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在瑞典2018達沃斯論壇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鶴表示,2017年中國已經降低了187種產品進口關稅的稅率,從17.3%下降到7.7%。未來中國還要加大這方面工作力度,如有序降低汽車進口關稅。
早在2017年11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期間,就已經有汽車進口關稅將要下降的信號釋放。11月9日,中國外交部表示,將在2018年6月前在自貿試驗區范圍內開展放開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試點工作,并將逐步降低汽車關稅。
我國現行的汽車進口關稅稅率標準自2006年使用延續至今,時隔11余年,再度釋放關稅下調信號。多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高層頻頻表態,意味著關稅稅率不久將有新的標準,以中國汽車產業目前的實力和所面對的國際環境,關稅下調對國內車市產生的沖擊尚在可控范圍內,僅影響部分細分市場。
有序下降
“關稅在本質上是一種貿易保護。”有接近政策制定層面人士向記者表示,關稅的調整影響到商品的綜合稅率,最后反映到汽車進口成本方面。目前我國整車進口征收的關稅稅率為25%,消費稅稅率根據排氣量不同從1%~40%不等,增值稅稅率為17%。汽車零部件進口關稅稅率為10%。
在國際層面,各國的關稅稅率因國家發展程度不一而足。歐盟、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地的關稅稅率均在10%及其以下,其中,日本汽車進口關稅為零。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均在30%以上,其中印度的汽車進口關稅為60%。中國的25%遠高于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而相較于印度等國家則處于較低水平。
“客觀的說,我國現行汽車進口關稅還是有較大調整空間的。”上述人士說。在他看來,關稅最好的狀態是起到適度保護作用,不高也不低,一方面能夠避免外資大舉進入傷害到本土企業,同時也能產生一定的市場壓力,推動產業升級。他表示,關稅稅率影響進口車的供給,考慮到綜合稅率,下降非常有必要,但降多少才是問題的關鍵。
稅率下調信息釋放后,有業內人士預測,下調幅度在10%~15%之間。以極端的假設計算,即便汽車進口關稅降到0,實際的綜合稅率仍是17%~95%。若下降幅度為10%,相應的綜合稅率為35%~124%;若下降幅度為15%,綜合稅率則為29%~115%。目前我國的進口車以2升增壓車型為主,稅率調整后相應的綜合稅率下降幅度為12%、18.5%左右。
在降稅方式上,前述接近政策制定層面人士透露,或以每年1%~2%的下調幅度,梯次減少。受訪的多位專家均認可有序減免,適度釋放的原則。中央財經大學稅收籌劃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蔡昌告訴記者,適度釋放,一方面能給國內企業爭取緩沖時間,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適時調整;另一方面也避免國際貿易市場對我國調稅動機的非客觀揣測。他表示,一次性的大幅減稅,可能會引發國際市場對產品技術借鑒等問題的猜測。
內外驅動
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后,曾承諾要降低汽車進口關稅。2001~2006年的6年間,我國汽車進口關稅幾乎以每年一次的下調頻次,調整至當下水平。據了解,至2006年7月1日,我國汽車進口關稅已經完成了入市初期的承諾條件。受國內外環境的綜合影響,11年后再次吹風下調。
在降稅原因解釋上,劉鶴指出,在2017年的達沃斯論壇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承諾,將在制造業等方面加強對外開放、擴大進口等四個方面擴大開放水平。另一方面,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將推出新的改革開放舉措獻禮40周年,“其中的一些項目將超出國際社會的預期”。
劉鶴表示,除了加大中國進口關稅下調工作的有序推進,2018年將在上海舉辦首次國際進口博覽會,已有120多個國家表示愿意參加。希望借此機會,擴大進口,實現中國貿易經常項目平衡,也給眾多國家提供機會。
“國際上目前整體趨向于減稅的市場環境。”蔡昌說。他表示,近年來,我國在貿易層面摩擦較多,而在國際市場上樹敵太多,容易影響到整體對外貿易氛圍。同時,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發生變革,目前中國已經是汽車大國,具備一定的抵御風險能力和參與外部競爭的能力,汽車作為大宗商品,應該融入世界市場當中,借力國外的先進技術和服務,實現更好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降低關稅在擴大進口的同時也有利于出口。據JD.POWER中國區總裁梅松林分析,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未來會有包括汽車在內的大批商品的出口訴求,需要重新審視關稅的問題。降低關稅也是實現未來某些層面的“對等”,為國內產品的出口創造友好的條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研究室主任楊立強也持有類似判斷。
“中國進出口比例非常不平衡,出口一般都在第三世界國家,距離汽車的批量出口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大概在2020年前后會有一個大的變化,因此關稅方面也盡量在跟國際接軌,與歐美國家做一些協調。”梅松林說。
影響有限
據中汽協數據統計,2017年前11個月,我國整車進口量為113.98萬輛,進口總額為462.77億美元;整車出口量為95.59萬輛,出口總額為126.50億美元。從進出口數量以及金額的對比上看,我國處于進口赤字狀態。
“汽車進口關稅下降,首先影響的就是一些以進口為主的超豪華車型。”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組成員李顏偉表示。據他分析,短時期內關稅下調對汽車進口不會產生較大影響,因為大型汽車廠商的產品投放一般是按計劃實施,很少因為一時政策調整做出較大變動,但長遠方面必將會加大產品的投放頻次和數量。
“2018年凱迪拉克在中國市場的汽車的出口量應該與去年持平,整體不會有較大的變化。”凱迪拉克全球副總裁兼凱迪拉克市場營銷部部長安德里斯·沙夫告訴記者。他表示,就中國市場而言,2018年將按照原計劃引進一款高端智能車型,但工作的重心還是圍繞在上海的工廠開展。
前述接近政策制定層面人士表示,“這幾年進口車在我國汽車市場的占有率在2%~3%之間,市場份額比較小,降稅很難對整體市場產生較大沖擊。”
但在全國乘用車市場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關稅的下降勢必影響到價格,進而影響到人們的選擇,不管消費者處在什么消費水平,價格都是一個影響競爭力的敏感因素。”他表示,盡管進口車涉及的市場份額不大,整體影響可控,但對于國內汽車品牌轉型上探還是會帶來一定的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國內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高檔車型或面臨較大競爭壓力。崔東樹表示,隨著上海自貿區新能源汽車合資股比限制的開放以及汽車進口關稅的降低,特斯拉等外資企業在整車成本方面會有和較大改善,在新能源豪華車的競爭中處于有利的位置。
“競爭是促進產業升級的一種方式,企業在競爭中優勝劣汰,最終受益的是消費者。”楊立強說。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