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3 11:07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陳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華夏創藍籌和創成長兩只創新ETF6日開始發售,還有正在發行的戰略新興ETF聯接基金的3只指數產品同時在市場上“吸金”。
進入5月,基金公司在ETF領域的競爭持續加速,不但新產品層出不窮,細分化趨勢也更加明顯。
華夏創藍籌和創成長兩只創新ETF6日開始發售,還有正在發行的戰略新興ETF聯接基金的3只指數產品同時在市場上“吸金”。再加上分別于6日、7日和9日發行的銀華深證100ETF、銀華MSCI中國A股ETF聯接基金和富國創業板ETF,在力圖承接部分科創主題基金申購款的同時也掀起了ETF發行的小高潮。
差異化競爭策略
從產品特征來看,新推出的ETF都有清晰的競爭策略。以創藍籌ETF和創成長ETF為例,這兩只產品均從創業板中選股,創業板的高成長性、估值和向上空間就是這兩只產品的“底色”。而疊加有效因子的Smart Beta風格特征明晰,可以避免目標以外的風險暴露。而在創業板的基礎上,創藍籌ETF以創業板流通市值前30%的股票作為股票池,通過質量+低波兩大類因子疊加,風格更沉穩,既能享受創業板的高成長性,又平滑了波動性。而創成長ETF通過“成長+動量”兩大類因子疊加,成長性更強,超額收益更明顯。
銀華深證100ETF和富國創業板ETF雙雙打出低費率“牌”,旨在吸引更多投資者。公告顯示,銀華深證100ETF管理費為0.2%,托管費0.1%,而富國創業板ETF管理費和托管費分別為0.3%和0.1%,顯著低于同類。業內人士認為,基金公司降低費率是大勢所趨,今后越來越多的產品將跟進。
今年3月成立的銀華MSCI中國A股ETF規模達20億元,在目前存續的MSCI主題ETF中最高。隨著5月14日A股新納入MSCI名單即將揭曉,銀華MSCI中國A股ETF聯接基金的發行也正當其時。
頭部化趨勢漸強
從統計數據來看,各家基金公司憑借主動管理基金實現增量越來越難,而從去年開始快速發展的ETF越來越成為基金公司規模增長的利器。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股票方向基金業績不錯,平均回報達27.85%,混合偏股型基金平均回報27.59%,但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均遭遇凈贖回,其中股票型基金被贖回89億份,偏股型基金被贖回277億份。
與普通開放式基金相比,ETF的工具化屬性更受大資金青睞,規模增長速度更快,這在2018年已經得到充分驗證。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境內交易所掛牌上市的ETF數量達到186只,資產總規模超過5000億元。除去貨幣ETF,產品資產規模相比2017年增加1434億元,增幅高達62%,場內份額相比年初増長160%,不論是發行數量還是資產規模都創造了歷年之最,也吸引更多基金公司加入這條規模增長的賽道。
從目前來看,ETF的頭部化趨勢難以撼動。Wind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已發行ETF產品的基金公司共有35家,產品規模和數量排名前十的基金管理人合計管理ETF規模占比接近90%,數量占比超過60%。不僅如此,大部分頭部ETF基金管理人均發行了跟蹤寬基股票指數的“旗艦型”產品,如華夏基金的50ETF和華夏300ETF,南方基金的500ETF,易方達基金的創業板ETF,華泰柏瑞基金的300ETF,華安基金的180ETF等等。
對于其他基金公司來說,難度雖然在增加,空間仍然巨大。業內人士表示,假如對標公募基金的行業規模,以國際經驗按照滬深兩市市值5%的ETF化率計算,規模也有2.5萬億元,和當前規模相比還有數倍發展空間。而在品種方面,廣發證券認為,寬基指數ETF基本布局完成,龍頭產品已經占領先機。未來還有幾個發力點:一是科創板ETF值得期待;二是目前行業ETF主要集中在金融地產、TMT、醫藥和消費等少數熱門行業,尚有許多行業缺乏ETF產品;三是風格策略類ETF和商品ETF有望得到進一步豐富;四是類似指數增強型ETF這樣的創新型產品的發展情況也值得持續關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