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9 02:58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曾經,網約車市場三分天下,滴滴、快滴和優步互相競爭大打價格戰。如今,出行市場重燃“戰事”,多方競爭叫板之下,誰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近期,網約車市場風云再起,美團、高德、攜程等公司紛紛進入。高補貼、價格戰重回視野,消費者得到大額補貼券的同時,一些行業亂象也隨之而來,如惡意刷單、不符合資質的汽車進入市場、服務質量下降等。曾經,網約車市場三分天下,滴滴、快滴和優步互相競爭大打價格戰。如今,出行市場重燃“戰事”,多方競爭叫板之下,誰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央視評論
“競爭”重出江湖 市場才更有活力
我們頭腦中想象力躍進的速度,有時遠遠比不上市場迅疾變化的速度。自從網約車以新生事物的面目出現以來,網約車市場從刀光劍影、三足鼎立,到近兩年滴滴出行的一家獨大,再到近期市場硝煙再起,一個輪回擊碎了絕大多數預言家的眼鏡。
競爭歸來,亂象叢生的局面會否再度出現?各方博弈,會讓出行服務市場變得更好嗎?
改革創新 良性合法競爭是推動市場進步的動力
在市場經濟體系下,良性合法的競爭是推動市場不斷進步的動力之源。唯有競爭,才會讓企業專注于創新,不斷提升服務或產品的質量。反之,假若競爭“淡出江湖”,市場占據者則會漸漸滋生懈怠,不知不覺間陷入遲滯的泥潭。
西方經濟學中有一句話:“一個理發師臉刮得不干凈,另一理發師就能找到活干。”從網約車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情況恰恰如此。兩三年前,滴滴、快滴、優步三分天下,競爭縱然慘烈,消費者卻獲得了相對優惠的補貼和較好的服務。打車難,一時間變得不再難。打車貴,由于網約車的大量補貼也變得不那么貴了。正是這樣的市場競爭讓網約車市場異軍突起,百姓多了一種出行的選擇,市場各方共同做大了蛋糕,這也逼迫著“老態龍鐘”的出租車行業不得不邁出改革的步伐。
然而世易時移,幾年之內滴滴出行憑借著數次合并,成為了市場的主宰。盡管一些亂象逐步得到治理,市場也變得規范,但漸趨平靜的市場和服務與人們的期待卻漸行漸遠。一方面,各種各樣的補貼難以再現,許多城市中網約車的價格已經與出租車相差無幾。另一方面,服務質量未見顯著提升,一些網約車的忠實用戶,手機中的叫車軟件許久都不曾打開過。這些都說明,一家獨大的局面并不利于市場的良性發展。隨之而來的競爭,毫無疑問源于更多企業看到了市場機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抓準要害 監管要為市場競爭立好制度和規矩
當然,有競爭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們對網約車市場種種亂象的擔憂不無道理。在上一輪市場競爭中,惡性補貼、彼此拆臺、違規刷單和缺乏資質的汽車進入市場等亂象就曾經讓人們擔憂不已。
當又一輪慘烈的競爭拉開帷幕時,不顧一切的價格戰有可能傷及市場主體的利益,各種違規運營的現象有可能傷及乘客的利益,連番奇招有可能傷及市場整體的利益。
正因如此,市場監管“有形的手”需要抓準要害、找準問題,為市場競爭立好制度和規矩,創造好環境。一段時間以來,國家相關部委和各地已經出臺了網約車市場的法律法規和管理條例,這些都將確保競爭在法律的約束下運行,進入良性軌道而非惡性循環。
適度競爭 消費者得實惠 企業促成長
良性合理的競爭,企業、消費者和市場都會獲益。惡性偏執的競爭,則一損俱損。對于網約車市場而言,通過市場無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推動服務更加合理、價格更加公道,理應是各方共同的訴求。未來,網約車競爭的主戰場是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但與此同時,讓消費者獲得公道合理的價格同樣是乘客的期盼。只要不是在價格戰上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只要價格戰不是低于成本的亂戰,就會對市場有所裨益。實際上,在法律框架下進行的價格戰也是競爭的一種,一定的折扣還是受到消費者歡迎的,沒必要一上來就一棒子打死。
然而,必須指出的是,當前個別地方對高補貼、價格戰極其敏感,或許并不是從市場競爭的角度考量,而很可能是為了保護傳統的出租車行業。事實上,適度合理的價格競爭,不僅能夠激發網約車市場的活力,甚至能夠激活出租車乃至城市交通市場的活力。
亞當⋅斯密曾經說過,“一個事業若對社會有益,就應當任其自由廣其競爭。競爭愈自由,愈普遍,那事業就愈有利于社會。”這句話未免絕對,但至少說明競爭能夠充分激發市場的活力。在網約車市場,從一家獨大到互相比拼,競爭的最終目的是讓市場百花齊放。唯有如此,消費者才會得到實惠,企業才能不斷成長,市場才會有更大的發展和進步。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