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4 09:39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未知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改革有序推進,金融產品日益豐富,金融服務普惠性增強,金融監管得到加強和改進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金融業被賦予更大的歷史使命,如何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成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隨著我國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持續深化,保險業將在完善現代化金融體系、優化融資結構、提高金融效能、防范金融風險等方面發揮至關重要作用。
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對支持高質量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改革有序推進,金融產品日益豐富,金融服務普惠性增強,金融監管得到加強和改進,與此同時,我國金融服務供給端仍存在結構性缺陷,當前金融領域的主要矛盾表現為金融需求的多樣化、多變性與金融供給的不平衡、不適應之間的矛盾,金融資源配置的質量和效率還不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因此推動金融供給側改革、服務高質量發展迫在眉睫:
????????一是完善金融體系,優化金融結構,促進行業回歸本源良性發展。持續優化間接融資結構,引導金融機構主動對接滿足合理融資需求,同時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構建風險投資、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全方位、多層次金融支持服務體系,在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過程中有效解決資金空轉和監管套利等問題,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二是提高金融供給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做好金融供給側的“加減法”。一方面增加有效供應,進一步增加中小金融機構業務比重,把金融資源向中小微企業、科創企業傾斜,推出特色化、差異化、定制化的金融產品進行精準服務;另一方面破除無效供給,把有限的信貸資源從產能過剩行業、僵尸企業減少甚至退出,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加速經營不善的金融機構退出,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三是建立協調發展的市場環境,提高對實體經濟供給的有效性。各類金融機構應當結合自身稟賦條件、市場定位進行差異化發展,大型金融機構可以充分發揮產品、渠道和客戶優勢增強綜合化和國際化功能,中小金融機構可結合自身比較優勢深耕細分市場,在優勢互補中提高服務的覆蓋率和便捷度,通過優化融資成本和期限結構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
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具有天然優勢
????????保險機構在資本市場可以利用自身長線資金優勢,為服務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從國際經驗來看,保險資金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產業創新發展等方面均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美國保險資金是市政債券的最主要持有人,平均持有占比約為12%,英國保誠集團(Prudential)、英杰華集團(Aviva)均制定并實施了百億英鎊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日本保險資金通過“公團貸款”和“財政投資貸款協作”的方式為公共基礎設施提供投資資金,最高時占行業新增資產的24.5%;根據調研情況,78%的亞太地區保險公司將繼續增加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在促進產業創新發展方面,法國安盛集團成立獨立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重點投向醫療、TMT、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加拿大養老基金(CPPIB)投資PE占比達22%;日本部分保險公司積極參與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基金,重點投向生物醫藥、信息化產業等領域;韓國公共養老基金投資中另類投資占比11%,有力支持了私募股權基金、對沖基金發展。此外,保險資金最早通過夾層基金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彌補了資本市場和金融工具等方面的不足。
????????從國內實踐來看,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同樣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支持“一帶一路”倡議投資達9612億元;服務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投資分別達4248億和1717億元;支持棚戶區改造投資達1539億元;支持清潔能源、資源節約與污染防治等綠色產業達6942億元。二是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參與市場化債轉股項目落地總金額666.5億元;支農支小融資業務累計放款超226億元。三是支持設立紓困專項產品,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目前已注冊專項產品合計目標總規模1060億元。此外,保險資金在服務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批典型項目,如投資150億元參與大飛機項目、160億元參與京滬高鐵建設、550億元參與南水北調工程等,這些數字顯示出保險資金在發揮長線資金優勢、服務實體經濟中的積極作為,并得到社會的較高評價。
????????總體看,保險資金的核心優勢體現在“穩定性”和“長期性”。從資金穩定性角度看,銀行理財資金、信托資金等資金規模受市場環境、風險偏好、居民收入、財富管理需要等諸多因素影響,而保險資金源于承保端的保費收入,其中80%—90%由保險產品形成的責任準備金累積而來,且在倡導保險回歸保障本源的大環境下,長期期繳保障型產品規模占比上升進一步增強了資金的穩定性。從資金期限角度看,目前多數銀行理財產品集中在1年期以內,信托產品也多為中短期限,而我國7年以上壽險保單占比超70%,保險資金在期限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中存在社會資本短周期回報要求和創新企業長周期發展的矛盾,諸多與國家級發展戰略、前沿科技發展密切相關的新動能培育項目仍然需要大規模、穩定性強的長周期資金支持,伴隨金融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保險機構的資金屬性以及在長期投資過程中形成的專業化投資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在對接實體經濟需求、服務創新創業方面的天然優勢必將進一步凸顯,切實提升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韌性及創新動能。
中國人壽服務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實踐
????????作為國內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中國人壽長期致力于做資本市場專業、負責任的投資人,始終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的投資理念,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化投資能力,為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發揮大型機構投資者應有的作用。
????????服務實體經濟經驗為加大創新發展支持力度提供堅實支撐。為全面落實保險資金作為實體經濟發展“助推器”的監管要求,中國人壽逐步形成“一個核心、六種模式、四大方向”的服務實體經濟布局。“一個核心”是緊密圍繞國家戰略,積極服務實體經濟;“六種模式”是指綜合運用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項目資產支持計劃、信托計劃、私募基金、直接股權投資等方式;“四大方向”是中國人壽服務實體經濟的重點方向,具體包括: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設立國壽—陜煤百億債轉股基金完成國內保險業首單市場化債轉股項目,創新性地采用永續性質債權投資計劃實施華能集團債轉股,引領了保險業推動供給側改革的方向;服務國家產業布局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助推經濟轉型升級,投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中國鐵路發展基金,運營大健康基金和大養老項目;服務國家區域戰略,推動經濟社會優化發展,通過大比例入股青島港、投資重慶西部現代物流產業園和招商輪船股權投資計劃,實現了“一帶一路”關鍵節點的布局,深入研究京津冀、雄安新區投資策略,大額認購金融街首期CMBS,進一步加大對首都核心功能區建設的支持;服務生態環保建設,踐行綠色金融,投資武漢地鐵綠色資產支持計劃,助推中電核債轉股項目落地,成為持續踐行ESG投資理念的生動詮釋。此外,積極推進保險資金服務實體創新發展的有益探索,成功投資了滴滴出行、UBER、螞蟻金服、京東集團、順豐速運等“互聯網+”領域內的標桿企業,并與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優秀科技創新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推進金融保險及信息技術等領域的深度合作;設立保險行業首支紓困專項產品——“國壽資產—鳳凰系列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對提升投資者信心、維護市場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戰略性入股通威股份體現出對新能源發展方向的堅定信心。上述諸多項目極大地豐富了中國人壽的投資經驗,諸多創新性的運行模式也為今后多層次支持實體經濟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
????????下一階段,中國人壽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金融供給側改革要求,更好地推進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創新發展:一是牢固樹立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意識,主動適應國家發展戰略需求,正確把握服務實體經濟著力方向,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二是密切關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支持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主業相對集中于實體經濟、技術先進、產品有市場的公司,將保險資金更好配置到中國經濟的“增長引擎”;三是不斷加快市場化建設步伐,持續豐富產品體系和發行效率,加大對民營、小微和科創企業的融資服務力度。我們相信,隨著改革開放持續深化,保險資金在服務實體經濟、完善資本市場功能等方面積極可為,將繼續為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