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全集,重生之毒妃 梅果 小说,玄幻小说排行榜完本電鰻快報以獨特的視角、敏銳的眼光為大家提供有深度、有厚度、有溫度、有態度的財經資訊http://www.13010184.cnzh-CNFri, 02 Apr 2455 17:43:53 GMTFri, 02 Apr 2455 17:43:53 GMT電鰻快報-電鰻財經-網站http://www.13010184.cnhttp://www.13010184.cn/static/logo.png研發費用率逐年走低 昂瑞微闖關科創板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4/167340.html

        科創板年內第二家獲受理的IPO企業來了。上交所官網顯示,北京昂瑞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昂瑞微”)科創板IPO于近日獲得受理。沖擊上市背后,昂瑞微報告期內歸屬凈利潤均為負值,尚未實現盈利。同時,昂瑞微的研發費用率在2023年、2024年接連走低。

        報告期內未實現盈利

        上交所官網顯示,3月28日,昂瑞微科創板IPO獲得受理。據了解,昂瑞微是一家專注于射頻、模擬領域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公司主要從事射頻前端芯片、射頻SoC芯片及其他模擬芯片的研發、設計與銷售。

        招股書顯示,昂瑞微本次沖擊上市擬募集資金約20.67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擬投資于5G射頻前端芯片及模組研發和產業化升級項目、射頻SoC研發及產業化升級項目、總部基地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射頻、模擬芯片領域發展前景廣闊。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射頻、模擬芯片作為連接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橋梁,其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同時,國產替代趨勢加速,為國內芯片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表示。

        闖關科創板上市背后,昂瑞微報告期內尚未實現盈利。財務數據顯示,2022—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9.23億元、16.95億元、21.01億元;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2.9億元、-4.5億元、-6470.92萬元。不難看出,2024年,公司歸屬凈利潤雖仍未扭虧,但同比大幅減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期內,昂瑞微的資產負債率逐年走高。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17.71%、39.33%和43.22%。

        對此,昂瑞微在招股書中表示,由于公司經營規模持續擴大,投入相應增大,盡管虧損幅度收窄,但目前仍未扭虧為盈,因此資產負債率有所上升。

        研發費用率接連下滑

        作為科創板IPO企業,研發費用率一直是市場關注的重點。然而,招股書顯示,昂瑞微報告期內的研發費用率呈現下滑趨勢。

        具體來看,2022年、2023年,昂瑞微研發費用分別約為2.7億元、3.96億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29.25%、23.38%;對應同行業可比均值分別為33.16%、28.18%。不難看出,公司研發費用率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

        2024年,昂瑞微研發費用由約3.96億元縮減至約3.14億元,對應研發費用率為14.94%,再度同比大幅下滑。

        股權結構方面,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昂瑞微股權較為分散,單一股東所持表決權均未超過30%,任何單一股東所持的表決權均無法控制股東會或對股東會決議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公司認定無控股股東。

        另外,截至招股書簽署日,昂瑞微實際控制人錢永學直接持有公司3.8578%的股份,并通過特別表決權機制直接控制公司21.9494%的表決權;通過北京鑫科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間接控制公司9.12%的股份,并通過特別表決權機制間接控制公司28.5387%的表決權;通過南京創芯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南京同芯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南京科芯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間接控制公司10.3824%的表決權;同時通過一致行動關系間接控制公司1.5604%的表決權。綜上,錢永學在本次發行前合計控制公司62.4309%的表決權。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昂瑞微方面發去采訪函進行采訪,但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
2025-04-01 13:53:00科創板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4/167340.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4-01/67eb80836da4e.png
破發股優刻得連虧5年 2020年上市2募資共26億元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288.html

        優刻得(688158.SH)近日披露的2024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50,577.38萬元,同比減少0.63%,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3,744.97萬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非凈利潤-24,382.72萬元。

        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優刻得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3億元、-6.33億元、-4.13億元和-3.43億元,公司最近5年均虧損。

        優刻得于2020年1月20日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發行價格為33.23元/股。優刻得上市發行股份數量為5850萬股,保薦人(主承銷商)為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保薦代表人為曹宇、樊友彪。目前優刻得股價處于破發狀態。

        優刻得首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總額為19.44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凈額為18.40億元,分別多媒體云平臺項目、網絡環境下應用數據安全流通平臺項目、新一代人工智能服務平臺項目和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優刻得數據中心項目(一期和二期)。

        優刻得的發行費用總計1.04億元,其中承銷費及保薦費8831.31萬元。

        2022年2月16日,優刻得發布2020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發行結果暨股本變動公告顯示,本次發行價格23.11元/股,發行股數30289917股,本次發行對象最終確定為8家。2022年1月25日,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驗資報告(信會師報字[2022]第ZA10046號),公司募集資金總額699999981.87元(7.00億元),扣除本次發行費用(不含增值稅)8713704.16元后,募集資金凈額691286277.71元,其中增加股本人民幣30289917.00元,增加資本公積人民幣660996360.71元。

        優刻得IPO及定增合計募資26.44億元。

]]>
2025-03-26 15:08:00科創板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288.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26/67e3a86c3b0f3.png
多期財報存在虛增營收、虛增在建工程等問題 帕瓦股份及相關責任人被警示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285.html

        3月25日晚間,帕瓦股份(688184.SH)公告稱,因存在虛增營業收入、少提存貨跌價準備、虛增在建工程、印章使用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收到浙江證監局下發的警示函。

        公告顯示,浙江證監局在對帕瓦股份進行現場檢查中發現,其存在虛增營業收入、少提存貨跌價準備、虛增在建工程、印章使用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導致2023年年報及2024年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信息披露不準確。

        該行為違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三條的規定。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寶、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袁建軍、時任董事會秘書徐琥對相應違規行為承擔主要責任。根據相關規定,浙江證監局決定對其分別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事實上,帕瓦股份因業績披露不準確而被警示,已非首次。

        帕瓦股份2024年6月1日發布公告顯示,其在2024年2月28日,披露《2023年度業績快報公告》,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1912.09萬元;4月27日,披露的《2023年度業績快報更正公告》顯示,修正后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為-9737萬元。

        因帕瓦股份業績預告相關信息披露不準確,業績快報相關信息披露不準確、更正不及時,浙江證監局對其及張寶、袁建軍、徐琥下發警示函。

        其保薦機構海通證券也在2024年度持續督導半年度跟蹤報告中表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持續督導期內,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業績預告相關信息披露不準確,業績快報相關信息披露不準確、更正不及時的情形”。

        資料顯示,帕瓦股份主營業務為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2024年業績快報顯示,實現營業總收入10.37億元,同比下降11.48%;歸母凈利潤虧損10.97億元,同比下降1026.78%。

]]>
2025-03-26 14:07:00科創板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285.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26/67e39a1b0642f.png
藥康生物營收增10.38%凈利兩連降 推五折員工持股計劃未設盈利目標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281.html

        上市后,藥康生物(688046.SH)的盈利能力“判若兩人”。

        近日,藥康生物發布業績快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7億元,同比增長10.38%;凈利潤1.16億元,同比下降27.14%,已連續兩年下降。

        作為一家科創板企業,2024年前三季度,藥康生物銷售費用達7277.70萬元,同比增長27.65%;研發費用達6299.39萬元,同比下降16.35%。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自2021年有可查數據以來,藥康生物研發費用一直高于銷售費用,而2024年前三季度卻發生了“反轉”。

        3月24日晚間,藥康生物發布2025年員工持股計劃(草案)和2025年股票增值權激勵計劃(草案),公司行權價格均為7.12元/股,相當于當前股價打了個五折。

        值得注意的是,藥康生物的上述兩個計劃中,2025年的考核目標均為營業收入較2024年增長不低于10%,未將凈利潤列入考核目標。

        2024年繼續增收不增利

        藥康生物于2022年4月在科創板上市,是專注實驗動物模型的研發創制、生產銷售及相關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

        2020年至2022年,藥康生物營業收入分別為2.62億元、3.94億元和5.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91%、50.35%和31.17%;凈利潤分別為7643.35萬元、1.25億元和1.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9.99%、63.45%和31.81%。

