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4 06:11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實現投資工業化,可以通過對成熟思想的Beta化來打造SmartBeta產品。SmartBeta具有風格穩定、高度透明、標準化的特點,由SmartBeta策略衍生的ETF基金產品可以成為更細分而優質的底層工具,是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部件。
伴隨指數投資日漸深入人心,不少基金公司在完善寬基、行業類指數產品線同時,也在加大對基本面類Smart Beta指數產品的布局。嘉實基金繼十年前國內首只基本面類Smart Beta指數產品——嘉實基本面50指數基金,日前又發行了國內首只基本面50ETF——嘉實基本面50ETF,目前正在各大券商發售。
作為A股基本面指數投資發展的推動者之一,嘉實基金董事總經理、Smart Beta和量化投資首席投資官楊宇指出,伴隨著機構投資人的發展壯大,要支撐大體量資金的投資,必須走一條工業化的道路。實現投資工業化,可以通過對成熟思想的Beta化來打造Smart Beta產品。Smart Beta具有風格穩定、高度透明、標準化的特點,由Smart Beta策略衍生的ETF基金產品可以成為更細分而優質的底層工具,是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部件。
在楊宇的帶領下,嘉實基金指數團隊及其所管理的指數基金在過去11年連續獲得16座金牛獎,其中嘉實滬深300ETF自2012年成立以來5次獲得金牛基金。
回顧十年前引進基本面Smart Beta指數的原因,楊宇提到,自己從事指數基金管理以來一直面臨一個困惑,就是A股有兩個特點:大Alpha小Beta和Beta波動高。一方面,A股市場是一個大Alpha小Beta的市場。上證綜指從1998年到2018年的20年里指數漲幅有限,但主動管理型基金卻表現突出,例如嘉實泰和用20年時間累計創造了超20倍的回報;另一方面,A股Beta的波動非常大,一度從1000點到6000點再跌到1600點,Beta波動性高也讓他面臨如何為投資者推薦Beta配置的苦惱。
為此,楊宇一直在思索能否把主動基金經理選擇Alpha的邏輯,用一個指數化的形式體現出來。他表示,其實自己是一個深度價值投資者,信仰價值投資,喜歡“奶牛”公司。從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出發,楊宇希望找到長期給投資人帶來回報的公司:一是需要有分紅,二是需要有持續的現金流。而基本面指數的選股邏輯,就是從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出發,主要涵蓋四個考量維度,即營業收入、凈資產、現金流和分紅,正是理念上的認同推動嘉實將基本面系列指數引入中國。
2009年在國內市場還未熟知Smart Beta之時,嘉實就和美國的銳聯公司、中證指數公司三方合作,發布了國內第一支基本面指數——中證銳聯基本面50指數。同年底發行了國內第一個基本面指數的基金——嘉實基本面50指數基金,后來又發行了市場基本面ETF——嘉實深證基本面120ETF。嘉實基本面50自2009年成立以來長期業績表現領跑同類。WIND數據統計,嘉實基本面50A截至去年底,近5年收益率116.41%,在同類基金中排名第1位,被評為晨星三年期和五年期雙五星基金。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