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同一城市的三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的三只基金,在連續三個季度內持有的前十大重倉股均高度雷同,你會怎么想?
《國際金融報》記者調查獲知,金元順安新經濟主題、東吳阿爾法靈活配置、長安產業精選混合這三只分別屬于三家不同基金公司、不同基金經理的基金卻出現了神奇一幕:三只基金2017年度第三季度前十大重倉股100%相同,二季度80%以上相同;一季度其中兩只基金70%相同。
此外,這三只基金近一年來的業績曲線也極為相近。
這是碰巧的小概率事件,還是串謀的市場操縱行為?
上述三家基金公司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均堅稱,旗下相關基金經理彼此并不認識,且各自的持股均源自于基金經理的獨立投資決策。
但也有市場人士對上述現象發出質疑,認為其有可能違反了《證券法》關于與他人串謀操縱市場的禁止性規定。
根據《證券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禁止任何人以下列手段操縱證券市場:
(一)單獨或者通過合謀,集中資金優勢、持股優勢或者利用信息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操縱證券交易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
(二)與他人串通,以事先約定的時間、價格和方式相互進行證券交易,影響證券交易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
2017年三季度持股相同度:100%
根據2017年9月30日公布的股票持倉數據,金元順安新經濟主題、東吳阿爾法靈活配置、長安產業精選混合同時持有:華帝股份(32.000, -0.20, -0.62%)、美的集團(58.150, 0.49, 0.85%)、小天鵝A(66.800, 0.95, 1.44%)、萬科A(35.550, -0.44, -1.22%)、格力電器(48.530, 0.70, 1.46%)、經緯紡機(19.650, -0.11, -0.56%)、華聯控股(10.440, 0.31, 3.06%)、青島海爾(19.800, -0.03, -0.15%)、信達地產(6.300, 0.04, 0.64%)、萬華化學(37.940, 0.00, 0.00%)這十只股票。
十大重倉股相同、三家公司同在上海、持股倉位也相近,難道三只基金的基金經理是“老熟人”?如果證據確鑿,三只基金的基金經理人可能觸犯“串謀操縱市場”的違規行為。
為了進一步求證,記者將2017年三季度、二季度和一季度的重倉股數據分別作了比較。
相似點還有很多,根據第三方數據分析:
相似點一:來自三家公司的三只基金選擇重倉的行業都是“家用電器”,其中,占比分別為:長安產業31.17%;東吳阿爾法靈活配置32.32%;金元順安新經濟32.83%。
相似點二:重倉板塊數據也極為相近,其中,主板方面:長安產業主板占比43.18%,東吳阿爾法靈活配置44.88%;金元順安新經濟主題45.39%。中小板方面:長安產業13.6%,東吳阿爾法靈活配置14.59%,金元順安新經濟主題14.6%。
此外,記者注意到,三只基金前十大重倉股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持倉占比分別為:金元順安新經濟59.99%、東吳阿爾法靈活配置59.47%、長安產業56.98%。
有市場人士指出,單從三只基金的名稱看,三只基金的投資邏輯應該有差異,且投資策略應該不同,但是,金元順安新經濟主題、東吳阿爾法靈活配置、長安產業精選混合卻做了同樣的選擇題,選出了高度雷同的股票。
如果要分類,新經濟主題、阿爾法和產業精選三種基金中,新經濟主題和產業精選的投資可以類似,但是阿爾法基金投資復雜程度和差異很大,其“雷同”有點詭異。
