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1 04:00 | 來源:未知 | 作者:陶玉祥 | [科技]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墓葬中,兩塊鎮墓券位于墓室底部的正中央,兩券之間壓有五銖通寶、開元通寶、乾元重寶、咸平元寶、正隆元寶等字樣的銅錢。
鎮墓券上的堪輿羅經圖 受訪者供圖
近日,記者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去年6月至12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彭州市進行的考古調查與勘探工作中,發掘出三座墓葬,時代均為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在其中一座墓葬中,挖掘出兩塊罕見的道教鎮墓券。
在古代,鎮墓券有怎樣的作用?鎮墓券上的文字和圖案又揭露了怎樣的秘密呢?
鎮墓券刻五行八卦可辟邪
在墓葬中,兩塊鎮墓券位于墓室底部的正中央,兩券之間壓有五銖通寶、開元通寶、乾元重寶、咸平元寶、正隆元寶等字樣的銅錢。墓室的填土中還發現有武士俑殘片,腰坑內出土雙系罐、五個捏制的小雙耳杯、一枚大號的崇寧通寶。
“根據墓葬形制、發現的隨葬品和銅錢年號等判斷,墓葬時代為北宋晚期到南宋早期。”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發掘現場負責人楊洋說,鎮墓券在北宋時期比較流行,發現位置主要在墓室的正中、前部和底部,能夠起到鎮墓、辟邪和保佑墓主人及其子孫后代的作用。
在這對鎮墓券上,上方鎮墓券發現刻有呈同心圓形狀的堪輿羅經圖,也稱華蓋宮文鎮墓券,下方鎮墓券畫有方框,內刻八卦等符號。“這象征了天圓地方,也表明風水堪輿術在宋代已經廣為流行。”楊洋說,由于上方鎮墓券沒有墓主人的身份記載,下方鎮墓券較為模糊,僅能看清少數殘缺的符號,再加上沒發現人骨,該墓又存在被盜的痕跡,僅留下少數隨葬物,所以目前較難判斷墓主人的身份、階級等信息。
“這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首次在彭州正式考古發掘出土的堪輿羅經圖,獲取的信息也相對充分和完整。”楊洋說,此前,四川彭州博物館雖然藏有北宋宣和三年宋承富墓鎮墓券的上下兩方,但都是民間征集而來,具體出土地點并不清楚。
堪輿羅經圖揭示當地道教盛行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拓片技術人員戴福堯向記者展示了此次出土的上方鎮墓券拓片,即堪輿羅經圖。她介紹說,該券從里到外共分為4層,其作用和盜墓電影、小說中“摸金校尉”分金定穴的羅盤類似,最外面一層是“天、地、人、鬼”四路,再往里依次是“二十八星宿”“五星”以及由天干、地支和四卦組成的“二十四山”。
“根據羅盤的層次和上面刻的文字,可以推測該鎮墓券與當時北宋流行的道教理氣派相關聯。”楊洋說,道教風水主要分為理氣派和形勢派,形勢派主要根據周圍的地形地貌、山水來選擇墓葬的位置,而理氣派主要根據羅盤判斷方位,選擇墓室具體的安葬地點,因此,羅盤是理氣派的重要標志,而“摸金校尉”使用的羅盤就是理氣派的一種。
“這是彭州,也是西南地區出土的第一個與道教信息相關的鎮墓券。”楊洋說,根據考古資料,目前僅有福建、浙江、湖北、四川等地發現了道教相關的鎮墓券,道教理氣學派起始于閩中地區,后又流傳于福建、浙江一帶,其向內陸傳播的具體路線雖然無法確定,但可以初步推測沿著長江流域傳至四川,并逐漸在四川流行。
“這已經不是彭州第一次發現道教相關文物了,這次發現的堪輿羅經圖,與此前在彭州發現的另外兩件相關文物,都再次證明了彭州地區道教文化的盛行,極具研究價值。”楊洋說。
彭州堪輿羅經圖的出土,對于研究四川地區宋代道教遺存的分布,理氣派的風水堪輿理論和形勢派的盛行地域范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八卦、天干、地支、五行、二十四山、二十八宿、天地人鬼四路等有著重要意義。
目前,出土的兩方鎮墓券已經過考古研究院技術人員拓片。下一步,研究院將針對兩方鎮墓券,搜集更多有關道教和理氣派、形勢派的資料,對四川地區宋代道教、以及道教與理氣派的關系等內容進行進一步精細研究。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