量。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ETF基金經理認為,作為ETF龍頭,除了規模要做大,也要有很好的成交量指標。為了提升流動性,一是增加公司滬深300、中證500的大盤寬基指數做市商,提高競價報單的數量和效率;二是通過在券商營業部做持續推廣,增加交易性投資者的占比,比如個人投資者交易型需求較多,可以提升交易量;三是繼續做大基金規模,基金規模是流動性的前提,大規模的基金也更受機構資金的青睞。
該ETF基金經理稱:“產品規模大,市場流動性好,投資沒有沖擊成本,這樣的產品更容易吸引大資金進來,資金進來也更容易提升流動性,逐漸形成ETF產品良性發展的循環。”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