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6 09:49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國農科技(17560,011,063%)(維權)(000004)于去年8月份遭到證監會處罰之后,投資者們就開始了向上市公司索賠的努力。
下月初提起索賠訴訟
因一筆1.54億元的交易未及時披露,國農科技及多名高管于去年8月遭證監會處罰。根據證監會的文件,公司違規事實如下:自然人胡小泉擁有注射用三磷酸腺苷二鈉氯化鎂凍干粉針劑及其生產方法的發明專利(下稱ATP專利),2013年11月18日,國農科技控股子公司山東北大高科華泰制藥有限公司與其簽訂《ATP專利授權使用協議》并進行了公證。根據該協議,自2014年1月1日起至專利有效期止,胡某泉將其擁有的ATP專利授權給山東華泰有償使用,山東華泰無論是否生產該專利產品,均須支付授權使用費每年人民幣1400萬元,合計需支付人民幣1.54億元,協議金額占國農科技2012年經審計總資產的79.83%,凈資產的198.83%;占2013年經審計總資產的63.64%,凈資產的202.63%。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上述事項構成重大事件,需及時披露。但國農科技未及時進行披露,直至2017年4月11日才予以補充披露。
根據證監會的處罰,在2013年11月18日至2017年6月14日之間買入并在2017年6月14日仍未清倉投資者可以將姓名、聯系電話與交易記錄發送到[email protected]的郵箱參與由《金陵晚報》“易索賠”頻道組織的索賠,且在獲得賠償前無需支付任何前期費用。前期,已有部分投資者在“易索賠”頻道報名,而律師在一段時間的籌備工作之后,也將正式提起訴訟。3月初,律師將趕赴深圳,向公司進行索賠。
多年來不斷變更主業
從公司近一段時間的業績狀況來看,表現并不算好。今年1月29日,國農科技披露2018年業績預告,預計全年凈利潤虧損1700萬元-2550萬元,同比下降298.44%-397.66%。其中,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700萬元-2550萬元,2017年同期為盈利856.67萬元,同比下降298.44%-397.66%;預計基本每股收益虧損約0.2024元-0.3037元,2017年同期為盈利0.102元。有專家認為,公司羸弱的業績與公司主營業務一直在變有關。
歷史上,國農科技主營業務發生數次改變,最開始為旅客運輸、兼營汽車修理、零售汽車配件。之后又做起了房地產開發和銷售,然后是生物制藥的研發與銷售。公司控股股東從最初的招商局蛇口工業區運輸公司開始不斷更迭,最終實際控制人變為1984年出生的李林琳。
而自李林琳入主后,雖然實控人未再變化,但公司的主營還是不停的變。公司2016年半年報顯示,國農科技主要從事醫藥制造及房地產開發業務。2017年7月,公司又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2000萬元投資成立全資子公司國科互娛,主要從事網絡技術、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開發等業務。國農科技表示,此舉是為優化整合公司資源,拓展除原有醫藥板塊之外的新的業務板塊,培養新的業績增長。2018年9月份,國農科技又披露重組預案,稱因“山東華泰多年來持續虧損,盈利能力較弱”,擬公開掛牌出售所持山東華泰50%的股權。剝離低收益的醫藥業務資產后,強化公司移動互聯網游戲業務及投資業務。
作為最早一批掛牌上市的股票,國農科技今天的境地,頗為讓人唏噓。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