        顯然,上市前和上市當年,藥康生物業績保持高速增長模式。

        然而,2023年,藥康生物實現營業收入6.22億元,同比增長20.45%;凈利潤1.59億元,同比下降3.49%。

        藥康生物的這一業績趨勢延續到了2024年。當年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10億元,同比增長12.13%;凈利潤9821.44萬元,同比下降16.57%。

        近日,藥康生物發布業績快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7億元,同比增長10.38%;凈利潤1.16億元,同比下降27.14%,已連續兩年下降。

        藥康生物表示,為進一步完善國內外銷售網絡,增強市場滲透力,公司加大了銷售人員的招聘力度,導致銷售費用增長較快。其中,海外市場的拓展需求使得海外銷售人員數量顯著增加。目前,公司已成功組建了一支超40人的海外銷售團隊,全面覆蓋北美、亞太及歐洲三大核心區域。

        另一方面,為了能夠快速響應客戶多樣化的需求,提升服務質量和交付效率,藥康生物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北京藥康大興設施、上海藥康寶山設施、廣東藥康二期設施均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隨著新設施的啟用,本報告期折舊攤銷費用相應上升,對利潤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藥康生物表示,盡管面臨利潤波動的挑戰,但公司在市場拓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將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有望在后續實現業績的持續增長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研發費用下滑

        作為一家科創板企業,藥康生物加大銷售投入本無可厚非,但公司的研發費用卻在“收縮”。

        2024年前三季度,藥康生物銷售費用達7277.70萬元,同比增長27.65%,增幅遠高于同期營業收入增長。

        對于銷售費用大增,2024年半年報中,藥康生物表示,主要系銷售人員尤其海外銷售人員增加引起的人員薪酬增加所致。

        同時,作為一家科創板企業,2024年前三季度,藥康生物研發費用達6299.39萬元,同比下降16.35%。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自2021年有可查數據以來,藥康生物研發費用一直高于銷售費用,而2024年前三季度卻發生了“反轉”。

        不僅如此,2024年前三季度,藥康生物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達12.35%,遠低于前三年水平。

        截至2024年6月30日,藥康生物累計申請境內專利181件,境外專利6件,已獲授權專利114件,登記著作權9項;報告期內新增申請專利12件,新增授權專利10件。

        記者注意到,2024年上半年,藥康生物未獲得發明專利,僅獲得了10項實用新型專利。

        與此同時,2024年上半年底,藥康生物研發人員達213人,較上年同期190人增長12.11%。

        然而,2024年上半年,藥康生物研發人員人均薪酬達12.76萬元,與上年同期14.43萬元下降約12%。

        兩激勵計劃均不考核凈利

        在增收不增利的背景下,藥康生物對公司未來業績提出了新的期盼。

        3月24日晚間,藥康生物發布2025年員工持股計劃(草案),本員工持股計劃初始設立時持有人總人數不超過45人(不含預留份額),其中高級管理人員1人(公司董事會秘書王逸鷗),其他44人均為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及核心骨干員工。

        公告顯示,藥康生物本員工持股計劃購買公司回購專用賬戶內標的股票的價格為7.12元/股。

        截至公告日收盤,藥康生物股價為14.24元/股,員工購買價格相當于打了個五折。

        公告顯示,藥康生物的員工持股計劃首次及預留部分將2025年作為業績考核年度,具體到公司層面業績考核為:以2024年業績為基數,2025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于10%。

        需要注意的是,藥康生物的考核目標僅為營業收入,未對公司盈利能力進行考核。

        3月24日晚間,藥康生物還發布了2025年股票增值權激勵計劃(草案),公司決定將本激勵計劃股票增值權的行權價格確定為7.12元/股,也相當于打了個五折。

        公告顯示,藥康生物本激勵計劃的公司層面業績考核具體情況為:以2024年業績為基數,2025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于10%;以2024年業績為基數,2026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于21%。

        顯然,藥康生物同樣未將凈利潤列入考核目標。

        藥康生物指出,公司層面業績指標為營業收入指標,營業收入指標是衡量企業經營狀況和市場占有能力、預測企業未來業務拓展趨勢的重要標志。公司為本次股票增值權激勵計劃設定了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指標,有利于促使激勵對象為實現業績考核指標而努力拼搏、充分調動激勵對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促使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

]]>
2025-03-26 10:57:00科創板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281.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26/67e370015186f.png
萬德斯易主奇瑞集團4.13億入局 扣非兩年累虧1.55億財務承壓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265.html

        上市五年后,萬德斯(688178.SH)將易主。

        3月23日晚間,萬德斯披露的易主方案顯示,公司控股股東南京萬德斯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德斯投資”)持有公司28.88%的股權,實際控制人劉軍、股東宮建瑞合計持有萬德斯投資100%,二人擬將萬德斯投資100%股權轉讓給瑞源國際資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受讓方”或“瑞源國際”),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東仍為萬德斯投資。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瑞源國際是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奇瑞集團”)全資子公司,奇瑞集團為無實際控制人,因此,萬德斯將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

        本次股權轉讓價格為16.80元/股,略低于本次籌劃易主事項停牌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交易總價款約為4.13億元。

        奇瑞集團入局,3月24日,萬德斯股票漲停。

        萬德斯聚焦垃圾污染削減及修復業務、高難度廢水處理業務等。2021年,公司曾籌劃出資2.32億元收購一家公司借此切入有機垃圾處理領域,但沒有成功。

        近幾年,萬德斯的經營業績不佳。2024年,公司虧損0.68億元,兩年時間將合計虧損1.55億元。

        奇瑞集團出資4.13億入局

        萬德斯易主,奇瑞集團入局。

        3月14日晚,萬德斯發布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劉軍正在籌劃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鑒于該事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公司股票于3月17日起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2個交易日。

        3月18日晚,萬德斯發布繼續停牌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仍在積極推進本次事項的各項工作,公司股票繼續停牌不超過3個交易日。

        3月23日晚,萬德斯披露公司實際控制人劉軍籌劃的重大事項。3月21日,劉軍及股東宮建瑞與瑞源國際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二人擬將合計所持萬德斯投資100%股權轉讓給瑞源國際。

        萬德斯投資成立于2015年7月15日,注冊資本3000萬元,劉軍、宮建瑞分別持有其70%股權、30%股權。

        本次轉讓交易前,劉軍直接持有萬德斯9.81%的股權,并通過萬德斯投資間接持股 20.22%,通過南京匯才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南京合才企業管理咨詢中心(有限合伙)分別間接持股1.59%%、0.65%,其直接間接合計持有公司32.27%的股權,擁有的表決權比例為47.64%;宮建瑞直接持有公司4.21%的股權,并通過萬德斯投資間接持股8.66%,通過南京匯才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南京合才企業管理咨詢中心(有限合伙)分別間接持股0.63%、0.11%,直接間接合計持股13.61%。

        本次交易完成后,劉軍、宮建瑞直接間接持股比分別為12.05%、4.95%。

        瑞源國際原本沒有持股萬德斯,本次交易完成后,其通過萬德斯投資間接持股為28.88%。

        瑞源國際成立于2011年4月,注冊資本7.42億元,為奇瑞集團全資子公司,無實際控制人。

        本次交易價格為16.80元/股,略低于本次籌劃股權轉讓事項停牌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17.07元/股,交易總價款為4.13億元。

        公告稱,董事長劉軍承諾,在本次交易股權交割后3年內不減持其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謀求公司控制權,并繼續擔任公司董事長。瑞源國際承諾在本次收購完成之日起36個月內,不轉讓本次受讓的公司股權。

        萬德斯注冊地、辦公地均在江蘇南京,奇瑞集團及瑞源國際注冊地為安徽蕪湖,奇瑞集團為何要入局萬德斯?

