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4 15:17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少虧就是贏家!這是2018年涉股基金的普遍業績特點。2018年,各大指數均有不同程度下挫,滬指累計跌幅近25%,創業板指累計跌幅近29%。股“熊”債“牛”成為一大特征。
《號外財經》文/尹秋彤
少虧就是贏家!這是2018年涉股基金的普遍業績特點。2018年,各大指數均有不同程度下挫,滬指累計跌幅近25%,創業板指累計跌幅近29%。股“熊”債“牛”成為一大特征。《號外財經》發現,與股市息息相關的權益類基金也大多處于虧損狀態。不過,與倉位受到嚴格限制的股票型基金相比,混合型基金持倉較為靈活,在大盤普跌的2018年整體表現優于股票型基金。
今天,我們來復盤去年表現最好的涉股基金——混合型基金。對它們來說,少虧就是福,倉位靈活建奇功!
來自東方財富的數據顯示,在576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沒有一只取得正收益,其中406只跌幅超過20%,跌幅超過30%的有117只,更有11只跌幅超過40%;在1574只靈活配置型基金中,僅有296只取得正收益,虧損超過20%的多達532只,其中104只跌幅超過30%;在306只偏債混合型基金中,有169只取得正收益。
《號外財經》發現,在近期能夠取得可比數據的2000多只混合型基金中,約有15%的產品在2018年取得正收益,其中,漲幅超過5%的基金有69只,漲幅超過10%的基金有3只,最高漲幅為14.15%。2018年混合型基金業績排名前十的主要為偏債混合與靈活配置混合,排名前三的收益率均超過10%。長安鑫益增強A在去年以14.15%的回報斬獲混合型基金冠軍,漲幅靠前的產品中,華安睿享定期開放A(003339)、博時鑫瑞A(002558)表現較為優異。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由于混合型基金倉位較為靈活,其業績分化更為明顯。2018年以虧損收場的混合型基金占比約85%,其中,跌幅超過30%的基金超過200只,跌幅超過35%的基金有56只,跌幅超過40%的基金有13只,最高跌幅為43.70%,與最高漲幅14.15%相比,首位相差57.85%。
具體來看,長安鑫益增強A成立于2016年2月22日,是一只偏債混合型基金,由方紅濤、杜振業管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是偏債混合型基金但自去年二季度起,超過半年的時間里其債券投資比例均低于50%。而2018年二季度末,其基金經理表示其債券投資比例從一季度末的37.28%調整為86.55%;2018年三季度,卻又將這一比例下調為45.4%,并買入30.34%的返售證券。在股票投資方面,該基金持有兩只股票,分別是中國神華、安陽鋼鐵,持倉占比分別為1.90%、1.54%,持股占凈占比合計3.44%。
據了解,該基金的基金經理方紅濤,2018年4月4日開始執掌長安鑫益增強A,任職275天內,斬獲14.16%的累計收益;另一名杜振業,2018年4月底剛剛接任基金經理,任職以來的回報為13.08%。
“基于對宏觀經濟、利率走勢、監管政策、內外環境的判斷,我們的投資策略是:1、大類資產配置策略,提升純債配置比例,大幅降低股票及股性轉債配置比例;2、長久期利率債+短久期高收益信用債策略;3、轉債條款博弈策略;4、搏取股票短線超跌反彈收益策略。本基金通過對上述投資策略的運用,總體來說受股市波動的影響較小,獲取了較為穩健的收益。”方紅濤、杜振業在2018年三季報中表示。
不多,《號外財經》發現,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長安鑫益增強A份額僅有4331萬元,從2018年7月1日至2018年8月22日連續38個工作日出現基金資產凈值低于五千萬情形,基金管理人已持續關注并擬采取適當的措施。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