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9 09:43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林淙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全面盤點目前93家科創板受理企業后發現,“年長者”多集聚于生物醫藥和化工行業,網絡科技類企業則占據了更多的“鮮肉席”。
科創板考場門前,匯聚著從“95后”到“15后”的一大批考生。有厚積者在此等待“薄發”的契機,有少年人來此尋覓大展拳腳的舞臺。18歲的最大年齡差里,映襯出企業個體成長道路上的獨特風景,也描畫出我國產業結構躍遷的軌跡。
全面盤點目前93家科創板受理企業后發現,“年長者”多集聚于生物醫藥和化工行業,網絡科技類企業則占據了更多的“鮮肉席”。從資本路徑來看,成立較早的企業摸爬滾打終至通途,而“生逢其時”的新興產業公司則“春風得意馬蹄疾”。
“熬”出來的“95后”
按照出生年月“排排站”,93家科創板受理企業中共有29家“95后”、63家“05后”以及1家“15后”。不難看到,生物醫藥和化工材料等強調“功在不舍”的領域,涌現出了不少闖關科創板的“老驥”。
生于1996年8月7日的特寶生物,是目前科創板受理企業中的最“年長”者。據介紹,這是一家主要從事重組蛋白質及其長效修飾藥物研發、生產及銷售的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已開發完成4個治療用生物技術產品派格賓、特爾立、特爾津、特爾康,用于病毒性肝炎、惡性腫瘤等疾病的治療。
生物醫藥企業的“突圍”道阻且長,從其產品周期上便可見一斑。據招股書申報稿披露,2016年,公司歷時14年開發的生物制品國家1類新藥——長效干擾素派格賓獲批上市,成為國內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40kD聚乙二醇長效干擾素α-2b注射液。
千禧年前后誕生的一批生物醫藥企業,均是經歷了近20年的技術沉淀后,才叩響了科創板的大門。
現年19歲的南微醫學,由非血管支架單產品逐步形成了三大技術平臺,并不斷向國際市場開拓,如今成長為微創診療領域的龍頭公司。
科前生物、微芯生物、申聯生物、博瑞醫藥等公司,均在今年迎來18歲“成年禮”。以微芯生物為例,作為一家專注原創新分子實體藥物研發的生物醫藥公司,公司當前擁有14個在研項目儲備,其中涉及8個候選藥物為機制新穎的新分子實體,均系自主研發。
研發投入大、周期長,且容易受到不可測因素的影響,這是生物醫藥企業的成長之痛,也是錘煉出好公司的“三昧真火”。與之類似,化工材料等公司亦需要“積石成山”。
久日新材成立于1998年,是全國產量大、品種全的光引發劑生產供應商,在光引發劑業務上的市場占有率約30%。招股書稱,公司產品線較對手更為齊全,能為下游客戶提供一站式原料供應。另外,公司還通過探索對多種型號光引發劑的混合復配使用,及光引發劑與單體、樹脂結合使用的研究開發,來滿足下游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風口上的互聯網“鮮肉”
與需要久久為功的傳統產業不同,互聯網賦予了新興行業企業異軍突起的可能性。白山科技、鴻泉物聯、安恒信息、山石網科等一眾立足于“大數據、智能化、物聯網、云計算”數字經濟技術基礎上的企業,開始奏響它們的“時代強音”。
盡管倚靠前沿科技,但不少公司在場景應用上仍緊貼實體經濟。2008年成立的樂鑫科技,主要產品Wi-Fi MCU是智能家居、智能照明、智能支付終端、智能可穿戴設備等物聯網領域的核心通信芯片。隨后一年誕生的鴻泉物聯,專注于智能網聯汽車,主要產品包括代表智能化技術路徑的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和代表網聯化技術路徑的智能增強駕駛系統、人機交互終端、車載聯網終端。
分別生于2003年和2010年的虹軟科技與當虹科技,則以視覺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為主打,并與智能汽車、智能家居、智能零售等垂直行業多有交集。
隨著互聯網對人們日常生活、生產制造的全面浸潤,科創板受理企業中的年輕一代,顯露出了更純正的互聯網基因。
最受矚目的,當屬今年尚不過5歲的白山科技。招股書材料顯示,白山科技主要為客戶提供云分發、云安全及數據應用集成等相關產品及服務。據第三方統計,經過短短3年的發展,2018年白山科技的CDN業務規模已在中國CDN市場名列第五,僅次于阿里云、網宿科技、騰訊云和金山云。
同在網絡安全領域“耕作”的安恒信息與山石網科,也是科創板新生力量的代表,且背后股東“星光熠熠”。如安恒科技的二股東為馬云旗下的阿里創投。山石網科的股東陣容中,北京奇虎位居第六。
從業績增速來看,上述企業均表現不俗。樂鑫科技以1345.46%的凈利復合增長率沖在最前,兩年時間內,公司的凈利潤從44.93萬元猛增至9388.26萬元。同樣不可思議的是,在成立僅一年后,白山科技即實現了83.42萬元的盈利,并于2018年攀升至5039.12萬元。
不過,企業年輕并不意味著創始團隊年輕。事實上,不少互聯網企業的創始團隊,均來自細分行業的資深人士。“有別于傳統企業創業,互聯網企業進入的門檻更低,商業模式、技術和團隊,是最被看重的。”市場人士表示。
18歲年齡差的企業況味
年長企業就意味著擁有更穩定的盈利能力與更成熟的經營模式?顯然,因“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后”,不能一概而論。
以年齡相差“18歲”的特寶生物與白山科技為標本,窺探兩家公司的業績曲線和成長片段,可體味出不同時代背景下的迥異情境。
從業績看,特寶生物2016年至2018年的凈利潤分別為2931.41萬元、516.86萬元、1600.29萬元;白山科技分別為83.42萬元、1796.97萬元、5039.12萬元。如果簡單比較業績,后者的增長步伐甚至較前者更加穩健,兩家公司間的“代溝”并不顯著。
細究之下,特寶生物2017年的營業成本增速遠高于營業收入增速,主因是公司研發的派格賓乙肝適應癥于當年取得注冊批件,并由開發支出轉入無形資產并計提攤銷,制造費用相應增長幅度較大。而白山科技的業績高成長,與其最大客戶字節跳動的力挺密不可分。資料顯示,白山科技2018年來自字節跳動的收入為3.76億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35.71%。
資本路上的故事更加耐人尋味,特寶生物就差點鎩羽而歸。今年3月,廈門證監局網站披露,國金證券提交了特寶生物的輔導工作總結,公司擬變更申請上市板塊為科創板。易被忽視的插曲是,國金證券曾于2018年1月30日中止過對特寶生物的輔導,原因為當時企業產品的市場銷售情況未達預期,經營業績受到一定影響。
特寶生物2017年前三季度凈虧損2361.25萬元。不過,2018年12月,由于企業產品的市場銷售情況逐漸好轉,經營業績呈現上升趨勢,國金證券再度恢復了對公司的輔導工作。
相較之下,白山科技則是順風順水。公司前身白山有限成立于2015年,成立時注冊資本僅550萬元,2018年完成股改。今年4月4日,貴州證監局披露了中天國富證券關于白山科技擬科創板上市的輔導工作總結。隨后,上交所于4月24日晚受理了公司的科創板上市申請。
十八載春秋,記錄著不同時代企業的脈動??苿摪暹@塊改革“試驗田”,如何為形態各異、階段不同的科創企業提供更具包容性的成長平臺與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一道必答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