        連續兩年虧損

        奇瑞集團本次收購的萬德斯,經營業績欠佳。

        萬德斯成立于2007年8月,2020年初闖關IPO在科創板掛牌上市。公司專業提供先進環保技術裝備開發、系統集成與環境問題整體解決方案,主營業務聚焦垃圾污染削減及修復業務、高難度廢水處理業務等,是國內專業化程度較高的環保高新技術企業之一。

        萬德斯稱,公司聚焦環境問題低碳解決與資源化循環利用,專業提供先進環保技術裝備、系統集成與環境問題整體解決方案,是智慧型環境治理及資源化專家。公司先后完成了一系列技術難度大、實施困難的環保治理與資源化項目,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擁有技術優勢。

        業績方面,上市之前的2016年至2019年,公司業績高速增長,營業收入從1.46億元增長至7.74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歸母凈利潤”)從1493.83萬元增長至1.2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潤”)從1388.56萬元增長至1.13億元。

        但是,從2020年上市當年開始,萬德斯的業績就變臉。2017年至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93.05%、74.33%、57.09%,而2020年的營業收入增速僅為3.08%。公司當年的扣非凈利潤為8110.26萬元,同比下降28.31%。

        2022年、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8.60億元、8.10億元,同比下降17.91%、5.83%,對應的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連續下降。其中2023年,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虧損8663.26萬元、8238.44萬元。

        根據業績快報,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進一步下降至6.21億元,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虧損6821.23萬元、6683.38萬元。

        連續兩年虧損,萬德斯的歸母凈利潤合計虧損約1.55億元。

        萬德斯還存在財務壓力。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有息負債為4.31億元,而貨幣資金與交易性金融資產合計不足億元。

        本次奇瑞集團入局,為市場提供了想象空間。

        萬德斯在公告中亦表示,瑞源國際不排除根據公司實際情況在未來12個月內對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資產和業務進行出售、合并與他人合資或合作、或公司擬購買或置換資產。作為奇瑞控股集團旗下全資一級子公司,瑞源國際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綠色減碳可持續發展方案提供者,其業務廣泛涵蓋國際貿易、循環經濟、汽車后市場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域,近年來布局工業固廢、報廢汽車拆解、動力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廢油及危廢再生等循環經濟業務賽道。

        未來,瑞源國際旗下的相關業務是否會注入萬德斯,萬德斯將如何脫困,備受市場關注。

]]>
2025-03-25 14:06:00科創板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265.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25/67e248df0ac6f.png
悅康藥業2024年交出慘淡成績單:“一藥兩價”余波未止 傳統盈利模式瓦解后陷轉型困局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244.html

        近日,悅康藥業(14.410, -0.43, -2.90%)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公告數據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37.81億元,同比減少9.9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4億元,同比減少33.05%;扣非歸母凈利潤1.11億元,同比減少16.33%;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4.38億元,同比減少44.21%。

        細分季度表現來看,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業績出現斷崖式下降,當季營收7.89億元,同比下降36.29%;歸母凈利潤-0.86億元,同比下降364.47%;扣非歸母凈利潤-0.91億元,同比下降1410.28%。

        核心產品陷“一藥兩價”爭議價格腰斬 年均20億推廣費商業賄賂風險幾何?

        對于業績的大幅下滑,悅康藥業在年報中表示,公司在2024年第四季度對“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價格進行調整,同時對該產品銷售策略進行相應調整,導致第四季度該產品的銷售收入、利潤貢獻減少,進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2024年度的相關財務指標表現。

        悅康藥業對“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價格進行調整源于2024年12月的“一藥兩價”事件。“一藥兩價”中的兩價即底價和開票價,藥企先把藥品按開票價銷售給經銷商,再由經銷商銷售給醫療機構,交易完成后藥企再把開票價與底價之間的差價返還給經銷商。

        2024年12月20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對個別藥企虛開發票制造“兩套價格”問題進行關注的函》。其中提到2022年、2024年,公安部門先后偵破兩起醫藥領域虛開發票案,一款名為“銀杏葉”的藥品,底價每支8.5元,售價每支25.28元,醫生每使用1支可提成4元,藥品提成金額占藥品開票價與底價差額的兩成以上。

        資料顯示,悅康藥業的核心產品“悅康通”為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2023年銷售額達26.4億元,占當期公司總營收的比例約63%,市場占有率超過80%。同時,以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為主的心腦血管板塊毛利率高達92.5%,遠高于公司抗感染、消化系統、降糖類藥物、原料藥毛利率的9.98%、3.86%、30.61%、7.80%。

        “一藥兩價”風波出現后,悅康藥業表示“公司始終堅守國家法律法規及醫保政策紅線,秉持合法合規的經營理念,未指導及要求通過經銷商抬高掛網價格、實施不正當營銷行為”,但隨后不久便將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底全國掛網價格由24.1元、18.14元統一調整為每支11.2元,此舉也被投資者稱為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除了監管關注后主動降價,“自斷臂膀”之外,悅康藥業的銷售費用同樣提示商業賄賂風險。由于醫藥代表商業賄賂費用最終需要藥企承擔,因而需以各種形式歸入企業財務。其中,以學術推廣、廣告宣傳等名義,通過銷售費用套取資金,以直接或通過第三方的形式支付給經銷商已經成為行業“潛規則”。

        從銷售費用看,2020年-2024年,悅康藥業銷售費用分別為20.16億元、23.27億元、19.78億元、17.67億元、13.02億元,銷售費用占總營收比重分別為46.46%、46.86%、43.56%、42.11%和34.43%。其中,市場宣傳及推廣費占比長期保持在95%以上。

        潛力品種多成時代棄子 傳統盈利模式瓦解后陷轉型困局

        集采降價、醫保控費、內卷加劇的時代背景之下,藥企通過“一藥兩價”抬高掛網價格維持利潤,通過銷售返點實現產品放量或許也是無奈之舉。但需要看到的是,隨著生物醫藥產業升級迭代,固有商業路徑想要維持下去已愈發艱難,唯有守正創新才是企業行穩致遠的正途。

        悅康藥業同樣試圖以研發創新尋找新增長點,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為3.74億元,研發費用率升至9.9%,近五年間研發費用絕對值及研發費用率一直穩步提升。但短期來看,研發投入仍難以轉化為實質性收益。

        從在研項目看,公司在研產品仍然集中于仿制藥,新藥項目絕大部分處于臨床前研究或早期臨床階段,未來能否成藥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唯一度過二期臨床這一新藥研發“死亡之谷”的管線YKYY017適應癥為預防和治療呼吸道冠狀病毒感染,在新冠疫情早已結束的當下,產品市場前景難言樂觀。

        回顧悅康藥業的發展歷史,公司的研發方向一直聚焦于見效快,易創收的熱點品種。但從結果來看,相關品種大多未達預期。除了預防和治療呼吸道冠狀病毒感染的霧化吸入劑外,公司自主研發的,曾被視為具有爆品潛力的枸櫞酸愛地那非片(偉哥)的銷售情況同樣慘淡。

        悅康藥業的愛力士®枸櫞酸愛地那非片是我國自主研制的、具有全新化學結構的1.1類新藥,同時也是抗ED領域的首個國產專利新藥。該藥物于2021年獲批上市,但如今在年報中甚至無法在前五大產品中占據一席之地,亦未披露產品產銷量數據。

        眼下,ED藥物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已逐步由藍海市場轉為紅海市場,愛力士®的天花板已十分明顯。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末,國內已有18家企業獲得西地那非生產批文,產品數量達35個,多家廠商的仿制藥已納入集采,西地那非已經步入2元時代。

        整體來看,悅康藥業的現狀揭開了醫藥企業轉型期的典型困境——傳統盈利模式瓦解,而新增長極尚未成型。在帶量采購、合規監管、創新競賽的多重擠壓下,公司能否通過成本優化與研發突圍重建護城河,仍需時間驗證。

]]>
2025-03-24 13:44:00科創板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244.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24/67e0f1fb91ec5.png
業績連降,上海合晶上市首年凈利“腰斬”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197.html

        上市首年,上海合晶(688584)便遭遇業績“滑鐵盧”。3月19日,公司發布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歸屬凈利潤約1.21億元,同比下降51.07%。業績表現不理想的同時,公司還于同日披露公告稱,計劃對部分首發募投項目進行延期。

