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0日,珠江實業發布對上交所問詢回復的補充公告,對來回變更廣州東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湛公司”)的財務處理作出更詳細的解釋。公司表示,因交易對方未履行合同義務,原計劃納入2018年合并報表的東湛公司改為權益法核算,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或比原計劃減少8.82億元。
目前,珠江實業已辦妥東湛公司旗下房產抵押擔保,記者為此致電珠江實業董秘辦,一位梅姓工作人員對此未明確表態,只表示“后續若有相關動作,將按規定進行披露”。
2018年6月21日,珠江實業向東湛公司增資6500萬元并投入3.32億元債權投資款,取得該公司30.23%的股權,總計耗資近4億元。盡管所持股權比例不高,但上市公司與東湛公司其它股東禾盛財務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盛公司”)簽訂了一致行動人協議,取得東湛公司的控制權,得以將東湛公司納入合并報表。
在2018年半年報中,首次合并東湛公司大幅拉升了珠江實業的業績。2018年一季度,珠江實業僅實現營業收入7.95億元,同比減少41%。但半年報合并東湛公司后,公司營業收入重新回到正增長,2018年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29.5億元,同比增長18.09%。珠江實業近日披露,2018年前9個月,東湛公司總計實現營業收入8.82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262.71萬元。若按原計劃對東湛公司進行合并核算,三季報珠江實業實現收入35.43億元,同比增加13.23%。
但好景不長,合同簽訂僅隔半年,雙方合作就出現分歧。
在珠江實業與禾盛投資合作前,東湛公司的售房款由禾盛投資的關聯公司代收。在珠江實業入股東湛公司后,雙方約定東湛公司的售房款不再由其關聯方代收,此前的售房款也應全額轉回東湛公司賬戶。但至合同約定的截止時間2018年8月31日,仍有部分房款未能轉回,且禾盛投資及其關聯公司仍存在代收東湛公司售房款的行為,亦拒不配合銷售代理和網簽的調整工作。
無法控制售房款,意味著珠江實業未能取得對東湛公司的控制權。根據規定,上市公司不再將東湛公司納入2018年度合并報表范圍,改為以權益法進行核算。
有注冊會計師告訴記者,若改為權益法核算,珠江實業將不合并東湛公司的營業收入,這意味著,珠江實業要將前三季度合并的營業收入通通回吐,2018年的營收將比原計劃減少8.82億元。若扣減東湛公司的營收,珠江實業2018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僅為26.61億元,相比2017年同期減少15%。
這也透露出珠江實業的業績隱憂,隨著房產項目的減少,珠江實業2018年業績持續下滑。除了營業收入指標下降,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2.98億元,同比減少9.11%。此外,其經營活動現金流為-1.9億元,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為-22.87億元,現金凈減少5.61億元。
合同在半年時間內宣告違約,也引起上交所對高管層的質問。珠江實業堅稱,在審議投資東湛公司時,公司董監高相關人員對標的公司進行了實地考察,并進行充分的盡職調查。然而,記者在天眼查上發現,東湛公司可謂前科累累。該公司是最高人民法院所公示的失信公司,共有7次因未按時履行法律義務而被法院強制執行,因合同糾紛被起訴的案件達118起。更值得注意的是,東湛公司在2012年及2013年期間,曾因股權轉讓糾紛被起訴。
公告顯示,珠江實業前期投入的3.35億元債權已辦妥東湛公司旗下的頤和盛世項目房產足額抵押擔保,公司發現存在部分售房款未回到東湛公司情況后,也追加了頤和盛世項目的56套房產進行抵押擔保,目前抵押物評估價值的抵押率約為50%。
深圳市公司治理研究會副會長、隆安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軍告訴記者,交易對方行為已經構成違約,由于珠江實業采取了追加相關項目的56套房產進行抵押擔保的措施,目前風險基本可控,如果情況有新的變化,公司還可以采取進一步的法律措施。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