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2 12:33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自救努力未見成效,龐大集團(1270,003,242%)(維權)正陷入業績危局。
七年凈利10億
1月30日晚,龐大集團發布業績預告稱,預計公司2018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60億-65億元。
對于虧損的原因,龐大集團在公告中表示,報告期內,因公司融資困難,出現流動資金嚴重不足,不能滿足正常經營運轉的需求。
在發布預虧公告僅數小時后,龐大集團便遭到上交所問詢,2018年前三季度龐大集團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4億元,與本次披露預虧金額差額較大,上交所要求龐大集團回復四季度公司業績大幅虧損的原因。
針對四季度為何出現巨虧以及未來如何自救的問題,截至發稿前,北京商報記者致函詢問龐大方面未果。
實際上,自上市之后,龐大集團的業績便一路下滑,2012-2017年,龐大集團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8.25億元、2.11億元、1.41億元、2.36億元、3.82億元以及2.12億元,上市以來的累計凈利潤也僅約10.07億元。
激進擴張后遺癥
盡管市場環境欠佳等外部因素對龐大集團的經營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但此次大幅預虧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其實是該公司的“燒錢”擴張模式。
資料顯示,龐大集團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88年成立的灤縣物資局機電設備公司。借助斯巴魯在中國的獨家代理權,龐大集團逐漸從河北擴張到全國。2011年4月,龐大集團正式登陸A股。
成功上市后,龐大集團便開始加速自身買地開店的進程。2011年半年報顯示,近一年內,龐大集團旗下經營網點就達1095家,其中410家為新增經營網點。
與其他汽車經銷商集團多通過土地租賃的模式擴張不同,龐大集團更傾向于買地自建店面的模式。
對此,龐大集團在2017年財報坦承,公司的營業網點主要在自有土地上建設,短期內造成資金沉淀、費用增加的負擔,從財務報表上對公司業績造成一定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為維持重資產模式,龐大集團的債務一直居高不下。2011-2017年,龐大集團資產負債率平均超80%。2018年后,隨著財務狀況惡化,龐大集團開始不斷卷入與各類公司的債務糾紛中,龐慶華持有的100%股份也因此被不同法院輪候凍結多次。
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認為,汽車經銷商集團出現資金短缺的情況,不是現階段問題,而是長期存在的。就龐大集團而言,前期擴張過快,在很多地方上馬汽車城項目,資金緊張加劇,再加上整體汽車市場增速放緩,部分品牌出現滯銷情況,讓這種情況變得更加嚴重。
誰將拯救龐大
正是由于采用了重資產運營的模式,龐大集團的經營成本一直較高。在銷售毛利率方面,龐大集團與國內第一大汽車經銷商集團廣匯汽車(4.580, 0.25, 5.77%)相差不大,2017年,龐大和廣匯銷售毛利率分別為9.24%和9.72%;但在銷售凈利率上,2017年,廣匯汽車為2.8%,而龐大集團僅為0.28%,這從側面反映出龐大同期銷售費用支出遠高于廣匯。
不僅如此,龐大集團經營環境的持續惡化正導致公司成本壓力繼續攀升。2018年7月,證監會決定,對龐慶華作為“未如實披露權益變動情況和遺漏披露相關融資安排”的違法主體,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的罰款。
龐大在2017年財報中稱,“報告期內,公司的銷售費用、財務費用金額同比有所增長,其中財務費用增長相對較多,主要原因為公司受被立案調查事件影響,公司融資成本大幅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龐大因經營模式所導致的業績危局已相當嚴重,在如今汽車行業整體面臨負增長壓力的大背景下,若龐大再不能從外部投資者或當地政府處獲得更多支持,前景將極不樂觀。
北京商報記者 藍朝暉 濮振宇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