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30 09:48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王禁 龔夢澤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中國汽車也要走出去,因為成為國際品牌唯一道路就是“要走向海外,要攻占三分之二的海外市場。”
今年是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也是首次舉辦企業家大會。汽車業作為我國出口貿易重要的一環,汽車企業代表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參與了本次大會。自從我國倡議“一帶一路”以來,中國汽車出口情況如何呢?中國汽車能通過“一帶一路”真正走出去,實現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開花”嗎?
來自海關總署數據,2018年,汽車企業共出口104.07萬輛,自2012之后出口再次超過百萬輛,同比增長16.82%。受去年中國汽車出口最多的國家伊朗經濟影響,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23.1萬輛,同比增長2.7%。
“除俄羅斯、印度、東南亞部分國家外,絕大多數國家汽車產業基礎薄弱,汽車市場主要以進口為主,”不具名汽車行業分析師表示,這正符合中國汽車中低端價位車型的出口需求。
然而,有利自然有弊,中國汽車出口長期存在的“低質低價”情況已經影響到中國品牌的形象。“國外一名官員在褒揚長安汽車產品的同時,也表示一家企業來改變中國品牌整體印象很難。”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但即使再難,中國汽車也要走出去,因為成為國際品牌唯一道路就是“要走向海外,要攻占三分之二的海外市場。”
以前中國汽車出口到各個國家的產品很難占據當地市場的前幾位。可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去年,上汽集團海外賣了27.7萬輛。“截至目前,上汽集團已經在全球6個市場實現了‘萬輛級’銷量。”上汽集團國際業務部總經理楊曉東表示。
而據俄羅斯汽車產業分析機構Autostat的數據顯示,俄羅斯汽車經銷商超過3000家,其中五分之一專賣中國品牌汽車。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政研中心主任吳松泉指出,中國汽車企業要加強協同發展,在東盟、中東、北非等重點市場聯手對抗外資品牌,通過共建境外售后維修服務中心及備件生產基地等各種舉措,整合資源降低成本,打造中國品牌整體競爭新優勢。
“十年前有一些中國(汽車)品牌在沙特做過一些出口,質量和設計都一般,且售后服務幾乎為零,很多零部件不可用,也買不到,當時我們的消費者對這些品牌印象很差。”4月25日上汽集團海外經銷商大會上,來自沙特阿拉伯的上汽經銷商HazmSamiJamjoom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而如今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他表示,上汽名爵品牌在當地可以提供六年兩萬公里的質保服務,還可以提供上門售后服務,再加上服務網點的試車、保修服務,都是遠勝其他品牌的。目前在沙特阿拉伯,MG品牌銷量進駐市場排名前十。
“上汽出口的成功得益于上汽海外市場的全產業鏈布局。”在楊曉東看來,如果沒有品牌、售后和金融的支持,單純的貿易模式是不可持續的。而與之相配套的零部件體系、營銷體系和汽車金融等,對這些市場的銷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作為上汽集團“新四化”中的國際化戰略,上汽乘用車的MG名爵和大通品牌一直擔任著急先鋒的角色。2018年,名爵和大通在海外市場增長迅速。其中,名爵在英國、泰國、沙特等海外市場增長迅速,總銷量達到7萬輛;而大通2018年其海外銷量更是突破1.6萬輛,同比增幅超60%。過去,泰國長期是日系車的天下,如今正在被上汽名爵撕開一個口子---名爵在泰國乘用車市場的份額已上升至第七。
回顧2012年中國汽車出口首次突破100萬輛,彼時中國汽車領軍品牌為奇瑞汽車。時至2016年,上汽集團的海外汽車銷量首次突破10萬輛。隨后的兩年,上汽集團海外銷量分別為16.4萬輛、27.7萬輛,且與第二名逐漸拉開了距離。
“上汽正在通過差異化競爭加快“國際化”布局,2019年海外銷量目標為35萬輛,到2020年上汽自主品牌的銷量將達到100萬輛,而東盟市場將在明年率先進入上汽集團的10萬輛級市場。”楊曉東表示。
相比汽車出口“領頭羊”上汽集團,長城汽車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更早些。截至目前,長城汽車累計出口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數量已超過60萬輛。事實上,從0到60萬輛的進程中,長城汽車始終秉持一個原則:不僅要將自己的產品賣出去,更要在對外合作中實現彼此共贏。
作為第一批走出國門的中國汽車企業,江淮汽車產品已經進軍沿線65個國家,出口量占到集團出口七成以上比重。
與其他中國品牌僅關注產品出口與建廠不同,吉利可謂是另辟蹊徑:“以資本帶動中國汽車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指引下,吉利不僅推動了沃爾沃汽車品牌的復興和持續發展,還實現了吉利汽車與沃爾沃汽車、倫敦電動汽車、寶騰汽車的文化融合、人才融合,協同效應正在發生聚變。
目前,吉利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要有四大布局:西到大不列顛,重塑倫敦百年經典出租車;橫跨斯堪的納維亞,振興北歐豪華品牌;南臨馬來西亞半島,助力寶騰重振雄風;北抵西伯利亞,助力白羅斯俄實現國產汽車夢,實現全球化戰略布局。
“一帶一路”倡議對于中國汽車企業而言,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對此,魏建軍表示,中國企業必須要抓住機遇“走出去”,這是一個企業實現價值的必由之路。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