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6 10:31 | 來源:未知 | 作者:賀泓源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將業內早已視作“常識”的藝人流量造假帶入大眾視線,輿論壓力下,微博流量造假買賣繼續;另一頭,微博精心營造的娛樂生態,亦面臨著頭條系猛烈“入侵”。
導讀一定程度上,微博“藝人流量造假”如此引人關注,是因為娛樂流量對于微博本身越發重要,特別是在流量見頂的當下。
線上流量見頂,微博迎來多事之秋。央視一則報道,將業內早已視作“常識”的藝人流量造假帶入大眾視線,輿論壓力下,微博流量造假買賣繼續;另一頭,微博精心營造的娛樂生態,亦面臨著頭條系猛烈“入侵”。
“總共3.37億用戶,藝人一條微博轉發就上億。”2月23日,央視財經頻道報道,直指藝人微博粉絲數、單條轉發量被操縱,假數據泛濫。次日,微博官方發布說明稱,已針對微博轉發、評論計數顯示方式在內做出種種調整,同時,針對可能存在違法犯罪行為,從去年開始,微博已經多次向公安機關提供所掌握的證據材料進行報案。“微博作為平臺不僅收獲不到正常的用戶和流量,反而要承擔由此帶來的風險。”微博方面如此解釋。
2月25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微博流量造假買賣繼續,“沒事的”、“都會有辦法”、“單子較多”,多家流量造假門店客服人員如此表態。
此前,有知名藝人經紀人向記者坦承,前述造假已成行內慣例,他還稱,熱搜詞的買賣也愈加平常。“微博形成了自己的娛樂生態,背后有大量資源互換。”
對于前述說法,多家流量造假門店稱,無法操縱熱搜。“微博和大牌藝人資源互換,小藝人出頭愈加困難。”2月25日,有偶像藝人經紀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感慨。
此次藝人流量造假風波的另一重背景是,線上流量見頂,市場進入存量博弈。QuestMobil數據顯示,2017 年期末移動互聯網用戶同比凈增6400萬,2018年年末同比凈增僅 4600 萬。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增長停滯,月活用戶數增速降至個位數。
行業減速,微博逆勢上行,秘密在于文娛流量。財報顯示,微博三季度用戶規模繼續保持增長,月活躍用戶數達到 4.459 億,環比增長 3.5%。業內共識是,粉絲效應和內容生態的推動為主要原因。這一現象引得市場覬覦,頭條系開始明顯大舉進攻。
“各家都有流量造假,微博不一定最嚴重,但較多的資源互換,確實對新藝人造成影響,而頭條給了市場新的機會,如果(頭條)調整得當,會對微博造成相當大威脅,雖然目前并不明顯。”前述偶像藝人經紀人道。
“沒事的”
央視報道一出,微博迅速回應。
2月24日,新浪微博社區管理官方微博“微博管理員”發布說明稱,針對央視報道所反映出同一類問題,微博在2月3日已經調整了對微博轉發、評論計數顯示方式。調整后,微博轉發、評論計數顯示上限均為100萬,即轉發、評論實際數量超過100萬時,相應的轉發、評論數量均顯示為100萬+。該調整及調整目的在1月8日也已公告。同時,除轉發評論顯示方式調整外,微博的熱搜、明星勢力榜、熱門話題榜等榜單產品一直堅持用戶的多次重復行為不能計數的規則和策略。
微博方面表示,刷數據主要表現為刷轉發、刷評論,目前這種已經脫離常識的數據也都并非由真人粉絲完成,而主要是借助各種可以登錄多個微博賬號的“外掛”軟件完成,而“外掛”的開發運營者,則依靠登錄賬號的數量賺取利潤。針對以上現象中可能存在違法犯罪行為,從去年開始微博已經多次報案。
事實上,微博確實已有行動。2月25日,有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去年確實經常聽到微博“整治”的動態,“對平臺來說,很多利益讓第三方或者內鬼得了,確實有動力徹查。”他稱。
造假生意仍在繼續。記者采訪了7家負責流量造假工作室,除一家不予回應外,其余均正常工作(其中3家實際為1家),值得一提的是,粉絲價格大致為僵尸粉10元1000個,真人粉分不同等級,價格從低級的10元500個到最高級的28元100個;轉發和點贊數價格差相對較大,有30元100個轉發點贊量,也有10元100轉發點贊量。
