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2 09:3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安平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朗詩2018年實現合約銷售金額381億元,同比增長19%,距離年初定下的460億元的目標尚有較大差距;完成率為83%,在百強房企中幾乎墊底。
朗詩綠色集團(以下簡稱“朗詩”)近期披露了一季度銷售數據,報告期內實現簽約銷售額約32.57億元,同比下降29.75%;簽約建筑面積逾22.25萬平米,同比下降12.16%。
值得注意的,朗詩曾在此前的發布會上指出,保守估計2019年朗詩將實現超400億的銷售業績。而截至3月,朗詩僅完成年度銷售目標的8%。有業內人士表示,朗詩完成上述銷售目標存在不小的壓力。
2018年銷售目標完成率83%
公開數據顯示,朗詩2018年實現合約銷售金額381億元,同比增長19%,距離年初定下的460億元的目標尚有較大差距;完成率為83%,在百強房企中幾乎墊底。
與此同時,朗詩在行業中的排名也在逐年后退。克而瑞研究數據顯示,2018年朗詩流量銷售金額在房地產行業中排第68位,與2016年的第53位、2017年的第64位相比持續下滑。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從2018年業績完成率來看,朗詩需要反思營銷策略。公司產品過于強調綠色環保概念,但是價格方面優勢不大,導致項目去化速度放緩,影響項目銷售。”
事實上,提出“輕資產”戰略轉型的朗詩,近幾年銷售頹勢逐步顯現。財報顯示,2016年朗詩合約銷售額為283.49億元,同比增長101.45%;2017年和2018年,朗詩合約銷售額分別為321億元和3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和19%,而同期百強房企銷售增速分別為38%和35%。
朗詩在回復中國網財經的采訪函中表示:“朗詩已不是一個運行在舊軌道上的公司,銷售額和銷售面積等規模指標在我們內部不是首要指標。”并稱,“開發了多少面積、銷售了多少現金流,這樣的評價指標是房地產上一個階段的特征,如今的朗詩是一個以中國地產開發為核心業務的綜合服務商,發展目標和考核目標也因此具備更加多元化的衡量標準。”
朗詩還表示,公司的輕資產戰略轉型已初見成效,目前公司項目持股比例一般在30%左右,能最大程度地在公司完成擴張的同時,降低公司的資金壓力。“我們想做的是一個‘百年綠公司’”,朗詩強調。
“多元”布局:逾八成收入來自房地產
地產業務面臨銷售壓力的朗詩,也進行了多元化布局。據了解,朗詩于2016年實施“榕樹林計劃”,圍繞核心地產業務,積極培育長租公寓、養老服務、綠色金融服務等與地產主業相關或互補業務,實行轉型升級戰略。為表多元化轉型決心,朗詩主動進行“去地產化”更名,將原先“朗詩綠色地產”更名為現在的“朗詩綠色集團”。
不過,2018年年報顯示,在朗詩75.6億元的收入中,房地產開發板塊收入為64.07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84.87%;長租公寓業務收入1.25億元,占總收入的1.66%;物業投資、房地產開發管理的收入分別為0.28億元和9.99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38%和13.22%。
對于長租公寓業務的發展,朗詩董事長田明在2018年初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18年公司長租公寓要達到5萬間,未來朗詩的長租公寓目標是進入行業前三。目前,朗詩長租公寓的數量約4萬間左右,2017年和2018年的虧損金額分別為0.44億、1.9億元。
在養老服務方面,朗詩常青藤實行“就近養老”模式,目前已全面啟動全國規模化。不過目前養老行業市場競爭激烈,以朗詩的大本營南京為例,三胞集團在該行業運行多年,積累了豐富的一線經驗。朗詩如何在競爭中勝出值得期待。
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朗詩今年3月發布公告,稱全體董事一致同意計劃在2019年將非地產開發相關業務剝離至控股集團。在嚴躍進看來,將這些業務剝離出上市公司體系,多少說明此類業務發展不達預期。
朗詩方面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剝離之后,朗詩綠色集團將成為一個業務清晰的專業化綠色地產公司,聚焦綠色科技地產核心主業,釋放差異化產品核心能力的溢價空間,提升股東回報。”
“綠色科技”住宅頻發維權事件
據了解,朗詩住宅一直是以“綠色科技”為標簽。那所謂的“綠色住宅”是什么?朗詩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應該是健康的、舒適的、節能的、環保的、智能的并且能夠寄托居住者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據了解,早在2004年,朗詩便成立技術研發部,通過對國際、國內同類項目的考察,引進歐洲技術,確定綠色科技住宅十大科技系統,實現住宅的“恒溫恒濕恒氧”。
朗詩表示:“公司深耕綠色建筑不完全因為情懷,也是為了有更出色的盈利能力。”在嚴躍進看來,朗詩在綠色地產方面從做產品到做標準都有較大創新,值得肯定。但嚴躍進同時指出,類似企業實際上還需要有其他創新,比如積極做產品和技術的營銷,和相關房企進行聯合開發、和地方政府積極溝通新技術等,甚至在當前全裝修住房的模式下積極創新新的產品。
中國網財經記者也注意到,自2014年以來,朗詩多地被報維權事件,不少業主認為是“偽綠色”,這為打造綠色科技地產的朗詩蒙上陰影。
《中國經營報》曾于2016年報道,接到南京朗詩綠色街區的投訴稱,從2012年收房以來,房子漏水問題屢修不好。此外,小區還普遍存在開裂、發霉、新風系統停機等諸多問題,與開發商宣傳的“綠色”、“科技”不符。報道中提到,有業主表示,由于朗詩主打恒溫、恒濕、恒氧”的科技綠色住宅概念,在賣房時往往比周邊類似的住宅產品要貴上1000元到2000元/平方米甚至更多,而且,業主還需要每月繳納一筆數目不小的維護費。
浙江經視新聞2018年底報道稱,一位趙先生購買了杭州余杭良渚朗詩美麗洲的排屋,然后安裝了朗詩自己研發的一套新風系統,結果這個新風系統發生了水管泄漏,房子還沒住,結果地下室就泡了水,損失起碼三十多萬。此外,還有業主稱,朗詩美麗洲的房子被開發商捆綁安裝了這樣的新風系統,從樣板房來看,這套系統一天的耗電量高達150度。
位于成都的朗詩南門綠郡也于2018年爆發大規模維權,原因出在房屋設計上,業主投訴中央空調外機排風口對準客廳陽臺,向內排風。
嚴躍進表示,朗詩維權頻發,說明單純綠色概念并不一定讓業主認可,如果樓盤認購和交付不一致,就會引發業主維權,這也要求此類企業在業務發展方面需要追求務實的內容。
對于頻繁的業主維權,朗詩在回復中國網財經的函件中表示,始終積極回應并做到妥善解決問題。同時,還建立了“管家 + 環境 + 工程”的“鐵三角”服務體系,業主遇到任何問題只要通知管家,管家就能根據實際情況展開服務工作。對此,我們將繼續保持關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