截圖來自上市公司公告

        凈利同比降超五成

        上海合晶發布的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1.09億元,同比下降17.76%;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約1.21億元,同比大幅下降51.07%。

        據了解,上海合晶2024年2月登陸A股市場,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硅外延片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對于2024年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上海合晶表示,報告期內半導體產業景氣周期性下行、市場競爭加劇,公司銷貨數量與單價降低,導致毛利率及營業利潤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

        對于公司所處半導體行業,上海合晶則在年報中表示,2024年全球半導體硅片行業面臨多重挑戰,根據半導體行業協會SEMI報告指出,受到全球經濟波動、部分細分領域終端需求疲軟和庫存調整速度放緩等因素影響,導致全球半導體硅片市場復蘇不及預期。其次,國內半導體硅片市場價格競爭加劇,也帶來一定的市場壓力。

        經同花順iFinD統計,截至目前,A股已有9家半導體公司披露2024年年報,僅上海合晶、金海通兩家公司凈利同比下降,其中金海通2024年凈利同比下降7.44%;其余7家凈利則均實現凈利同比上漲。

        具體來看,7家公司中,晶豐明源、海光信息兩家2024年凈利漲幅分別為63.78%、52.87%。另外,龍迅股份全年凈利漲超四成;芯動聯科、華峰測控凈利漲超三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前一年,即2023年,上海合晶營收、凈利均出現下滑。當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13.48億元,同比下降13.38%;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約2.47億元,同比降超三成。

        部分首發募投項目延期

        在業績承壓的同時,上海合晶還計劃對首發募投項目進行延期。3月19日,公司披露公告稱,在不改變募投項目實施主體、資金用途的前提下,公司計劃將“優質外延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間延期至2026年12月。

        上海合晶表示,截至公告披露日,“優質外延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已完成主要建筑工程及設備購置,包括但不限于外延加工設備、硅片清洗設備、硅片檢測設備等,并已實現部分外延片的規模化生產。由于市場需求變化,以及進行工藝及設備優化,使得“優質外延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實際投資進度與原預期計劃(建設期24個月)存在差異。

        據了解,上海合晶首發募集資金總額約15億元,扣除新股發行費用(不含增值稅)后,實際募集資金凈額約為13.9億元。公司首發募集資金投資于低阻單晶成長及優質外延研發項目、優質外延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借款,上述募投項目分別擬投入約7.75億元、1.89億元、4.27億元。

        公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上述首發募投項目累計投入金額分別約1.11億元、1.28億元、4.27億元,對應累計投入進度分別為14.27%、67.7%、100%。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表示,首發募投項目延期可能導致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影響公司的現金流和財務狀況;另外,如果延期是由于市場需求變化或技術優化等原因,也可能反映出公司在項目管理和市場判斷上存在一定的問題。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上海合晶方面發去采訪函進行采訪,但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二級市場方面,截至3月19日收盤,上海合晶股價報17.93元/股,總市值119.3億元。

]]>
2025-03-20 11:22:00科創板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197.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20/67db8ae1c421d.png
聯影醫療股東詢價轉讓擬套現31.6億 行業規模收縮營收凈利首次雙降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184.html

        曾創2022年科創板規模最大IPO的聯影醫療(688271.SH)遭大手筆減持。

        3月17日晚,聯影醫療披露詢價申購情況,初步確定公司股東本次詢價轉讓的價格為108.66元/股,擬轉讓股份總數為2908.64萬股。據此計算,股東將一次性套現31.61億元。

        采取詢價轉讓的股東為上海中科道富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中科道富”)、上海北元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北元投資”),二者系一致行動人。目前,二者合計持有聯影醫療8.53%的股權。

        聯影醫療是行業知名的高端醫療裝備及智能化方案提供商,曾被稱含“技”量十足。

        公司研發方面的投入確實不少。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達19.19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為16.35億元。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累計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307項。

        2020年至2023年,聯影醫療營收、凈利連續四年快速增長,但在2024年,公司業績變臉。根據業績快報,公司2024年實現的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歸母凈利潤”)為12.62億元,同比下降逾30%。

        第三大股東二度詢價轉讓

        聯影醫療的重要股東再度尋求通過詢價轉讓方式套現。

        3月14日晚,聯影醫療披露股東詢價轉讓計劃書,公司股東中科道富、北元投資分別持有公司4146.39萬股、2883.04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5.03%、3.50%。本次詢價轉讓,二者擬合計轉讓所持公司2908.6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3.53%。

        中科道富、北元投資均系上海道富元通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擔任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私募投資基金,屬于一致行動關系。如果對聯影醫療的股權結構進行穿透,中科道富、北元投資系公司第三大股東。

        公告稱,中科道富、北元投資減持的原因為自身資金需求。多年來,中科道富、北元投資積極助力中國醫療行業前沿科技的發展,本次減持后的資金將繼續用于行業投資,為我國醫療行業發展注入力量。

        3月17日晚,聯影醫療披露詢價轉讓定價情況,初步確定詢價轉讓價格為108.66元/股。參與本次詢價轉讓報價的機構投資者家數為29家,涵蓋了基金管理公司、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專業機構投資者。參與本次詢價轉讓報價的機構投資者合計有效認購股份數量為6568萬股,對應的有效認購倍數為2.26倍。本次詢價轉讓擬轉讓股份已獲全額認購,初步確定受讓方為25家機構投資者,擬受讓股份總數為2908.64萬股。受讓方通過詢價轉讓受讓的股份,在受讓后6個月內不得轉讓。

        如果此次詢價轉讓順利完成,中科道富、北元投資將合計一次性套現31.61億元。

        這是中科道富、北元投資第二次通過詢價轉讓方式套現。

        2024年5月17日,聯影醫療披露股東詢價轉讓計劃書,中科道富、北元投資擬合計出讓所持聯影醫療的股份總數為900萬股,占聯影醫療總股本的比例為1.09%。此次詢價轉讓獲得了1.05倍認購,詢價轉讓價格為116.10元/股,總價為10.45億元。

        綜上,通過兩次詢價轉讓,中科道富、北元投資將合計套現42.06億元。

        3月18日,聯影醫療的收盤價為127.50元/股,較發行價僅上漲16.04%。

        凈利時隔4年再度下降

        股東大手筆減持,既有收回投資之意,可能也與聯影醫療的基本面有一定關系。

        聯影醫療致力于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性能醫學影像設備、放射治療產品、生命科學儀器及醫療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公司總部位于上海,同時在美國、馬來西亞、阿聯酋、波蘭等地設立區域總部及研發中心,在上海、常州、武漢、美國休斯敦進行產能布局,已建立全球化的研發、生產和服務網絡。

        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累計向市場推出120多款產品,包括磁共振成像系統(MR)、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CT)、X射線成像系統(XR)、分子影像系統(PET/CT、PET/MR)、醫用直線加速器系統(RT)以及生命科學儀器。在數字化診療領域,公司基于聯影云系統架構,提供聯影醫療云服務,實現設備與應用云端協同及醫療資源共享,為終端客戶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在財報中,聯影醫療稱,公司是國內領先、全球少數掌握高端醫學影像診斷產品、放射治療產品及生命科學儀器核心技術的醫療科技企業,擁有從研發、生產、銷售到售后維護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公司產品全面覆蓋,設備搭載了自主研發的醫學影像處理軟件和高級應用,可實現研究、診斷、治療、方案的有機結合,多款產品創造了行業或國產“首款”。

        聯影醫療的研發能力較為突出。公司圍繞各產品線核心部件開展核心技術研發,為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鑄造產品競爭力壁壘奠定了堅實基礎。公司自研比例位居行業前列,各產品線主要核心部件均實現自研自產。

        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0.48億元、14.66億元、19.19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為16.35億元。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共有研發人員3102名,占員工總數的39.47%。公司發明專利申請7241項,發明專利授權3307項。

        聯影醫療曾備受資本追捧,公司IPO時募資高達109.88億元,為當年科創板最大IPO。

        公司的經營業績也曾不錯。2020年至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從57.61億元增長至114.11億元,歸母凈利潤從9.03億元增長至19.74億元,連續四年雙增,二者實現了翻倍增長。

        不過,2024年,公司業績大幅變臉。根據業績快報,當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3億元,同比下降9.73%;歸母凈利潤12.62億元,同比下降36.08%。這也是公司時隔4年歸母凈利潤再次出現下降。

        聯影醫療解釋,受國內設備更新政策落地節奏的影響,行業整體規模較上年同期有較大收縮,公司部分高端新產品的市場導入期較長,對業績貢獻尚需時間,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以及業務拓展,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同比有所上升。

        2025年,聯影醫療業績能由降轉增嗎?

