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4 09:28 | 來源:華爾街見聞 | 作者:俠名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19年4月,汽車銷量198萬輛,同比下降14.6%;1至4月,汽車累計銷量835.3萬輛,同比下降12.1%;
5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
2019年4月,汽車銷量198萬輛,同比下降14.6%;1至4月,汽車累計銷量835.3萬輛,同比下降12.1%;
4月,汽車產量205.2萬輛,同比下降14.45%;1至4月,汽車產量838.86萬輛,同比下跌10.98%;
4月,乘用車銷量157.49萬輛,同比下跌17.7%;商用車銷量40.56萬輛,同比微增0.1%。
根據中汽協的解釋,由于受到“國五國六標準”切換、對國家刺激消費政策期待等因素影響,消費者目前的購車行為有明顯的“觀望情緒”,這是導致中國車市低迷的直接原因。未來,隨著國家減稅、降費等一系列政策落地,以及基建投資對消費市場的促進作用逐漸體現,中國車市產銷表現將會逐步好轉。
匯信原引中汽協秘書長助理陳士華認為,目前車市最主要的問題不是商用車作為生產資料出現的下降,而是乘用車作為消費車型的持續下降。中汽協數據顯示,乘用車細分市場方面,轎車、SUV、MPV銷量分別為79.12萬輛、64.78萬輛、9.51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全面下滑。
值得關注的是,與去年同期的高增速相比,新能源汽車增速出現回落。4月,新能源汽車銷量9.7萬輛,同比增長18.1%。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分析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增速回落,與補貼政策退坡有密切關系。
此前,乘聯會發布的數據也不佳。數據顯示,根據不完全統計的廠家零售數據,4月份汽車零售同比下降18%,較3月12%的跌幅進一步加深;日均批發量同比下降22%,雙雙不及3月份的表現。這是乘用車連續第11個月出現銷量同比下跌。
龍頭車企吉利汽車4月銷量也令人擔憂。無論是集團總銷量還是中國市場,吉利的銷量都出現下滑,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跌19%、24%,環比減幅均為17%。而在一季度,該集團總銷量和中國市場銷量分別同比減少了5%、2%。
其他國內知名汽車企業多數業績表現糟糕。上汽集團、廣汽集團、長安汽車、長城汽車、江淮汽車、*ST海馬、一汽夏利、眾泰汽車等均出現了利潤下滑或虧損;僅兩家以新能源汽車為主的比亞迪和北汽藍谷實現了凈利增長。
外資車企,除了豐田和本田維持正增長之外,日產汽車和馬自達4月份的中國區新車銷量均不理想,同比分別減少2.9%、31.2%。馬自達在華銷量已經連續12個月下滑。韓系汽車巨頭現代和起亞4月的全球銷量全線下滑,同比跌幅分別為5.8%和5.3%,中國市場疲軟是重要拖累因素。
匯信原引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提到,汽車市場的低迷,以及車企業績的下滑,可能意味著第三波降價潮即將到來。此前,1月底和3月下旬爆發的兩輪降價潮均起因于國家政策,即新一輪汽車下鄉和增值稅稅率下調,但目前來看,市場刺激效果并不明顯。
中金公司分析師奉瑋、任丹霖認為:
“4月整體行業銷量壓力較大,乘聯會最新周度數據顯示,4月批發和零售同比下滑22%和19%。(對于消費端)行業持續低迷使得消費者降價預期顯現,持幣觀望以等待新一輪降價潮。(對于生產商)需求壓力或將倒逼車企進行新一輪降價潮來拉動需求。”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