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9 03:21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未知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資產管理費收入下滑,而管理費收入下滑有多重原因,諸如非標業務規模增長不及預期,去年權益類產品業務業績不佳拉低管理費收入等。
越來越市場化的保險資管公司今年首次集體披露年報,其2018年年報于日前披露完畢。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披露盈利數據的26家保險資管機構中,25家2018年盈利,1家虧損;合計實現凈利潤78.98億元,同比下滑20.72%。
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資產管理費收入下滑,而管理費收入下滑有多重原因,諸如非標業務規模增長不及預期,去年權益類產品業務業績不佳拉低管理費收入等。
一家凈利潤下滑的中小保險資管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這兩年公司去掉了此前的通道業務,更多發展主動管理類業務,管理了更多資金——來自銀行、保險、私募等第三方機構,預計今年的管理費收入和盈利情況將會好轉。
3家保險資管機構
盈利超過10億
據證券時報記者本次統計了24家綜合性保險資管公司以及4家專業養老金管理公司(國壽養老、長江養老、人保養老、新華養老),除安邦資產外,其余27家均已發布2018年年報。不過,光大永明資產的年度信息并未披露凈利潤數據,因此共有26家保險資管機構公布了盈利情況。
數據顯示,上述26家保險資管機構2018年合計實現凈利潤78.98億元,其中25家盈利、1家虧損(即中再資產)。總體上,盈利金額與管理規模成正相關。
盈利規模前3名,為3家管理資產規模在萬億以上的機構——平安資產、泰康資產、國壽資產,凈利潤分別為26.56億元、11.95億元、10.39億元。這3家也是僅有的凈利潤達到10億元以上的保險資管機構,并且盈利額大幅高于其他保險資管。
其后,國壽養老(3.52億)、陽光資產(3.26億)、太平資產(3.17億)、華泰資產(3.08億)凈利潤排名在第四至七位,盈利額相對接近。
這些納入統計的保險資管機構中,僅中再資產2018年為虧損,凈利潤為-1.39億元。中再資產2018年為盈轉虧,此前的2017年為盈利1.13億元。根據該公司利潤簡表信息,中再資產2018年營業收入大幅減少,從2017年的6.37億元降至2.05億元,降幅達67.85%。
半數機構盈利下降
從盈利變化情況來看,這26家保險資管機構合計凈利潤下滑超過兩成,其中13家盈利增長、13家下降,盈利增減家數各占半數。
在實現盈利同比增長的機構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上年的基數比較小。增幅最高的是國壽養老,凈利潤從2017年的0.14億大幅增長23倍多,達到2018年的3.52億元。新華養老2018年凈利潤為0.35億,增幅達4.2倍;合眾資產凈利潤0.85億,增幅也有2.4倍;人保養老以及永誠保險資管兩家公司則從2017年的虧損轉為盈利。
規模較大的保險資管公司中,長江養老、人保資產、平安資產、新華資產、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也都在2018年實現盈利額正增長。
在上述13家凈利潤下滑的保險資管機構中,華夏久盈資產、百年保險資產、華安財保資產、泰康資產、長城財富資產的凈利潤降幅在50%以上,生命保險資產、陽光資產、民生通惠資產、太平資產、華泰資產凈利潤降幅也有10%以上,國壽資產凈利潤下降7.8%,建信保險資產盈利略微下降。
多重因素
導致管理費收入下滑
在凈利潤下滑的資管機構中,多數存在營業收入下滑的情況。有部分保險資管機構披露的營收項下科目顯示,多數機構營收“大頭”管理費收入在2018年出現下滑。
比如,泰康資產的管理費收入,從2017年的53.76億元降至2018年的27.34億元,降幅接近50%;太平資產、華泰資產的管理費收入也下滑了12%以上。
一位中小保險資管公司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管理費收入主要與兩大因素相關,即管理資產規模、管理費率。因此,管理費收入下滑原因,有可能是管理資產規模下降,也有可能是管理費率降低。另外,管理費收入也與管理資產平均久期占用存在一定關系,因此即使資產規模增長,也可能因管理期限尚短,暫未對管理費收入有明顯貢獻。
從去年的情況來看,一位保險資管機構中層人士分析稱,從保險資管公司開展的非標業務和標準化業務來看,情況都不理想。
在非標業務方面,管理規模增長未及預期,保險債權計劃和股權計劃去年上半年審批較少,下半年加速審批后,也存在繳款時間問題,因此會有滯后;同時,受到銀行放款的擠壓,項目的提款量不足,導致管理規模和管理費增加不明顯。
從標準化業務看,去年股市行情不佳,絕大多數資管機構的管理業績不理想,所以應該沒有拿到超額收益對應的額外管理費收入,這也是管理費收入減少的原因。
而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一部分凈利潤下滑的機構,利潤總額其實是增長的,但由于所得稅增長更多,導致凈利潤減少。比如建信保險資管,2018年利潤總額從2017年的2.9億增至2.91億,但所得稅從6977萬元增至7147萬元,最終凈利潤同比略微下滑。
記者了解到,繳稅增長或與嚴查避稅有關,此前資管機構有一些避稅做法,比如購買基金產品等,去年稅費繳納要求較嚴格后導致繳稅增長。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