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2 09:38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貓眼娛樂上市又有新進展,擬1月31日港股上市。但票補取消以及電影票房大盤波動的大背景下,觀眾走進電影院的意愿漸弱。
電影市場總體疲軟大背景下,迫近春節前上市所為幾何?貓眼娛樂至今未實現盈利,流血上市前景如何?公司的用戶粘性仍存不確定性,流量隱憂如何解決?背靠騰訊、美團大樹,貓眼能否逃脫騰訊系破發魔咒?
營收高增長,累計虧損高達20億元
貓眼娛樂更新招股書,貓眼2018年前三季度營收保持強勢增長態勢,取得30.62億元的收益,同比上漲99.5%;2017年全年營收為25.48億元,同比上漲84.97%。毛利更是大幅增加,毛利率得到大幅提高,其中2017年毛利率達到68.4%,遠高于2015年和2016年,毛利2017年為17.42億,同比增漲96.3%。毛利前三季度實現19.62億,同比增84%。
但在業績高速增長的背后,貓眼卻始終沒有實現盈利,且今年虧損有再度擴大趨勢。2015年凈虧損為12.98億元,2016年虧損5.08億元,2017年虧損7610萬元,2018年前三季度凈虧損為1.44億元。
招股書顯示,2015年至2018年前九個月,貓眼經營虧損分別為12.98億元、5.08億元、7610萬元、1.44億元。也就是說,2015年至今,貓眼累計虧損額已超過20億元。經調整后盈利(虧損)來看,貓眼虧損有收窄之勢,但盈利依然存在不確定性,貓眼2015年、2016年分別虧損12.70億元、3.00億元,2017年盈利1.24億元,2018年前九個月,虧損1690萬元。2015年至今,貓眼經調整后累計虧損約14.63億元。
應付賬款壓力巨大,現金流失嚴重
根據招股說明書,在貓眼的應付款項中,截至2018年9月30日,貓眼總計32.67億元的流動負債中,應付類款項已經達到23.87億元。截至2018年11月30日,貓眼應付款項增加至25.5億元。截至2018年11月30日,貓眼賬面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也才只有14.61億,加上金融資產也只有18.4億,無法覆蓋公司目前的應付款項。
貓眼近三年經營活動的現金流情況,2016年和2017年分別錄得6480萬和10.74億的現金,不過到了2018年出現反轉,截至2018年9月30凈流出14.34億元,經營活動資金同比驟降3.15倍。
股權混亂競爭加劇,補血底氣不足
2018貓眼的招股書顯示,光線傳媒系持有約48.8%的權益,為第一大股東;微影旗下多家公司包括合計共持有貓眼娛樂24.92%的股份;騰訊與旗下公司共計持有貓眼16.27%股份;美團持有其8.56%股份。
公司大股東是光線傳媒系,持股48.8%。但是公司大股東的日子也不好過,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12.85億元,同比下降17.0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僅實現3.95億元,同比下降13%。
2017年,光線傳媒通過減持天神娛樂、網票網等股份,光線傳媒確認了2.7億元的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比例高達44.96%。2018年上半年,靠出售新麗傳媒27.64%股權求生,因出售股權,光線傳媒今年上半年確認22.41億元投資收益,相當于其四年扣非凈利的總和。但是,光線傳媒手握充足現金仍謀求70億融資,雖然被外界解讀是降低巨額投資收益帶來的稅務負擔,但70億的債務融資帶來的債務壓力仍不容小覷!
