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A股大漲了一波,部分權益類基金猜到了這個開頭:自去年四季度以來,一批公募、私募基金經理抓緊加倉,節后斬獲不少。高歌猛進的行情下,加倉也成了基金經理節后的主旋律。
但2月14日A股暫時休整,當日滬指跌0.05%,深成指、創指分別漲0.60%、0.31%。
后續是加倉還是減倉?這是一個難題。基金經理們操作如何變化?
有基金經理表示,此次上漲是一次修復,不是一次大行情,做好隨時“下車”的準備。目前有持倉較高的基金已開始減倉,但建議輕倉基金,以及長期投資的價值投資者繼續加倉。
加倉模式開啟
“從公募倉位測算模型的監控來看,普通股票型基金自去年底至今保持較高倉位,在90%附近,截至上周標準混合型基金倉位較去年年底明顯加倉了5%左右。” 2月14日,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雷昕表示。
當天,一位華南的公募基金經理表示:“節后我的倉位變化不大,不過感覺其它基金整體略有加倉。其實,基本上去年底看多的都已經加倉了,去年底謹慎的新年以來也沒加。”
“短期漲了這么多,并且是普漲行情,現在大家差異主要是倉位,做結構調整不多。”上述基金經理表示。
去年四季度以來基金加倉不是個別現象。在去年10月A股低迷之時,前海開源基金聯席董事長王宏遠就提出“全面加倉”。據悉,現在前海開源旗下基金也大幅加倉,很多基金甚至接近滿倉運作。
就連謹慎的債基也對A股轉向樂觀。深圳一位債基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近期有債基在加倉轉債,“轉債需求起來了,現在非常旺盛”。不過,其指出,出于謹慎,債基直接加倉股票并不多。
除了公募之外,部分私募也在加倉。
雷昕介紹:“私募方面,我們近期了解到一些倉位較輕的管理人在擇機加倉布局。”
一位深圳私募基金經理坦承其近一年的持倉經歷:2018年年初曾一度接近滿倉,但由于越買越跌,不敢再買,轉而大量減倉,有一段時間接近空倉。到2018年年底至今,因判斷A股進入低部區域,再度加倉到四成。
一位私募公司董事長也表示,從去年四季度以來一直在加倉,目前已加至四成倉位。今年2月,持股分為兩部分,持倉70%是上證50ETF,剩下30%是小票主要配置在5G上。
一位華南的私募基金經理也介紹,在節前已加倉至接近滿倉。西域投資董事長張小玲也說:“我們節前已加倉,目前收益良好。”
融智評級研究中心調查顯示,2月份,22.48%的私募目前處于滿倉狀態,72.09%的私募在5成倉或者5成倉以上, 另外27.91%的私募處于半倉以下, 其中只有2.33%的私募處于空倉觀望狀態。
倉位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業績勝負。2018年排名前列的偏股型基金的業績以“低倉”、“空倉”取勝,被調侃“躺贏”,但到2019年“高倉”、“滿倉”卻成勝出的必要條件。
普漲行情下,一批高倉位的基金,業績有較好表現。截至2月14日,據Wind數據統計,普通股票型基金今年以來回報的中位數是9.79%。其中回報最高的是嘉實智能汽車基金18.13%,其去年四季度末持倉達91%。而今年回報排名前6位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有5只持倉在88%以上。
爭議后市加減倉
2月14日,節后一路狂飆的A股暫緩腳步,基金經理們的后續操作策略會否變化?
當日,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表示,“這個位置,我會維持原倉位。短期漲多了可能有波動風險,但從全年看風險應該不大。拉長來看,北向資金集中持股的公司穿越周期的概率比較大,建議關注。”
深圳某基金公司一位投資總監則指出,“節后A股大漲主要是超跌太多有反彈需求,疊加春節期間外盤表現較好,而且市場對中美談判由中性偏悲觀逐步轉為中性偏樂觀,再加上商譽擔心年初有所化解都需要一次反彈,加倉是肯定的。”
“但經濟基本面的弱勢2019不會有大的改變,所以這是一次修復,不是一次大行情。不過,對于長期投資者或定投投資者現在是積極布局的時機,建議價值投資者開始逐步提高參與的比例。”上述投資總監說。
不過,也有高倉位基金經理已開始主動減倉。
2月14日,泉泓私募基金總經理李科杰表示:“當下的行情,是絕地反擊。既可能是反轉,也可能是強勁反彈。所以,太滿倉的,比如我,當減倉;但空倉或輕倉的,趁這個調整機會,可以‘上車’,做到半倉及以上。”李科杰說。
李科杰表示,接下來要關注量能的變化。如果行情要“縱深發展”,量還是要放大。如果量能萎縮了,就“下車”。
乾明資產總經理李昊庭則認為,“今年A股行情大概率會走N字形,即做多窗口在一季度、四季度。我們將在2800-2900附近減倉,鼓勵投資者在一季度進行積極操作,選擇風險充分釋放、估值合理、行業前景較好的龍頭公司,分批購買,避免上沖過程中的下行波動。”
不過,李昊庭認為,一季度之后還會有風險暴露,年頭抄底的資金也有獲利回吐的需求。二季度經濟下行風險可能會顯現,三季度美國經濟可能出現見頂跡象、國內科創板的推出等,市場可能持續振蕩下跌,建議投資者減倉靜候。而四季度在半年度經濟指標下行數據的印證下,貨幣寬松與財稅政策的繼續推進,有機會出現估值修復,彼時,多個新基建板塊和新能源板塊也迎來新一波投資周期,適合加倉。
張小玲也持同樣觀點,“我看多今年股市,接下來會積極操作,投資策略是精選個股進行配置,波段操作。”
雷昕則建議密切關注一季度宏觀數據是否有企穩跡象,以及上市公司一季報業績預告,不排除市場將重回波動,建議“精選個股”。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