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30 09:03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王明山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即便是去年市場行情不佳,華夏基金仍憑借著其龐大的市場份額站穩“凈利潤10億元”俱樂部:2018年全年,華夏基金實現營業收入37.33億元,同比下降4.6%;2018年華夏基金取得凈利潤11.4億元,同比下降16.63%。
臨近4月底,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披露進入尾聲。隨著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銀行,以及華泰證券、中信證券等券商陸續披露年報,其控股的基金公司在2018全年的營收情況也陸續曝光。《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截至4月27日,已經有60家基金公司披露了去年全年的財務數據。
記者梳理發現,60家基金公司去年全年的合計凈利潤為210.97億元,合計營業收入達到696.85億元。目前已經公布2018年營收情況的60家基金公司中,國都證券等10家基金公司凈利潤為負,另外50家基金公司中凈利潤最高的仍是天弘基金,天弘基金去年凈利潤為30.69億元,同比增長15.83%。
7家基金公司
凈利均超10億元
天弘基金在公募基金行業的領先地位進一步擴大。《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與2017年相比,老牌公募基金公司在2018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大多都出現了下滑,但天弘基金在近幾年的營收仍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
4月18日晚,天弘基金第三大股東君正集團披露了2018年年報,天弘基金2018年的經營情況也正式浮出水面:君正集團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天弘基金的營業收入為101.25億元,同比增長6.18%,凈利潤為30.69億元,同比增長15.82%。天弘基金2018年的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均排名行業第一,是基金行業首家營收突破百億元、凈利潤突破30億元的基金公司。
除天弘基金外,目前披露2018年營收指標的60家基金公司中,還有6家基金公司在去年的凈利潤也在10億元以上。
華夏基金的營收情況也早早面世。即便是去年市場行情不佳,華夏基金仍憑借著其龐大的市場份額站穩“凈利潤10億元”俱樂部:2018年全年,華夏基金實現營業收入37.33億元,同比下降4.6%;2018年華夏基金取得凈利潤11.4億元,同比下降16.63%。
另外,易方達基金和匯添富基金在去年的凈利潤也超過10億元,成為“凈利潤10億元”俱樂部的穩定成員。《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在2018年全年,易方達基金共實現營業收入53.04億元,凈利潤13.65億元;匯添富基金共實現營業收入35.59億元,凈利潤10.29億元。
另外,工銀瑞信基金、建信基金、匯添富基金和東興證券在去年的凈利潤也均在10億元以上,4家基金公司在去年年末的凈資產分別為78.01億元、47.22億元、51.33億元和196.41億元,在去年分別取得凈利潤14.96億元、11.46億元、10.29億元和10.08億元。
銀行系基金公司
成長迅速
公募基金行業的格局生變,銀行系基金公司在近10年快速成長,已經躋身公募基金行業的頭部公司。券商系老牌公募基金憑借著長久以來積累的品牌優勢,在營收上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多家銀行系基金公司憑借著渠道、客戶的強大優勢,營收同比大增,與老牌公募基金凈利潤同比下降形成鮮明的對比。
3月28日,工商銀行披露2018年年度報告。年報顯示,工商銀行2018年實現凈利潤2987億元,同比增長3.9%,平均日賺8.18億元,穩坐全球最賺錢銀行寶座。工商銀行持股80%的工銀瑞信基金在2018年實現凈利潤14.96億元,相較2017年18.39億元的凈利潤下滑了18.65%,不過工銀瑞信基金仍是當前最賺錢的銀行系基金公司。
與工銀瑞信基金略有不同,建信基金在去年全年的凈利潤不僅突破10億元,更較2017年實現了增長。《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建設銀行持股65%的建信基金在去年凈利潤達到11.46億元,較之2017年的13.67億元增長了12.68%。
3月22日,招商銀行公布年度業績顯示,該行2018年營業收入為2485.55億元,同比增長12.52%,實現歸屬于本行股東凈利潤805.60億元,同比增長14.84%。年報還提到,招商基金在2018年凈利潤達到8.94億元,相較2017年全年的8.03億元凈利潤增長了11.31%。
另外,交銀施羅德基金2018年凈利潤達到4.78億元,廣發基金2018年凈利潤達4.54億元,農銀匯理基金2018年凈利潤達4.39億元,浦銀安盛基金2018年凈利潤達3.0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農銀匯理基金是去年成長速度最快的基金公司。農業銀行披露的2018年年報顯示,農銀匯理基金在去年凈利潤達到4.39億元,較之2017年的22.3億元增長了96.86%,幾近翻倍。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