一方面公司大股東斷臂求生,另一方面公司股權混亂。目前,公司董事會中各方勢力割據。目前貓眼11名董事中,1名執行董事為貓眼CEO鄭志昊;6名非執行董事中光線占據3席,騰訊占2席,微影時代占據一席。作為重要流量入口的美團系以及騰訊系,持股比例太低,美團獨家入口協議2022年到期,騰訊獨家入口協議2023年到期,相當程度上揭示利益格局并不穩定。
而光大傳媒第二大股東為阿里系,持股8.78%,而阿里呢,又是死敵淘票票的控股方。這更加劇了貓眼股東之間的混亂和尷尬局面。業內人士表示:貓眼屬于騰訊系,但貓眼與騰訊的關系,遠沒有淘票票之于阿里那么親密。一方面大股東自身斷臂求生,資金不足;一方面公司之于騰訊、美團不像淘票票之于阿里那般關系牢靠,這也很好解釋了今年貓眼在補貼戰上底氣不足的現況。
“我們是要爭第一的。”淘票票放出豪言。阿里用資金亮出了決心,2018年底,淘票票宣布啟動“用戶和市場擴增計劃”,將投入不少于10億元。緊接著,阿里宣布增持阿里影業(1.32, 0.04, 3.13%),投入高達12.5億港元。但是,這層補血能力,對于貓眼來說卻很難實現,依然未實現盈利,應付賬款大增,資金短缺各種問題將給貓眼未來發展帶來極大的困難,因此貓眼亟需融資上市,不然業務、財務及經營業績都將受到影響。
用戶粘性低,騰訊美團流量紅利增長滯緩
貓眼積極擁抱美團、騰訊,享有先天的流量優勢。目前,貓眼除了自有 app,還享有微信、QQ、美團、大眾點評等多個入口。但是,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光線、美團和騰訊的支持下,貓眼也獲得了先天的流量和資源優勢。但是貓眼自有用戶缺乏,用戶粘性低,目前更是嚴重依賴騰訊、美團流量入口。
根據招股書,截至2018年9月30日,在平均月活方面,貓眼通過自有程序月活用戶680萬,通過微信、QQ月活用戶已經高達5560萬,通過美團月活更是高達7220萬,月活用戶54%來自美團,40%來自微信,也就是說貓眼大量的月活、交易用戶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根據艾瑞咨詢,淘票票月度獨立設備高達510萬,幾乎是貓眼的2倍。在交易總額方面,貓眼App交易額僅有25.5億,通過騰訊系交易額77.4億,通過美團交易額153億。
在用戶增長上,貓眼微影享受了微信、QQ等渠道的流量紅利之后增長滯緩,月活用戶比2017年底降低4.7%;淘票票在支付寶、淘寶等端口的協同作用下則增長明顯,月活用戶比2017年底增長55.5%。
自有用戶缺乏,用戶粘性低。截止2018年6月30日,淘票票以840.9萬的月活躍人數雄踞電影在線票務APP榜首,貓眼電影以552.0萬的月活躍人數位居第二。
艾瑞app指數顯示,2017 年9月-2018 年3 月,貓眼app月度獨立設備數高于淘票票app,但2018年 4 月以來,淘票票app更為活躍;Questmobile 數據顯示,2017年9月淘票票 app 月活用戶數超過了貓眼app。在消費者價格敏感性高,產品粘性低的情況下,雙方處于此消彼長的競爭格局。華創證券表示:我們認為在消費者價格敏感性高,產品粘性低的情況下,雙方處于此消彼長的競爭格局。
除了來自淘票票的競爭,貓眼與美團、騰訊的關系也沒有淘票票與阿里關系緊密。背靠美團、騰訊將面臨重大的用戶和經營業績風險。正如貓眼自身在招股書中所說:如果美團、騰訊訂立的協議在到期前變更,或者我們在美團、騰訊平臺上的服務需要調整,或變得低效或無法使用,公司將面臨用戶增速下降,用戶留存率更是無法保證。同時,協議到期后,公司也無法保證更新新的協議或優惠協議。
盈利能力貧弱,后票補時代貓眼虧損恐加大
在后票補時代,淘票票依然緊追不舍,雙方的戰場延伸到宣發營銷、內容投資,從搶用戶市場到搶合作方。貓眼作為美團自身內部孵化的業務,具有明顯的業務聯動效應(一體化生活服務),甘愿在出行/外賣領域一擲千金硬剛攜程、阿里的美團點評,為什么在2016年就拱手出讓了彼時市占率第一的貓眼?