]]>
2025-03-19 15:16:00科創板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184.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19/67da70e391f8f.png
芯聯集成受重資產模式拖累連年虧損 59億高價收購虧損標的且不設業績承諾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162.html

        2025年3月15日,芯聯集成(5.210, 0.11, 2.16%)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芯聯集成”)更新并購預案,對其中公司基本情況、行業市場數據等信息進行了更新。

        此次并購最早披露于2024年6月22日,后續芯聯集成確定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以58.97億元的交易價格購買芯聯越州集成電路制造(紹興)有限公司(簡稱“芯聯越州”)72.33%的股權。此次收購落地后,芯聯集成將全資控股芯聯越州。

        需要注意的是,芯聯越州在該交易中的估值達到81.52億元,增值率達132.77%。而芯聯越州近年持續虧損,近兩年又十個月歸母凈利潤虧損金額高達26.84億元。對虧損標的進行高溢價收購是否合理?

        此外,此次收購并未設置任何業績承諾,這將進一步提升并購風險。

        與此同時,芯聯集成自身的業績表現也同樣不盡如人意。自2018年芯聯集成從中芯國際(95.020, 1.65, 1.77%)中分拆以來,2019年到2023年公司歸母凈利潤持續虧損,2024年業績快報顯示仍虧損近10億元。

        業務長期出血導致公司現金快速流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擁有貨幣資金47.49億元,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49.34億元,運營緊平衡。

        而此次交易,芯聯集成擬以4.04元/股的價格發行13.14億股公司股份,用來支付58.97億元交易價格中的53.07億元;剩余5.9億元則以現金方式支付。此次并購是否會加劇芯聯集成的現金流壓力?標的公司是否會進一步拖累芯聯集成連年虧損的業績?還請各位投資者審慎看待。

        芯聯集成重資產模式難過折舊關 近三年又三個季度虧損近50億元

        芯聯集成原名中芯集成,其大部分董監高來源于中芯國際,且中芯國際曾向芯聯集成轉讓資產,并且二者存在技術許可、代采代加工等關系。

        2018年3月8日,越城基金、中芯控股和盛洋電器簽署《公司章程》,約定共同設立中芯有限。五年之后的2023年5月10日,芯聯集成便成功在科創板發行上市。

        芯聯集成脫胎自中芯國際,其業務也是晶圓代工,2023年集成電路晶圓代工業務營收占總營收的比例為83.99%。

        從行業角度來看,公司產品的主要應用領域為汽車電子、消費電子和工業電子,其中更是以汽車電子和消費電子為主。

        2022年,消費電子和汽車電子的營收占比分別為45.62%和25.51%,總計超七成。或是收到消費電子行業下游需求疲軟的影響,2023年,公司消費電子營收占比下降至23.56%,汽車電子領域的營收占比飆升至46.97%,成為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

        作為芯聯集成重要板塊的消費電子行業進入階段性調整,公司的總營收增速也相對收斂。2021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別實現營收20.24億元、46.06億元、53.24億元、45.4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73.82%、127.59%、15.59%、18.68%,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的增速不到20%,較此前超100%的增速可謂是斷崖式下降。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持續高增的固定資產。2021年到2023年,公司固定資產分別為71.28億元、108.82億元、209.9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9.17%、52.66%、92.95%。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芯聯集成共有固定資產189.98億元,占總資產的比重高達57.46%。

        同其他晶圓代工企業一樣,芯聯集成固定資產以機器設備為主,2022年末占到固定資產的八成以上,折舊年限為5-10年,年折舊率為10%-20%,折舊壓力較大。2021年到2023年,公司固定資產折舊分別為11.02億元、19.03億元、32.12億元。

        巨大的折舊壓力下,芯聯集成盈利能力不容樂觀。自2019年以來的五年又三個季度里,公司毛利率持續為負,歸母凈利潤也持續虧損。2021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36億元、-10.88億元、-19.58億元、-6.84億元,總計虧損49.66億元。

        在投資投入過于龐大、經營活動難以回血的局面下,芯聯集成依賴籌資保障公司的日常運營。2021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8.49億元、117.57億元、90.41億元、31.05億元,總計近300億元,這使得公司負債迅速擴張。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賬上共有貨幣資金47.49億元,對比下公司同期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共49.34億元,勉強持平。若再加上73.05億元的長期借款,公司有息負債規模已超過100億元,賬上貨幣資金相比之下顯得更加緊張。

        在此情況下,芯聯集成還需要支付部分現金來進行收購,其現金流壓力無疑會進一步增大。

        標的公司連年虧損卻獲高溢價 給予厚望卻未設置業績承諾

        此次并購的標的公司芯聯越州成立于2021年12月,是芯聯集成上市募投項目之一的“二期晶圓制造項目”的實施主體,該項目投資總額高達110億元。

        據并購預案說明,標的公司芯聯越州是國內率先實現車規級SiC MOSFET功率器件產業化的企業,其產品良率和技術性能在國內位居前沿。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標的公司用于車載主驅的6英寸SiC MOSFET出貨量均為國內第一。2025年,標的公司有望實現8英寸SiC MOSFET的量產,成為國內首家實現此舉的企業。

        而從歷史業績上看,芯聯越州的表現可不算亮眼。2022年及2023年,芯聯越州分別歸母凈利潤錄得7.00億元和11.16億元的虧損,2024年前10個月公司同樣錄得8.68元的虧損,兩年又十個月總計虧損近27億元。

        在此情況下,芯聯越州卻在估值時獲得極高的增值率。據悉,經市場法評估芯聯越州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為81.52億元,而其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為35.02億元,增值率高達132.77%。

        芯聯集成在交易預案中表示,芯聯越州相比上市公司,其產線建設時間相對靠后,能夠采用更先進的產線、更成熟的技術和工藝進一步擴大IGBT和硅基MOSFET產能,并前瞻性布局 SiC MOSFET、VCSEL(GaAs)以及高壓模擬IC等更高技術平臺的研發和生產能力。

        可見,芯聯集成對芯聯越州給予了較高的戰略厚望,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本次交易卻未設置任何業績承諾。

        芯聯集成對此解釋到,“標的公司在本次交易前已經由上市公司控制,而且標的資產的評估方法未采用收益法,因此本次交易未設置交易對方對標的公司的業績承諾條款”。還請各位投資者注意相關風險。

]]>
2025-03-18 09:54:00科創板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162.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18/67d8d475e9e50.png
傲拓科技IPO:毛利率水平遠高于同業 應收賬款或暗含回款風險 產能利用率承壓下募資擴產是否明智?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143.html

? ? 3月11日,傲拓科技申報科創板IPO獲受理,這是2025年上交所首個獲得受理的IPO項目。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傲拓科技是一家專注于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中,中大型PLC為發行人的核心產品,2023年該產品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為70.59%,且仍呈現提升趨勢。

  傲拓科技近年業績表現相當亮眼,其營收與毛利率水平持續走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毛利率水平遠高于同業,且變動趨勢與同業平均值相反。

  此外,中國本土廠商在中大型PLC市場上的話語權仍然相對較弱,傲拓科技雖近年依賴頭部大客戶的情況有所減弱,但相關風險仍存,近年應收賬款余額及賬齡有所惡化,回款風險難以忽視。

  傲拓科技此次IPO擬募資7.79億元,擬投入其中5.25億元建設“傲拓科技產研一體化中心項目”,該項目下又包含“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生產中心項目”與“研發中心項目”兩個子項目,前者將進一步提升公司產能。

  而觀察公司產能利用率,雖然2022年和2023年產能利用率均突破100%,但2023年前三季度產能利用率急轉直下,僅有66.24%。這是否意味著公司目前已經面臨產能消納困境?在該情形下擴建產能又是否明智?

