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4 11:07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閆樹生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A股納入因子調整完成后,預計將有253只大盤A股和168只中盤A股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其中包含27只創業板股票。下面以潛在成分股為樣本,測算其收益、波動率和估值水平。
3月1日,明晟公司如期宣布將現有A股在MSCI全球基準指數中的納入因子由5%提高至20%,并于2019年5月、8月和11月分三步實施,調整完成后,預計成分A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約為3.3%。MSCI擴容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市場熱情高漲,上證綜指單日漲幅達1.80%。
根據MSCI公布數據,A股納入因子調整完成后,預計將有253只大盤A股和168只中盤A股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其中包含27只創業板股票。下面以潛在成分股為樣本,測算其收益、波動率和估值水平。
從收益率來看,潛在成分股超額收益顯著。截至2019年3月1日(下同),潛在成分股近一年、近三年和近五年漲跌幅中位值分別為-7.74%、21.63%和81.46%,分別優于全部A股同期漲跌幅中位值6.25%、35.98%和54.72%。
從波動率來看,潛在成分股相對穩健。潛在成分股近一年、近三年和近五年年化波動率中位值分別為37.30%、33.88%和44.06%,分別優于全部A股同期年化波動率中位值6.30%、8.63%和11.20%。
從估值水平來看,潛在成分股估值更低,具有更大上漲空間。目前潛在成分股市盈率(PE)中位值為22.49倍,低于全部A股的28.56倍;潛在成分股市凈率(PB)中位值為2.16倍,低于全部A股的2.36倍。
同時由于MSCI指數作為全球重要指數之一,眾多基金以此指數作為跟蹤標的,因此隨著A股納入因子的提高,將吸引大量海外資金入場。MSCI亞洲研究部主管兼董事總經理謝征儐表示,調整完成后,預計將為A股帶來近800億美元增量資金。海外資金或加速流入并優先惠及潛在成分股,而成分股和市場的上漲也會反過來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二者相互促進并有望形成良性循環。
綜上所述,MSCI指數潛在成分股超額收益顯著、投資相對穩健、估值更優,且隨著海外資金的加速流入,或推動成分股乃至整體市場走牛。由此可見,MSCI中國指數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
MSCI指數基金是指以MSCI指數為跟蹤標的的指數股票型基金,按照主代碼口徑統計,目前全市場MSCI指數基金共有28只,且多數成立于2018年。按照基金類型劃分,標準指數股票型基金8只,增強指數股票型基金3只,ETF基金10只,聯接基金7只;按照跟蹤指數劃分,包括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MSCI中國A股指數以及在寬基指數上衍生的Smart指數,如質量指數、消費指數、低波動指數、紅利指數、價值指數等,其中以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作為跟蹤指數的基金達14只,是目前主流的基金跟蹤指數,該指數成分標的為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A股部分。
由于多數MSCI指數基金成立時間尚短,無法對基金表現進行綜合評價,因此僅對其今年以來和近半年業績進行簡單分析。MSCI基金(不含聯接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業績為19.91%,劣于全市場股票型基金均值0.34個百分點,其中業績前三名基金分別為華安中國A股增強指數基金、中金MSCI國際質量指數A基金和新華MSCI中國A股國際ETF,基金業績均在23%以上;MSCI基金近半年平均業績為11.87%,優于全市場股票型基金均值3.61個百分點,其中業績前三名基金分別為華泰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建信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和MSCI中國A股國際通基金,基金業績均在13%以上。
基金優選方面,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建議以寬基指數投資為主,優先選擇標準指數股票型基金、增強指數股票型基金或ETF聯接基金;對于專業投資者而言,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Smart指數基金,以期在跟蹤指數的基礎上獲取超額收益,有條件的投資者建議優先選擇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的ETF品種。同時作為一類指數基金,跟蹤效率是衡量其基金表現的重要指標之一,而基金規模是影響其跟蹤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同等條件下,對于非聯接基金,建議優先選擇規模較大的基金,規模下限建議為2億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