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3 10:04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作者:黃靈靈 | [要聞]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IPO常態化特征已逐漸顯現。2019年以來,IPO審核逐月提速、審核通過率不斷提升。
5月11日,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19年年會上表示,堅持從源頭上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杜絕“病從口入”。推動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平穩起步,真正落實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證券發行注冊制,提高審核工作透明度和效率,增強發行上市標準的包容性和政策的可預期性,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同時統籌推進相關上市板塊的改革,繼續保持IPO常態化。
事實上,IPO常態化特征已逐漸顯現。2019年以來,IPO審核逐月提速、審核通過率不斷提升。
IPO審核釋放積極信號
市場人士指出,從證監會易會滿主席強調“四個敬畏”到正式發布新50條,證監會主導的IPO審核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改革穩步推進,意味著我國資本市場改革進入新時期。從實踐層面來看,IPO審核正在發生諸多積極改變。
從在審企業的審核周期看,截至5月12日,2019年新增申報企業80家,其中有10家企業到已反饋階段。2018年至今,上會企業(不包含取消審核和暫緩表決)共204家,審核周期在一年以內的有68家,占比為33.33%。
從審核速度看,今年4月份一個月的審核企業和過會企業家數都超過一季度之和。其中,1月、3月、4月審核企業數分別為7家、8家、16家,通過率分別為71%、88%、94%。2019年至今整體審核通過率為87%(通過率計算不包含暫緩表決及取消審核企業)。
“上述變化是由于當前政策基調支持實體經濟及中小企業發展、鼓勵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投行資深人士王驥躍指出,除審核節奏常態化以外,審核標準也隨著“新50條”的出臺變得更加公開透明。
3月25日,證監會發行部發布《首發業務若干問題解答》(簡稱“新50條”),結合審核過程中的企業實際情況,在原51條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IPO企業的包容性,進一步提高IPO審核的透明度。
上述市場人士解釋道,把好上市公司源頭關是證監會一貫堅持的政策導向。近期來看,發行審核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趨勢明顯,一是更加注重信息披露,鼓勵企業“說真話”,逐步實現好企業“問出來”而非“審出來”;二是更重視企業的行業競爭力、科創質地等核心條件,而非糾結于企業在過去經營中存在的不規范問題;三是對企業的成長性財務指標、業務戰略布局更敏感,而不是將業績與企業質地進行過度匹配。
企業IPO申報熱情升溫
一位投行人士指出,IPO審核常態化向市場釋放了多重積極信號,同時給企業以明確預期,新申報IPO的企業家數明顯增多。
今年以來,企業申報IPO數量逐月增多,1-4月分別為1、2、11、38家,較2018年1-4月同期的新增申報14家有較大提升。5月份前兩周又新增申報28家。截至5月12日,IPO在審企業數量320家,其中已過會19家,未過會301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審核296家,中止審核5家。
此外,現行發行審核標準的包容性增強也使得新申報企業更加多元。新申報IPO企業中,創業板出現了凈利潤低于5000萬元的企業,中小板出現多家凈利潤低于8000萬元的企業,主板也出現了凈利潤低于8000萬元的企業。
數據顯示,存量在審企業凈利潤不足5000萬元的企業16家,占比5%;凈利潤在5000-8000萬元的企業95家,占比30%;凈利潤在8000萬元以上的企業202家,占比65%。
與此同時,科創板發行工作也在有序穩步開展。截至5月12日,申報科創板的企業共108家。其中,凈利潤低于5000萬元的企業17家,占比16%;5000萬元-8000萬元的企業34家,占比31 %;凈利潤8000萬元以上的企業57家,占比53%。
從審核進度上看,86家審核狀態為“已問詢”,21家審核狀態為“已受理”,1家審核狀態為“中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