  毛利率水平與變動趨勢背離同業 競爭深化下能否守住盈利空間

  傲拓科技主營的PLC是工業自動化體系的底層關鍵基礎設備,與CAD/CAM、機器人(19.930,?-0.14,?-0.70%)被共同譽為現代工業自動化的三大支柱。近年以傲拓科技為代表的國內廠商在多個領域突圍,打破國外品牌壟斷,市占率不斷提升,國產替代路徑下公司獲得亮眼的業績表現。

  2021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下稱“報告期內”),傲拓科技分別實現營收1.14億元、1.42億元、1.97億元、1.56億元,2022年及2023年同比增速分別達到24.08%和38.75%。

  此外,傲拓科技的盈利能力也在持續提升,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分別為64.56%、67.94%、74.23%、73.65%,呈現增長態勢。在營收高增、盈利優化情形下,公司報告期歸母凈利潤為0.30億元、0.37億元、0.53億元、0.55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的利潤已超2023年全年。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同業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41.73%、42.79%、37.55%、32.36%。顯然,可比公司的毛利率遠低于傲拓科技,且逐年下降,與傲拓科技變動趨勢相反。

圖:傲拓科技毛利率與同行業公司對比情況圖:傲拓科技毛利率與同行業公司對比情況

  傲拓科技在招股說明書中提到,由于產品定位不同,公司銷售模式為“直銷為主、貿易為輔”,經銷或貿易銷售模式的比例與可比公司存在差距。此外,公司業務定位以中大型PLC為主,而多家可比公司主要涉足小型PLC及相關伺服系統。

  以上銷售模式及產品結構的差異或是導致公司毛利率表現異于同業的原因,具體情況請關注后續監管層問詢。

  此外,傲拓科技競品公司正加速進入中大型PLC市場。比如匯川技術(70.420,?-3.30,?-4.48%)在投資者互動中表示“大型PLC在研發中”,信捷電氣(57.220,?0.42,?0.74%)也在定增說明書中表示將圍繞大型PLC、高端伺服系統等方向強化公司技術中心的建設。在中大型PLC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的情形下,傲拓科技能否在未來守住技術高地、保持遠超同業的盈利空間,還是未知。

  應收賬款回收存在風險 產能利用率急轉直下募資擴產是否明智

  雖說2020年以來,海外產能受限使得國內工控企業迎來國產替代機遇,在小型PLC市場上具備一定的競爭力,但從具體數據來看,中大型PLC市場占有率仍然相對集中,以西門子為代表的外資企業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

  根據睿工業MIR DATABANK的數據,2023年度中國中大型PLC市場中本土廠商的市場占有率僅有5.9%。

  或是由于外資企業搶占大部分客戶與市場的原因,傲拓科技早些年比較依賴少數大客戶。報告期內,公司來自前五大客戶的營收占比為48.54%、37.40%、27.82%、28.90%,近年來客戶集中度已被極大地稀釋。

  然而,從各種應收類科目上來看,傲拓科技在產業鏈中的地位或依舊不算強勢。報告期內,公司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應收款項融資的總額分別為0.48億元、0.62億元、0.89億元、1.21億元,占當期營收的比重分別為42.38%、43.59%、45.32%、77.90%。

  從賬齡結構上來看,報告期內1年以內(含1年)應收賬款占比分別為93.68%、86.66%、89.77%、64.04%,1-2年以內(含2年)應收賬款占比分別為5.93%、11.93%、6.86%、32.80%。顯然,2024年前三季度末,公司1年以內應收賬款占比較去年末迅速降低約25個百分點,1-2年應收賬款比例隨之上升。

  據公司解釋,2024年9月末1-2年應收賬款占比上升主要是“公司部分主要客戶付款習慣及周期變長”導致。同時公司也坦承,未來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應收款項余額預計會進一步增加,如果公司的客戶信用管理制度未能有效執行,或下游客戶經營情況發生不利變化,將會導致公司應收款項存在無法收回或者無法承兌的風險,從而對公司的收入質量及現金流量造成不利影響。

  報告期內,傲拓科技凈現比分別為12%、83%、122%、56%,2024年前三季度該數值迅速下降,或顯示了下游客戶付款周期拉長所帶來的回款問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及2023年公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04.96%和123.09%,而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產能利用率急轉直下,達到66.24%的水平。

圖:傲拓科技產能利用率及產銷量情況圖:傲拓科技產能利用率及產銷量情況

  據招股說明書透露,公司在2022年新增一條SMT貼片線,在爬坡期產能設計相對保守,從而在實際運營過程中效率高于預期,從而在2023年錄得較高的產能利用率。該產線在2024年實現完全達產,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產能利用率又迎來下降,這是否意味著當前產能可以充分滿足公司的出貨需求?IPO募投項目是否會形成過剩產能?

  要回答這一問題,還需要考慮公司營收的季節性特征,由于公司終端客戶的項目一半在年底集中決算驗收,因此通常在四季度進行工控設備采購。2021-2023年度,四季度確認的主營業務收入占當年營收比例分別為43.37%、36.82%和37.61%。

  假設公司2024年產量釋放節奏與營收周期相一致,第四季度產量占全年產量的四成上下,則2024年全年產量或接近13.28萬件左右,較16.04萬件的全年產能仍有差距,產能利用率剛過80%。

]]>
2025-03-17 11:15:00科創板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143.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17/67d795061c7be.png
晶豐明源連虧3年仍擬分紅4346萬 累計4.54億收購總資產反減6.56億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104.html

        半導體行業企業晶豐明源(688368.SH)經營向好,但仍然未能扭虧。

        3月11日晚,晶豐明源披露了2024年年度報告。這一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略超15億元,延續兩位數速度增長;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歸母凈利潤”)為-3305.13萬元,同比減虧63.78%。

        晶豐明源解釋,LED照明電源芯片業務因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單價持續下降。攤銷的股份支付費用對歸母凈利潤有較大影響。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在經歷2021年的高光時刻后,2022年至2024年,晶豐明源已經連續三年虧損。

        讓人不解的是,盡管持續虧損,但晶豐明源仍然選擇向股東派發現金紅利4346萬元。

        晶豐明源積極外延式并購。2022年以來,公司已經完成了兩次收購,合計耗資超過4.54億元。目前,公司正在推進上市以來的第四次收購。

        奇怪的是,收購了兩家公司,晶豐明源的總資產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減少了6.56億元。

        攤銷費用致凈利再度虧損

        晶豐明源仍然未能擺脫經營虧損的陰影。

        根據最新披露的年報,2024年,晶豐明源實現營業收入15.04億元,同比增長15.38%;歸母凈利潤為虧損3305.13萬元,同比減虧63.7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潤”)為虧損900.95萬元,同比減虧93.84%。

        從單個季度看,2024年一、二、三、四季度,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19億元、4.16億元、3.53億元、4.16億元,同比增長20.21%、18.79%、17.51%、7.32%;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29億元、-0.01億元、-0.24億元、0.21億元,第四季度實現了扭虧為盈。

        晶豐明源是專業的電源管理和控制驅動芯片供應商,專注于電源管理和電機控制芯片的研發和銷售。

        公司稱,其堅持自主創新,在高精度恒流技術等方面實現了技術突破,掌握了“寄生電容耦合及線電壓補償恒流技術”“單電阻過壓保護技術”“過溫閉環控制降電流技術”等LED照明驅動芯片設計的關鍵性技術,推出了LED照明驅動的整體解決方案。此外,公司產品還包括了AC/DC電源管理芯片、DC/DC電源管理芯片、電機控制驅動芯片等,覆蓋了LED照明、家電、手機、個人電腦、服務器、基站、網通、汽車、工業控制等領域的使用,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

