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3日晚,ST長油披露了重新上市后的首份業績預告。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18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3億元至3.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8100萬元至4100萬元,同比減少19.61%至9.87%。
記者注意到,此前,公司在重新上市報告書中曾對2018年至2021年業績作出預測。依據預測,公司2018年至2021年營業總收入將分別實現33.74億元、34.8億元、35.6億元、35.79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2.9億元、2.22億元、2.43億元、2.47億元。依據此前的預測數據顯示,2018年,公司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29.29%,最新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凈利潤下降幅度有所收窄。對于業績變動的緣由,公司方面表示因燃油價格同比上漲,導致公司燃油成本同比有較大幅度增長,同時,因2018年母公司開始繳納企業所得稅,導致所得稅費用同比大幅增加。
2014年,因2010年至2013年連續四年虧損,ST長油最終被上交所終止上市,于當年6月5日摘牌。退市后的長油當即實施破產重整,在剝離全部VLCC資產(超大型油輪)后,公司立足于液貨運輸主業,專注于國內外中小型油輪和化工氣體等具有相對優勢的市場領域。財務數據顯示,2015年公司扭虧為盈,2015年至2017年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6.28億元、5.60億元、4.11億元。記者注意到,盡管公司宣稱已具備持續經營能力,但其凈利潤卻逐年下滑,其2015年至2017年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49.04%、-10.82%、-26.65%。而根據2018年業績預告,其凈利潤較2017年依舊呈下滑態勢。
對于ST長油近年來的業績表現,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與退市前相比,公司資產和業務的基本面并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考慮到國際油價需求的變化,油價下跌等因素,長油的業績預期并不理想。”
2019年1月8日,ST長油頂著“重新上市第一股”的光環重返A股,不過回A首日公司股價表現不佳,全天下跌23.2%,單日市值蒸發50億元。截至2019年1月24日,13個交易日公司股價累計下跌44%,市值蒸發近95億元。
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尚未有券商分析師給予ST長油相關評級。僅在1月9日,興業證券吉理、張曉云等多位分析師對公司上市一事發布研報稱,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擁有及控制油輪45艘,主要是中小型油輪,經營外貿成品油和內貿原油運輸。航運是強周期行業,市場波動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不過從以往經驗來看,大船的波動性遠高于小船,目前中國兩家油運上市公司中遠海能、招商輪船主力船型是30萬噸級的VLCC,且外貿原油運輸業務是公司業績波動的最大來源,長航油運主要經營中小型油輪,業績的波動性要小于招商輪船和中遠海能,且主要經營外貿成品油和內貿原油,與招商輪船和中遠海能差異性較大。上述分析師均表示“暫不作推薦,暫無評級。”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