很明顯,相對食/住/行,影視票務的行業天花板太低了,盈利能力貧弱,美團一開始就看不上這塊瘦肉——食/住/行的上游分散和高毛利特征,流量入口可以輕松虜獲價值,這也是攜程在競爭激烈的市況下仍然保持盈利的原因,院線票務由于消費剛性,購票者并不會因為淘票票把某個影院廣告置頂就特地打車大老遠去一家自己沒去過的影院,流量入口的附加值自然微乎其微。
而隨著美團、騰訊帶量能力的減弱,在線票務平臺增長的紅利在減退。中國電影行業增速放緩已是不爭的事實,國內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速放緩,移動化的紅利期逐漸消退。東方證券研究報告指出,2017Q1–2018Q1,電影票務平臺的線上購票滲透率僅從82%提高至83%,預計未來滲透率提升的速度將進一步放緩。
另外,擬出臺的在線票務“新政”,也是懸在平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票務服務費是目前在線電影票務平臺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貓眼銷售電影票收取的服務費率介乎4%–8%。目前新規暫未落地。東方證券預測,若實施票補新政策,線上售票手續費不高于2元,則貓眼的票務服務費預計每年將減少24%(全年約7億元)。而這將大大影響貓眼的營收和利潤。國金證券分析師表示,僅“第三方線上售票平臺服務費不高于2元”這條新政就將使貓眼總收入、毛利率雙雙下滑10個百分點以上。
從貓眼的數據來看,在線娛樂票務服務2018年上半年收入占比60.6%,仍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根據招股書估算,貓眼平均每張票收到的服務費約2.4元左右,平均每張票支付給票務系統公司的費用約0.6元左右。如果線上售票平臺服務費限價2元正式實施,以2018年上半年為例,貓眼在線娛樂票務服務的收入會下滑18.7%,總收入預計會下滑11.32%。如果同時規定給其中系統服務商收取1元,則意味著成本的上升,貓眼今年上半年毛利潤也隨之將由62.6%下滑至51.6%。
前有淘票票總裁李捷“我們是要爭第一的”,后有資金嚴重缺乏,收入結構單一。目前,貓眼持續發力娛樂內容服務。貓眼招股書透露,2018年前三季度娛樂內容服務營收同比增長121.5%,增速高于在線娛樂票務業務的85.9%,而且公司娛樂服務內容收入已經占到了公司三成,未來發展力度依然可觀。參考綜合票房,貓眼已成為中國排名第一的國產電影主控發行方。 可以看到的是,貓眼頻繁參與投資,試圖強化內容端的投資制作以及輸出渠道。
公司表示:公司的宣發業務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招股書中,貓眼特別提到監管政策的不確定,對業內專業人士展開的逃稅事件調查等,都將增加成本,推遲作品完成制作。公司參與出品投資的娛樂內容服務收入雖然接近1000億,但出品投資虧損比例卻在不斷增加。公司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7年以及2018年前9月,公司以聯合出品方分別參與制作4部、11部、16部電影,但虧損比例嚴重,虧損情況分別為3部、6部、8部,虧損額分別為610萬、3790萬、6770萬,公司前三季度的虧損額也才只有1.44億,只出品投資虧損額占公司虧損比重就高達47%。
寫在最后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底,貓眼拿到騰訊10億元融資之時,估值超過200億元。而2018年底,多家證券機構對貓眼給出的估值預期為190億–210億元,幾乎沒有增長。2018年年初,貓眼擬籌集資金約為10億美元。而最新消息顯示,擬募資最高3.45億美元資金,較去年年初縮水約65%。
貓眼選擇在寒冬臘月26日上市,既是抓住春節檔的銷量風口,也是加快融資步伐,上市補血的無奈之舉。一方面資金缺口嚴重,另一方面來自淘票票、監管、流量等各方面的壓力,貓眼亟需資金補血,以維持龍頭地位,搶占市場。
最近貓眼上市的好消息也不斷傳來,貓眼已確定了兩家基石投資者,微光創投和IMAX中國同意認購價值約1800萬美元的股份,騰訊也表達出積極認購意愿。招股前,騰訊系持股貓眼16.27%。不過壞消息是,騰訊參股的赴港上市公司多數已經破發,在2018年內地公司赴港上市浪潮中,有14家公司閃現騰訊的身影,其中包括映客(1.98, 0.04, 2.06%)、小米集團、美團點評、同程藝龍(12.76, 0.26, 2.08%)、華興資本、海底撈(17.78, 0.12,0.68%)、夢創天地等。
截至1月18日收盤,據不完全統計,在港股上市的10家騰訊系,只有2只股票未破發,其中創夢天地(6.03, -0.07, -1.15%)漲1.16%,同程藝龍漲0.81%。其它8只全部破發,其中,易鑫暴跌75%,閱文暴跌62%,眾安暴跌57%,映客暴跌54%,小米、美團也暴跌近40%。上市首日股價表現方面較好,只有3只股票破發,占比30%。可以預見,流血上市的貓眼即使上市首日不破發,未來股價表現也難言樂觀,恐難逃脫破發魔咒?(作者/金石)
責任編輯:張海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