        針對2024年經營業績,晶豐明源表示,公司AC/DC電源芯片收入同比上升39.64%,目前已進入市場拓展階段,公司第二增長曲線增幅明顯;電機控制驅動芯片收入同比上升95.67%,依托于電動出行等業務的快速發展,公司進一步增強在電機控制驅動芯片領域的技術及產品能力,實現高速增長。公司產品綜合毛利率37.12%,同比上升 11.45個百分點,主要系公司產品結構及性能不斷優化,同時通過工藝迭代、加強供應鏈管理等方式持續降本增效,使得整體毛利率較上年增長顯著。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2024年,晶豐明源的營業收入大幅增長,但仍然屬于恢復性增長,明顯低于2021年的營業收入23.02億元。綜合毛利率上升,也是在2023年基數較低的基礎之上實現的。

        對于2024年未能扭虧為盈,公司認為,營業收入與毛利率的雙升以及資產減值損失減少,同時因享受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使得其他收益同比上升,使得業績明顯改善,但受攤銷股份支付費用影響,歸母凈利潤仍然為負。如果剔除股份支付影響,歸母凈利潤則達到870.74萬元,實現了扭虧為盈。

        股價過山車區間跌幅逾70%

        晶豐明源也曾有過輝煌。

        2019年10月,晶豐明源通過闖關IPO登陸A股市場,首發價格為56.68元/股。上市后,股價震蕩走高,2021年7月29日,公司股價漲至巔峰580元/股,較發行價漲了近10倍。

        不過,輝煌是短暫的,晶豐明源股價登頂后持續回落。后復權后,2024年2月6日下探至57.83元/股,逼近破發。近一年來,股價有明顯回升,今年3月12日早盤收盤,股價略超140元/股。即便如此,這一股價與此前的巔峰時仍然下跌了逾70%。

        K線圖顯示,上市以來,公司股價走勢過山車特征明顯。

        晶豐明源的股價波動,一定程度上是經營業績的反映。

        股價巔峰的2021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3.02億元、6.77億元,同比增長108.75%、883.72%。

        2022年,公司經營業績陡然變臉,當年營業收入為10.79億元,同比下降53.12%,歸母凈利潤虧損2.06億元,同比下降130.39%。

        對此,公司解釋稱,為積極消化過剩庫存同時鞏固市場份額,順應經濟形勢和市場供需情況,對產品價格進行下調。其中為加速回籠資金、降低呆滯庫存風險,同時加速產品成本結構優化,從2022年第三季度開始,公司對部分通用產品采用基于產品未來成本定價的價格策略。

        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回升至13.03億元,同比增長20.74%;歸母凈利潤為虧損0.91億元,仍然虧損。

        盡管2024年經營業績有明顯好轉,但尚未實現盈利,未來能否徹底實現持續盈利,均存在不確定性。

        出人意料的是,2024年度,公司計劃派發現金紅利4346萬元。這一操作受到市場質疑。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晶豐明源還有一個異常現象。2022年以來,公司相繼收購了上海芯飛49%股權、凌鷗創芯38.87%股權,分別耗資2.04億元、2.50億元,合計為4.54億元。目前,公司正在推進收購四川易沖100%股權及凌鷗創芯19.1932%股權。

        然而,4.54億元收購之后,2021年底至2024年底,公司總資產并未明顯增長,反而減少了約6.56億元。2024年度,公司總資產為21.47億元。

]]>
2025-03-13 14:30:00科創板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104.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13/67d27c1caf9a5.png
帶不動的康鵬科技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071.html

        二度闖關科創板拿到上市“入場券”,康鵬科技(688602)上市后的表現卻并不盡如人意。自2023年登陸A股市場以來,康鵬科技出現業績“變臉”,疊加股價接連走低、市值不斷縮水,公司部分股東似乎有些“坐不住”了。近日,康鵬科技披露公告稱,多名股東擬合計減持不超6%公司股份。實控人楊建華家族未來如何出招“謀救”,康鵬科技又能否成功扭轉“頹勢”,也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北京商報

        遭股東“組團”減持

        披露股東減持消息后,康鵬科技3月10日股價出現小幅下跌。截至當日收盤,公司股價收跌1.85%,報6.91元/股,總市值35.89億元。

        3月9日晚間,康鵬科技披露公告稱,公司多名股東擬合計減持不超6%公司股份。其中,康鵬科技股東無錫云暉新汽車產業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無錫云暉”)及其一致行動人寧波梅山保稅港區星域惠天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星域惠天”)計劃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1558.125萬股,占公司總股份的3%;同時,公司股東桐鄉云匯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桐鄉云匯”)及其一致行動人桐鄉稼沃云楓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桐鄉稼沃”)、桐鄉畢方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桐鄉畢方”)計劃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1558.125萬股,占公司總股份的3%。

        據了解,截至公告披露日,無錫云暉及其一致行動人星域惠天合計持有康鵬科技股份4500.08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8.66%;桐鄉稼沃、桐鄉云匯和桐鄉畢方合計持有公司股份約2830.0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45%。

        “股東減持,表面上是交易,實質上是信號。”知名商業顧問、企業戰略專家霍虹屹談道,“股東大幅減持可能源于幾種典型動機,一是戰略投資者的退出窗口已到,尤其是VC/PE類股東,他們的核心邏輯是投資周期,而非企業長期經營;二是股價階段性見頂,部分股東認為估值已兌現未來增長預期,選擇套現離場;三是對行業前景或公司運營存在潛在隱憂,可能涉及盈利能力承壓、競爭加劇或產業政策不確定性。”

        “當然,不排除部分股東因自身資金需求,如產業再投資或資產配置調整而進行減持。但無論如何,大手筆減持對市場情緒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投資者需要觀察的是公司基本面是否發生實質性變化,還是僅僅是資金運作的一環。”霍虹屹補充道。

        康鵬科技表示,本次減持計劃系公司股東根據自身安排進行的減持,不會對公司治理結構及持續經營情況產生重大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非上述股東首次計劃減持康鵬科技股份。公司曾于2024年8月17日披露公告稱,無錫云暉和星域惠天計劃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合計不超過1.5%公司股份;另外,桐鄉稼沃、桐鄉云匯和桐鄉畢方同樣計劃減持不超1.5%公司股份。截至當年12月減持時間區間屆滿,無錫云暉和星域惠天合計減持1.15%股份,桐鄉稼沃、桐鄉云匯和桐鄉畢方共減持0.24%公司股份。

        總市值較高點縮水超40億元

        前次減持屆滿僅3個月,股東便欲二度大手筆減持背后,康鵬科技二級市場股價不斷走低。

        據了解,康鵬科技是一家深耕于精細化工領域的技術驅動型企業,主要從事精細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早在2019年就申報科創板上市,但公司當次IPO于2021年3月遭上交所終止審核。2022年6月,公司科創板IPO再度獲受理,隨后于2023年7月如愿登陸資本市場。

        上市之初,康鵬科技股價也曾出現過一波大漲。彼時,公司股價一度觸及18.24元/股高點,總市值最高超80億元。不過在此之后,公司股價便接連震蕩走低。截至3月10日收盤,公司股價已不足7元/股,公司最新總市值35.89億元,大幅縮水超40億元。

        股價走低背后,康鵬科技并不具備業績支撐。

        資料顯示,在上市前的2020—2022年,康鵬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6.29億元、10.05億元、12.38億元,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9027.67萬元、1.34億元、1.81億元,逐年上漲。然而,公司業績自2023年上市后便出現“變臉”。

        上市當年,康鵬科技營收、凈利雙降。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約9.8億元,同比下降20.89%;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約1.13億元,同比下降37.58%。2024年,公司業績再迎一波驟降,凈利同比轉虧。業績快報顯示,康鵬科技2024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約為6.75億元,同比下降31.05%;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4944.52萬元,同比轉虧。

        值得一提的是,康鵬科技還曾于3月6日披露變更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公告,擬將募投項目“蘭州康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55萬噸/年電池材料項目(一期)一階段”投入金額調減1.85億元,并將該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日期延長至2026年12月。同時,擬新增“衢州康鵬化學有限公司新型材料項目”,擬投資總額1.4億元,擬使用募集資金1.1億元;擬新增“上海萬溯藥業有限公司醫用多肽制造能力提升項目”,擬投資總額9500萬元,擬使用募集資金7500萬元。

