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4 09:56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王一鳴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本次復旦張江預計融資6.5億元,擬投向海姆泊芬美國注冊項目、生物醫藥創新研發持續發展項目和收購泰州復旦張江少數股權項目。
5月13日晚間,上交所網站披露,復旦張江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已獲受理,目前累計受理企業109家,其中已問詢企業86家。
申報稿顯示,本次復旦張江預計融資6.5億元,擬投向海姆泊芬美國注冊項目、生物醫藥創新研發持續發展項目和收購泰州復旦張江少數股權項目。
已在港股上市
成立于1996年11月的復旦張江前身為上海復旦張江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系由浦東新區經貿、張江高促中心、復旦大學及自然人李軍出資設立,注冊資本529.50萬元;后于2000年11月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5月,復旦張江獲批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普通股),并在香港創業板上市。2013年9月,公司向香港聯交所提交轉板申請,申請由創業板轉往主板上市。香港聯交所于2013年12月6日原則上批準該公司H股在主板上市,并在創業板摘牌。
主要業務方面,復旦張江主要從事生物醫藥的創新研究開發、生產制造和市場營銷。公司的光動力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并擁有先進的納米技術、基因工程技術和口服固體制劑技術等,現有藥品主要覆蓋皮膚性病治療和抗腫瘤治療領域。憑借在生物醫藥領域的實力,公司多次擔綱國家級研發項目,其中包括: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八六三計劃)、國家“九五”攻關項目、“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等。截至此次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擁有境內專利授權53項,其中發明專利31項,擁有境外專利授權10項,全部為發明專利。
醫藥及診斷產品收入為復旦張江主營業務收入的最主要來源。醫藥產品收入來源主要為三款醫藥產品,分別為:外用鹽酸氨酮戊酸散(艾拉)、長循環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里葆多)、以及注射用海姆泊芬(復美達)。
上海醫藥持股22.77%
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復旦張江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7.42億元、1.3億元。2016年-2018年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7.51%、22.69%、15.59%;可比上市公司貝達藥業、康弘藥業和康辰藥業的平均值分別為10.82%、18.36%、21.32%。
股東結構方面,復旦張江股權較為分散,無單一股東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持有公司股權比例或控制其表決權超過30%的情形,各方股東無法決定董事會多數席位或對公司進行實質控制,因此公司無實際控制人。持有復旦張江5%以上股份的主要股東包括上海醫藥、新企二期、楊宗孟、王海波,以及由志淵有限合伙、誠淵有限合伙和達淵有限合伙形成的員工持股平臺。
其中,上海醫藥分別持有公司13957.86萬股內資股和7056.40萬股H股,合計持有公司2.1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22.77%。新企二期持股比例為17%。上海復旦資產經營管理公司持有公司3.32%股份。
談及未來戰略規劃,復旦張江表示,在國內市場上,公司將重點加強在鞏固核心技術優勢、豐富產品目錄、促進研發成果產業化、打造全球著名光動力品牌等方面的建設力度。在全球市場上,公司將落實外延擴張,逐步形成以光動力技術、納米技術、基因工程技術和口服固體制劑技術等平臺多足鼎立的主營業務格局,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