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3 10:40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證券業寒冬,減員降薪傳聞屢見不鮮。近期,有消息稱,頭部券商之一中信建投(10880,044,421%)證券將確定第一批末位淘汰的最終人選。
11月29日,長江商報記者從中信建投一位投行人士處了解到,目前的減員應該只在營業部范圍,隨著人工智能的普及,經紀業務必然對人力的數量要求逐漸減少,但并非大范圍的裁員。
“投行部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特別是增加了應屆生的比例,隨著IPO行情轉好,投行業務的高端人才仍舊是稀缺的。”該內部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有增有減是屬于正常的人員流動。
不過,中信建投減員數量確實比較突出。在半年報中,僅經紀業務板塊就減員556人,員工占總員工比例也有所下降;投行業務人數微增,人數占總員工人數比例有所增加。
中信建投也在半年報里表示,在二級市場處于弱市的情況下,公司經紀業務將加強員工隊伍的培養,鍛造“財富管理鐵軍”。
證券業協會披露數據顯示,今年初至11月上旬,中信建投證券的一般證券業務減員人數超過1000人,在券商減員人數中數量居多。一般證券業務人員就是指從事自營、經紀、承銷、投資咨詢、受托投資管理等業務的專業人員。
年傭金十五萬以上才能穩定
據了解,“末位淘汰”是績效考核結果應用的一種方式方法,也是多家金融機構一項常規考核手段。即將員工的績效考核成績進行排序,將排在末尾一定比例的員工確定為績效最差的員工,并進行解除聘用關系的處理。
“有部分營業部可能有人員上的調整,但是并不是正式的大規模的。”一位中信建投內部人士介紹,今年來他所在的營業部沒有新增員工,而隨著考核壓力增大,自然流失數量較往年有所增加。
也有部分員工表示,根本不需要公司淘汰,員工自己都走光了。隨著薪資的下降,業績壓力的增大,周圍人都會調整發展方向,畢竟“牛市大擴張,熊市大裁員”。
“各營業部具體標準有所不同,有末位淘汰這一說,但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年傭金貢獻至少十五萬以上才能穩定。”該員工介紹。
根據證券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有數據可比的121家券商從業人員總數為34.04萬人,較去年年末減少1867人。其中,券商從業人數最多的是一般證券業務人員,達20.12萬人,半年時間減少1141人。其次則是證券經紀人,共有8.82萬人,半年內減少2228人,兩項業務人數占比高達85.02%。
低過會率影響投行薪資
據了解,中信建投在今年上半年已經調低了部分員工尤其是投行部的薪水,降低所有保代固定津貼的金額,如將ED級別保代固定津貼調至1.2萬,VP級別降低至2萬等,而保代的簽字費用也將分期支付。
“中信建投項目很多,但是過會率已不如以前。分期支付也是降低成本的方式。”有投行人士介紹,前11月IPO批文僅為去年兩成多,發審委只交出55%過會率成績單,可見今年投行的日子也比較難過。
而長江商報記者查詢中信建投去年的過會率,其保薦項目的過會率在85%以上,遠高于發審的通過率,位居保薦項目過會比率首位。
據統計,131家證券公司當期實現營業收入1,893.31億元,當期實現凈利潤496.55億元,105家公司實現盈利,未盈利家數共26家。相比2017年全年,未盈利面積數倍擴大,彼時僅有11家。
中信建投第三季報也有多項數據下滑,根據其發布的2018年三季報,1-9月實現營業收入78.11億元,同比下降5.91%;證券行業已披露三季報個股的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11.2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85億元,同比下降27.95%。
不少中信建投內部員工認為,隨著人工智能的普及,經紀業務必然對人力的數量要求逐漸減少,對員工的要求也更為多元。
“在過去幾年中,中信建投主要證券業務已經基本實現了線上化,數據化階段也接近完成,智能化將是未來互聯網證券業務的重點發展方向。”有中信建投負責人曾表示。
“證券公司行業面臨的困難,對于經紀業務的沖擊最大。”中泰證券副總裁黃華表示,券商的傭金率還在下滑,傳統經紀業務的利潤已經不可避免地趨近于0,但傳統金融機構的服務成本和人力成本卻在大幅上升。一方面,業內不斷涌現如東方財富(13.510, 0.69, 5.38%)證券等具備互聯網背景的券商;后者帶來了更完善的用戶體驗與服務,對券業傳統服務模式形成沖擊,客戶流失已經客觀存在了。而另一方面,互聯網巨頭們也并未放松對證券行業的關注。
黃華表示:“券商正從傳統通道業務向財富管理轉型,此前傳統通道業務附加值較低,如今通過向客戶提供多方位的財富管理服務來增加其附加值。機器成為投顧人員向客戶提供服務的工具,兩者相結合,互助互補,投顧人員的主要工作則主要從客戶的交易需求導入出發,充分了解客戶的類型,其核心在于給客戶提供合適的產品。”
在這種背景下,券商對于投顧人才的高層次需求也更迫切,而優秀的投顧也是行業的稀缺資源。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