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4 03:16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個別險企風險評級較低多與償付能力較低有關,要實現償付能力達標,增資最為有效。
隨著保險公司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陸續披露,備受監管關注的險企風險綜合評級結果也隨之出爐,該評級可以綜合反映保險公司抵御風險的整體狀況,也為投資者及消費者提供參考。
從《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的情況來看,目前已經披露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80家壽險公司中:46家險企被評為A類;B類公司31家;C類公司2家;D類公司1家。
一家壽險公司管理層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個別險企風險評級較低多與償付能力較低有關,要實現償付能力達標,增資最為有效。但有些公司增資卻不太容易,一方面是想增資的股東增資后,按照監管對股權上限的要求,會出現股權占比不達標的現象,因此增資事宜長期擱置;另一方面,如果各股東同比例增資,則出現部分股東無法出資,或者不想增資的現象。此外,部分險企如果出現巨額賠付也會出現風險評級較低的現象。
A類公司占比過半
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第10號:風險綜合評級(分類監管)》,銀保監會每季度綜合分析、評價保險公司的相關風險,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流動性風險等監測指標數據,將保險公司評定為A、B、C、D四類監管類別,并根據不同的分類情況,實施不同的監管措施。
評級為A類的公司被認為綜合風險最低。這類公司指的是:償付能力充足率達標,且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小的公司。
從今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披露的數據來看,壽險公司中,A類公司共計46家,占比過半。中國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人壽、平安人壽等大型險企均位列A類公司之列。
B類公司是指償付能力充足率達標,且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和流動性風險較小的公司。從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披露的數據來看,新光海航人壽、華貴人壽、吉祥人壽等險企被評為B類公司。
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第10號:風險綜合評級(分類監管)》,銀保監會在市場準入、產品管理、資金運用、現場檢查等方面,對A、B、C、D四類保險公司及其分支機構實施差異化監管政策。
對B類公司,監管可根據公司存在的風險,采取以下一項或多項具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一)風險提示;(二)監管談話;(三)要求限期整改存在的問題;(四)進行專項現場檢查;(五)要求提交和實施預防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或完善風險管理的計劃。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B類公司發現,B類公司以中小壽險公司居多,部分險企去年以來也經歷了多輪增資。
總體來看,目前壽險公司中,A類公司和B類公司占據絕大多數,這也說明目前壽險公司整體風險較小。
C類公司與D類公司共3家
除A類與B類公司,還有2家被評為C類,1家為D類。
C類公司是指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或者償付能力充足率雖然達標,但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中某一類或幾類風險較大的公司。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家險企被評為C類。
比如,百年人壽提到,依據銀保監會下發結果,公司在2018年第3季度分類監管評價中,被評定為C類,在2018年第4季度分類監管評價中,被評定為C類。連續兩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為C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存在一定的償付能力壓力,連續兩個季度綜合償付能力未達到120%。雖暫被評為C類,但百年人壽也提到,公司目前流動性風險可控,將持續關注。
銀保監會此前的監管文件還顯示,對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流動性風險中某一類或某幾類風險較大的C類公司,除可采取對B類公司的監管措施外,還可采取以下監管措施:(一)對操作風險較大的C類公司,針對公司存在的具體問題,對其公司治理、內控流程、人員管理、信息系統等采取相應監管措施;(二)對戰略風險較大的C類公司,針對公司在戰略制定、戰略執行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監管措施;(三)對聲譽風險較大的C類公司,針對公司產生聲譽風險的原因,采取相應監管措施;(四)對流動性風險較大的C類公司,針對公司產生流動性風險的原因,根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第12號:流動性風險》有關規定采取相應監管措施。
D類公司,指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或者償付能力充足率雖然達標,但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嚴重的公司。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中法人壽被評為D類。
對D類公司,監管除可采取對C類公司的監管措施外,還可以根據情況采取整頓、責令停止部分或全部新業務、接管以及保監會認為必要的其他監管措施。
從中法人壽具體來看,其表示,公司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為:一是償付能力不足,因公司資本金長期未得到補充,在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付能力評估體系下,公司經營費用支出導致實際資本持續下降。二是流動性不足,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因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凈流出,公司自2017年4月份即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三是人員不足,因目前公司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無法保證履職的風險。
今年3月份,銀保監會在償付能力監管委員會工作會議上指出,當前保險業償付能力充足穩定。保險業的激進經營和市場亂象也得到有效遏制,轉型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業務結構優化,保險保障功能增強。償付能力指標始終保持在合理區間較高位運行,戰略風險、聲譽風險等風險有所降低,保險公司風險管理能力穩步提升,保險業抵御風險的基礎不斷夯實。同時,外部環境變化影響增大,保險業周期性、結構性、體制性問題仍然存在。
會議同時強調,當前保險業風險總體可控,但面臨的形勢依然復雜嚴峻。銀保監會將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持續加強償付能力監管,著力構建償付能力風險分析監測體系,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努力引導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