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4 09:43 | 來源:云掌財經 | 作者:未知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逆周期調節對2019年中國經濟至為關鍵,2018年末以來的宏觀政策特點可以看作是貨幣政策的“集中釋放期”和財政政策的“初步顯現期”,而下半年則將是財政政策的“加力期”和貨幣政策“充分配合期”。
中信證券研究
文丨諸建芳 崔嶸 劉博陽
逆周期調節對于2019年中國經濟至為關鍵,年初以來的逆周期調節已見效果,后續“加力”仍有空間。加速推進制度性改革也是今年宏觀政策的重要方面,可以為中長期經濟固本培元,為當前經濟提振信心。我們認為,逆周期調節+制度性改革有能力穩住內需、扛住外部沖擊,預計2019年全年GDP增長6.3%,政府確定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有望實現,且匯率仍將保持大致穩定,在全球經濟增長普遍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仍屬不錯表現,穩住即勝出。
▍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已見效果,后續“加力”仍有空間。
逆周期調節對2019年中國經濟至為關鍵,2018年末以來的宏觀政策特點可以看作是貨幣政策的“集中釋放期”和財政政策的“初步顯現期”,而下半年則將是財政政策的“加力期”和貨幣政策“充分配合期”。
一季度財政“前移”,減收增支,以及貨幣政策在季度GDP環比下滑期間均以降準應對,及時有效,均充分展現了逆周期調節的出眾效果,有效熨平了經濟波動,使一季度經濟表現好于預期。
后續來看,通脹上移屬結構性因素推動,不構成貨幣政策繼續“寬松”的掣肘,而中美利差的重新走闊也為進一步降準提供了空間,年內或仍有1-2次定向或非定向降準可能,再啟時點大概率在6-7月。
財政政策層面,狹義赤字率仍在3%的“紅線”以下,而廣義赤字率對應的財政工具也依舊充裕,地方專項債、政策性銀行債、特別國債等工具均有向上擴充空間。若外部沖擊下需要進一步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較為充裕的貨幣財政政策空間均將提供較為合意的政策環境。
▍加速推進制度性改革,為中長期經濟固本培元,為當前經濟提振信心。
除了加強逆周期調節,加速推進制度性改革也是今年宏觀政策的重要方面,其作用是消除經濟發展中體制性、結構性問題,重新塑造經濟增長動力,促進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在短期內也有助于改善市場預期,提振經濟信心。
這些改革包括解決民營企業關切(保護產權、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放開壟斷管制領域)、加速推進國企改革(第四批混改試點、上海、深圳、沈陽進行的區域綜合改革試點等)和金融供給側改革等。
▍內需對沖外需,經濟穩住即勝出。
逆周期調節+制度性改革有能力穩住內需,扛住外部沖擊,我們預計2019年全年GDP增長6.3%,二、三季度略低,四季度逐漸企穩,政府確定的經濟增長目標(6.0%-6.5%)有望實現。其中,基建對沖制造業投資下滑,個稅減稅及可支配收入趨穩、鼓勵消費政策等因素,可能使消費漸有起色,但進出口壓力仍凸顯。
物價升幅有限,預計CPI上漲2.4%、PPI上漲0%-0.5%,盈利維持低位。人民幣匯率盡管壓力仍存,但外部不利環境優于去年,進一步貶值空間有限,下半年將在6.8-7的窄幅區間波動。在全球經濟增長普遍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能夠穩定在這個水平仍屬不錯的表現。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