前述店家均表示,“沒事的”,新聞報道的流量造假,對他們并無實質性影響,且價格也未變動。新浪微博似乎暫時并未采取針對性措施來抑制這一狀況。
對于轉發量價差,前述知名藝人經紀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因為差的轉發賬號,一眼就能看出貓膩。“這就是一場游戲,藝人裝點了粉絲量門面,平臺提高了用戶數據。”他道。
對于這一說法,另一知名女藝人經紀人有著不同觀點。他表示,平臺更多為中立方,沒必要為了“日活”而縱容造假。“至少我們從來沒買過流量。”
對于平臺的整治,業內有著諸多觀點。前述業內人士就不諱言,比較困難。“一方面是技術,一方面是運營,公司體量太大,且標準也不清晰,灰色空間太多。相對來說技術還好處理。”他道。
從源頭上似乎看到了解決問題的方向。2月25日,有當紅流量藝人粉絲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其已很少再為偶像買流量,因為“怕被罵”。“去年就有過(反對流量造假)風潮,后來我們就不敢買了。雖說(小號)很便宜,一個才幾毛錢,但是耐不住需要的數量大,有時候單個群最高要花上萬元,因為買的多有優惠,每次都是拼購,大家一起買。”
零和博弈
作為移動互聯網最直接指標,隨著人口紅利結束,活躍用戶數率先達到增長天花板。QuestMobil數據顯示,2018 年年末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速同比已經放緩至 5%以下,總活躍用戶規模達11.3億,逼近飽和。
同時,單用戶時長見頂。據QuestMobil數據,自2018以來,單用戶時長經歷了上半年的迅猛增長,但是下半年迅速回落。 最主要的拉動來自于短視頻時長同比增長 5.2%,但隨著短視頻時長增長見頂,環比迅速回落,拉動作用逐漸消退。
市場放緩,微博保持增長。極光大數據顯示,社交領域中,微信、QQ、新浪微博三款應用月均 DAU過億,牢牢占據頭部陣地。
娛樂流量對微博重要意義直接體現在業績上。2018年一季報顯示,微博在春節窗口期間通過春節紅包營銷活動及和央視春晚的深度合作,在當期取得了不錯的用戶增長和活躍,截至2018Q1微博 MAU(月活躍用戶數量)達到4.11億,一季度增長1900萬,較去年同期增長7100萬,環比增長5%,同比增長21%。
在流量見頂情況下,今日頭條向微博“開戰”。“用戶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對頭條來說是增量,微博就是存量,實際上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國信證券傳媒首席分析師張衡稱。
2018年11月,今日頭條公布了“閃耀計劃”。據今日頭條內容生態總經理洪緋透露,頭條將拿出一百億流量扶植優質影視項目宣發,同時,拿出一百億流量扶持優質的明星內容合作。“收入可以忽略,基本覆蓋成本,(希望)合作能夠產生獨家內容,在平臺上能夠快速發酵。”洪緋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對于頭條的進攻,前述知名藝人經紀人強調,微博擁有全方位優勢,很大程度上,兩者不在一個量級。“微博受眾更加年輕化且多分布于中心城市,而頭條用戶主要以三到五線城市中老年為主。我們多名藝人早已入駐頭條,但收效甚微,已基本放棄運營頭條號。”
此次的“藝人流量造假”,是否又將影響微博的娛樂生態?對此,多位經紀人表示看淡,認為微博優勢仍存,且各家均有流量造假局面。
張衡則表示,短期看,微博占據優勢,但放長遠,頭條頗具潛力。“相對頭條,微博在社交上優勢并不明顯,且頭條也在做社交產品;從內容端看,除娛樂外的領域,頭條豐富度已超出微博;從渠道上看,頭條算法可以不斷改進推送,也能適應年輕人的需要。”
“新藝人是頭條的增量,如果今日頭條改變在文娛板塊策略,更集中于用戶需求的話,會有極大增量。”前述偶像藝人經紀人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