根據阿爾法基金投資理念:將主動投資與數量化組合管理有機的結合起來,切實貫徹自上而下的資產配置和自下而上的公司選擇相結合的策略。在大類資產配置方面,通過對宏觀經濟運行周期、財政及貨幣政策、資金供需及具體行業發展情況、證券市場估值水平等方面問題的深入研究,分析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貨幣市場三大類資產的預期風險和收益,通過公司數量化模型確定資產配置比例并動態地優化管理。其股票投資策略也分為兩個部分:自下而上的數量篩選與研究員挖掘相結合的股票投資備選庫構建;自上而下的資產配置策略指導下投資組合構建管理。股票備選庫的主體部分基于動態阿爾法多因素選股模型才能選擇出結果。
二季度持股相同度:80%-90%
根據去年二季度公開信息,以金元順安新經濟主題作為參照物,除了持股相同的八家,當金元順安新經濟持有“保利地產(15.850, 0.23, 1.47%)、華聯控股和中國建筑(9.520, 0.00, 0.00%)”這三個“異類”時,長安產業基金持有的異類是“中糧地產(8.000, 0.00, 0.00%)和寧波華翔(24.650, 0.06, 0.24%)”,東吳阿爾法靈活配置只有一個異類“金地集團(15.610, 0.15, 0.97%)”。然而,三者控股大多是銀行股和地產股,差別不大。
一季度持股相同度:東吳阿爾法和長安產業高達70%
從2017年第一季度重倉股看,金元順安新經濟主題顯然與東吳阿爾法靈活配置、長安產業精選持股有較大分歧,幾乎無相同持股現象。
然而,東吳阿爾法靈活配置和長安產業兩只基金重倉股相同度依然高達70%。此外,長安產業和東吳阿爾法靈活配置持股相同部分,持股占凈值比例也極為相似。
他們串謀了嗎?
針對以上“相同”現象,有基金業內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小型基金公司在配置十大重倉股時,可能會出現所選股票相同的現象,但是如果配置的價格、持倉數量也極為相似甚至相同,那么就存在‘串謀’的嫌疑,這可能是一種違規行為。”該人士表示,如果三家基金公司能夠證明是獨立投資決策,那么可以排除違規行為。
在被問及,在何種情況下會出現所重倉股票相同時,該基金從業人士表示,“有可能是基金經理在交流聚會時無意中溝通過,也有可能是被上海的某家券商研究員路演說服了。”
從金元順安新經濟、東吳阿爾法、長安產業三只基金的收益情況看,近1年、近6個月、近3個月以及近1個月的數據也極為相近。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三只基金規模分別為1.42億元、1.41億元、0.09億元。
東吳阿爾法靈活配置和長安產業兩只基金均成立于2014年,兩者近3年來的凈值估算分別為39.32%和40.89%。雖然金元順安新經濟成立于2012年,但是其近一年來的凈值估算為27.38%,而同期東吳阿爾法和長安產業分別為26.34%和30.74%。我們可以看到2017年至今,三只基金在每一個階段的業績高度相近,然而之前的兩年每年都有巨大的差異,一年最多相差50個百分點。
公開信息顯示,金元順安新經濟主題的基金經理是閔杭和孔祥鵬;東吳阿爾法靈活配置的基金經理是王立立和張能進,長安產業的基金經理是林忠晶和欒紹菲。目前長安產業精選和東吳阿爾法都限購1萬元/天,金元順安新經濟并沒有限購。
三只基金為何會出現前十大重倉股高度雷同的現象,《國際金融報》記者分別采訪了金元順安基金、長安基金和東吳基金,三家公司均向各自所負責的基金經理進行了信息核實,三方均強調“不認識彼此!”
金元順安書面回復稱,“我們經過調查,金元順安新經濟主題持倉個股都是基金經理獨立投資決策的。經求證,公司新經濟主題的基金經理并不認識另外兩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也從未參加基金經理交流會。”至于是否通過哪家券商研究員路演獲得持股,金元順安方面援引基金經理的話稱,“去年路演的券商有幾十家,并沒有依賴某一家券商的推薦,完全是根據個股估值,選股原則和市場判斷做的投資。”金元順安基金也向記者多次重申,“肯定不存在和其它基金公司串謀的問題。”
截至記者發稿前,長安基金和東吳基金只回應了“基金經理互不相識”這一問題,至于三個季度存在雷同持股現象,以及是否深受券商研究員路演影響,對方回應稱,信息還在進一步核實。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