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4 10:12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李曼寧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眼下又見股價倒掛式回購,利歐股份5月13日晚間公告,擬使用自有資金,回購總金額不低于3億元,最高不超過6億元的公司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1.70元/股,而公司最新收盤價為2.24元/股。
股份回購,是上市公司樹立正面形象,提升市場信心的主流方式之一。但若回購方案中,上市公司選擇以“股價倒掛”式定價,就顯得不太主流了。
眼下又見股價倒掛式回購,利歐股份5月13日晚間公告,擬使用自有資金,回購總金額不低于3億元,最高不超過6億元的公司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1.70元/股,而公司最新收盤價為2.24元/股。此前,市場也曾零星出現(xiàn)過類似的回購案例,如去年11月,金達威因回購預案中回購價低于現(xiàn)價就曾引發(fā)廣泛爭議,被投資者質疑“雷聲大雨點小”、缺乏誠意。
上市公司選擇回購與否,主要取決于自身意愿與資本實力??偟膩碚f,績優(yōu)企業(yè)在股價被嚴重低估時具備較強的回購意愿。在表述回購目的時,上市公司也會直言系基于對公司經(jīng)營發(fā)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結合近期股票二級市場表現(xiàn),為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投資信心,實施回購。
因此,在回購定價時,上市公司通常會選擇溢價回購股份。而投資者在接收到公司傳達的信息后,也會給予正向反饋,公司股價短期內提振的效應顯著。
基于此,不難理解投資者會質疑上市公司“股價倒掛”式回購的行為,低價回購是否意味著公司自身即對股價信心不足?這似乎與公司實施回購的目的相悖,缺乏以回購支撐股價的誠意。
股份回購機制是一種維護股價的成熟工具,其行為本身是值得鼓勵的。在過去市場低迷時,上市公司掀起回購潮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2018年以來,滬指連創(chuàng)新低,數(shù)百家公司相繼發(fā)布回購預案。去年回購新規(guī)出臺后,相應條件放寬,進一步鼓勵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市場回購總金額明顯提升。2019年大盤回暖、回購金額相應回落,但仍保持在較高水平。有機構預計,主動回購在2019年可為A股帶來增量資金約1500億元。
市場上亦不乏獲得“好評”的回購案例。如去年7月,美的集團宣布推出不超過40億元的大手筆回購方案,擬回購最高限價較公司當時股價溢價超過10%,該筆回購已于去年底頂格實施完畢。今年3月,中國平安推出50億元至100億元的A股回購計劃,回購價格不超過每股101.24元,目前公司股價不到每股80元。
總之,有資本實力進行回購的上市公司,通過回購的形式來提振投資者信心,值得肯定和鼓勵。同時,也呼吁企業(yè),在推出回購方案時,多一些誠意,少一些套路,不能把好事辦成了壞事。
《電鰻快報》
熱門
信息產(chǎn)業(yè)部備案/許可證編號: 京ICP備17002173號-2 電鰻快報2013-2020 www.13010184.cn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