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3 10:04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呂東 | [要聞]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此筆中原銀行股權數量為2676.3381萬股,目前這筆股權已被鶴壁市山城區人民法院查封。雖然經審計,該筆股權的評估價為5111.81萬元,但為了能順利尋得買家接手,法院掛出的變賣起拍價格直接“便宜”了逾500萬元,降至4600.63萬元,折合于每股1.719元。
在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中,能成功上市的幸運兒可謂少之又少,而登陸資本市場的這些銀行自然是在經營上頗有實力和特色的,“上市銀行”也成為了一塊金字招牌。但也并非所有上市銀行股權都能受到青睞,這個招牌的含金量對于各家銀行來說可謂不盡相同。
《證券日報》記者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上發現,H股上市銀行中原銀行的2676萬股股份正在進行司法變賣,但掛牌已逾一個月時間仍無人問津。而該行股權自去年起曾多次在司法拍賣臺中被“叫賣”,均鮮有買家捧場。去年中原銀行業績出現大滑坡,凈利潤同比大降近四成。顯然,即使是一家已上市銀行,經營情況滑坡時也讓潛在買家望而卻步。
掛牌一個多月仍未有買家
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信息顯示,鶴壁市山城區人民法院正在對H股上市銀行中原銀行2676萬股股權進行掛牌變賣。參與此筆股權的競買方需為企業法人以及應符合《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管理辦法》中關于投資入股的中資商業銀行的相關規定。
在司法拍賣平臺上的數量眾多的銀行股權拍賣信息中,相較于占比較大的小型農商行、城商行,H股上市銀行—中原銀行的股權信息頗為顯眼,除了其逾2000萬股的股份掛牌數量外,在以往的銀行股權拍賣信息中,上市銀行股權被司法拍賣、變賣的情況在此平臺中并不多見。
變賣公告顯示,此筆中原銀行股權數量為2676.3381萬股,目前這筆股權已被鶴壁市山城區人民法院查封。雖然經審計,該筆股權的評估價為5111.81萬元,但為了能順利尋得買家接手,法院掛出的變賣起拍價格直接“便宜”了逾500萬元,降至4600.63萬元,折合于每股1.719元。
截至去年年末,中原銀行歸屬于該行股東的每股凈資產為2.25元,而中原銀行最新股價為2.26港元/股(折合人民幣約1.93元),也就是說,經過下調后的此筆股權起拍單價,已雙雙低于該行每股凈資產及H股股價,幅度分別為23.6%和10.93%,“優惠”力度頗大。
事與愿違的是,起拍價如此低的上市銀行股權,經過長期掛牌后仍是難覓買家。據了解,此份股權的掛牌期為自2019年3月13日起的60天時間,目前距該筆股權掛牌已逾一個月時間,截至目前,中原銀行的此筆股權在平臺上仍是沒有任何出價記錄。
其實這也不是中原銀行股權變賣首次出現無人問津的局面,自去年至今,該行股權曾多次做為拍賣標的被法院掛在司法拍賣平臺上進行處置,其結果是絕大多數拍賣均因無人報名競拍而無果。
業績不佳或讓買家難下決心
一家上市銀行的股權在司法拍賣平臺上掛牌,本應對潛在買家更具吸引力,但中原銀行股權從去年起卻屢屢在此遭遇流拍之痛,這或許于其去年盈利大幅下滑以及股價的低迷有著重要聯系,兩個因素的疊加不得不讓有意接盤方望而卻步。
作為河南省唯一一家省級法人銀行,2014年12月份由省內13家城市商業銀行合并重組的中原銀行正式成立。該行于2017年7月份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雖然其H股發售時出現了認購比例不足四成的尷尬局面,但從掛牌開業到實現IPO,中原銀行僅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在IPO之路上可謂一路順風。
然而成功在港上市后的中原銀行在去年遭遇了較大困難,在業績大幅下降的同時,資產質量也持續惡化。該行2018年年報顯示,其2018年實現凈利潤23.65億元,同比下降達39.4%,而這一降幅在A股及H股兩地已披露年報上市銀行中均排在首位。凈利潤同比陡降近四成的同時,中原銀行資產質量也出現了大幅下滑。截至2018年年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為62.07億元,較2017年年末增加25.64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44%,較2017年年末大幅上升0.61個百分點。
業績的大幅下滑,也讓中原銀行股價走勢難言樂觀。該行H股公開發售價格為每股2.45港元,而在上市的近兩年時間里,其最高股價也僅為2.6港元/股,目前中原銀行的最新股價僅為2.26港元/股,已處于破發狀態。也正因如此,盡管擁有“上市銀行”的標簽,該行股權在去年以來的多次司法拍賣、變賣時,才使得買家寥寥、少有問津的場面變成了常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