        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康鵬科技方面發去采訪函進行采訪,但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業績轉虧、市值縮水、募投項目調整……康鵬科技目前正面臨著諸多挑戰。股權關系顯示,公司最終控制人為楊建華家族,即楊建華、查月珍及楊重博,其中楊建華與查月珍為夫妻關系,楊重博系二人之子。面對公司現狀,楊建華家族如何出招“力挽狂瀾”,也是公司投資者未來關注的重點。

]]>
2025-03-11 10:49:00科創板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071.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11/67cfa566c8f40.png
因涉及重大訴訟 三達膜募集資金賬戶部分資金被凍結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060.html

        3月8日,三達膜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達膜”)披露了關于涉及重大訴訟暨募集資金賬戶部分資金被法院凍結的公告。

        公告顯示,三達膜于2025年3月6日和3月7日分別收到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寄送的《民事裁定書》《傳票》,根據收到的法院文件顯示,西安藍曉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曉科技”)因合同糾紛向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提告三達膜,要求三達膜向其支付約5861.15萬元。

        此次訴訟的緣由是,2022年3月7日,三達膜與藍曉科技簽署《5000噸電池級碳酸鋰吸附設備供貨及安裝施工合同》,合同價款為1.14億元。合同雙方因部分款項的支付是否具備支付條件存在分歧,藍曉科技遂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藍曉科技于2025年2月8日向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提交財產保全申請書,申請查封、凍結三達膜名下約5861.15萬元的銀行存款或其他等值財產。管轄法院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三達膜名下的銀行存款進行了凍結。

        “公司募集資金賬戶的資金被凍結,主要產生的影響一是由于資金受限,可能會對本期和后期的生產經營帶來不利因素,從而可能影響利潤。二是會影響資產尤其是貨幣資金的結構和質量。三是可能會對公司的商譽和企業形象帶來負面影響。”西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企業導師仝鐵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公告顯示,此次凍結的資金主要來自三達膜名下的兩個募集資金賬戶,其中一個賬戶凍結金額為4300萬元,另一個約為1561.15萬元。此次被凍結的資金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54%及貨幣資金的8.61%。

        “依據相關法規,若公司營業用主要資產被查封、扣押、凍結、抵押、質押或者報廢超過總資產的30%,或者單次被凍結的資金達到最近一期經審計的凈資產、總資產或凈利潤的10%,公司需要進行信息披露。”陜西豐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朱長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公告,本次三達膜的凍結金額尚未達到信息披露的要求,不涉及因信息披露違規被證監會或交易所處罰的情形。

        “但三達膜被凍結的資金無法正常使用,將直接影響所涉募投項目的資金支付,可能導致公司運營受阻或項目延期等風險。嚴重的資金凍結可能導致項目違約,需向合作方或投資人承擔賠償責任。同時,若三達膜最終敗訴,法院可能直接劃扣凍結資金以清償債務。”朱長江進一步表示。

        保薦機構的核查意見顯示,本次部分募集資金被凍結賬戶涉及白城募投項目和洮南募投項目,其中白城募投項目已結項,洮南募投項目工程已開始試運行,目前正在進行生產調試工作及竣工相關手續的辦理過程中,本次部分募集資金被凍結事項將會影響募投凍結賬戶所涉及募投項目相關款項的支付。保薦機構將持續關注公司本次部分募集資金被凍結事項的進展,及時履行核查和信息披露義務。

        三達膜在公告中表示,本次被法院凍結的募集資金并非由于募投項目自身原因而導致,而是該公司與藍曉科技的合同糾紛所致。由于募集資金賬戶的資金受限,將會影響所涉及募投項目相關款項的支付。公司將積極與藍曉科技及管轄法院聯系,爭取被凍結的募集資金賬戶盡早解除凍結。

        三達膜在公告中還表示,由于案件尚未正式開庭,本案后續的審判結果、判決執行情況均存在不確定性,目前無法預計對公司本期及期后利潤的影響,實際影響以法院最終判決及實際執行為準。

        該案將于2025年3月25日在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

]]>
2025-03-10 14:40:00科創板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060.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10/67ce8a615fa5f.png
嘉必優高溢價并購:標的應收賬款及存貨金額巨大 自身資金有限或增加財務壓力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043.html

        近日,嘉必優(25.270, 1.33, 5.56%)更新了并購案,宣布擬以8.31億元購買歐易生物63.2134%股權,其中股份對價5.74億元,現金對價2.56億元。

        這起交易評估增值率高達441.23%,收購之后將帶來巨額商譽。而且歐易生物面臨應收賬款、存貨金額、資產負債率三高的問題。

        從嘉必優來看,公司賬面現金僅1億多元,需要借助融資完成收購。而且公司剛剛在并購上踩過雷,本次收購究竟是福是禍?

        嘉必優高溢價并購

        3月4日晚間,嘉必優披露了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報告書(申報稿),宣布擬以8.31億元購買歐易生物63.2134%股權,其中股份對價5.74億元,現金對價2.56億元。

        嘉必優首次公布收購預案時間為2024年11月,相比之下,這次披露的預案交易對手方從原先的14名減少到13名,購買的股權比例也相應從65%降到63.2134%。除此之外,還取消了減值補償承諾。

        嘉必優是一家生物合成營養素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公司,其產品應用于嬰幼兒配方食品、膳食營養補充劑和健康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領域。而標的公司主要提供以單細胞與時空組學為特色的多組學技術服務,對于嘉必優來說,相當于跨界并購。

        而且歐易生物2023年總資產占上市公司總資產的51%,凈資產占56%,營業收入占比則達到69%,因此本次交易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目前來看,這起并購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并購溢價高。截至評估基準日,歐易生物合并報表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2.43億元,股東全部權益評估價值為13.16億元,評估增值率高達441.23%。收購完成后,將增加7.21億元商譽,新增商譽金額占2024年9月末上市公司總資產的43.30%,占凈資產的47.21%。2023年嘉必優凈利潤僅為9137.42萬元,未來如果產生商譽減值,對公司凈利潤將產生重大影響。

        二是歐易生物的業績短期波動大,歐易生物成立于2009年,公告顯示2022年虧損983.21萬元,2023年營收增長15%,凈利潤則躍升至3062.67萬元,2024年前三季度進一步達到4318.56萬元。銷售毛利率也在大幅提升。2023年凈利潤大幅增長原因究竟為何,還有待進一步披露。與此同時,現金流與業績增長相背離,2024年經營活動現金流凈流出1981.01萬元。

        交易對手承諾,2025年度、2026年度及2027年度的凈利潤累計不低于27000萬元,這意味著每年平均凈利潤需達到9000萬元,相比前幾年大幅增長,該承諾能否實現呢?

        三是應收賬款及存貨金額巨大,截至2024年三季末歐易生物應收賬款余額達到1.22億元,相比2022年增長74%,遠超收入增速,占收入比重達到45%。在風險提示中,公司表示“標的公司與科研機構簽署的部分業務合同存在僅由PI簽字,未經PI任職的科研機構蓋章的情形…可能導致標的公司應收賬款無法順利收回”。隨之而來的減值風險不容忽視。

        存貨也面臨同樣問題,從2022年的3772.47萬元增至2024年三季末的7200.15萬元,存貨周轉率則由3.36次降至2.53次。

        四是歐易生物負債率較高,2023年接近60%,2024年三季末為52%,財務杠桿較高,并購之后將增加嘉必優的負債率。

        五是嘉必優自身現金有限,本次并購涉及5.74億元的股份對價支付,以及2.56億的現金支付(加上中介費達到2.69億元)。而截至2024年三季末,嘉必優賬面現金僅1.06億元,還有約675億元的短期有息負債,并購無疑會增加嘉必優的財務壓力。

        而為了實施這筆并購,嘉必優同時發起定增,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發行股份募集不超過26947.21萬元。

        嘉必優的難題:應收賬款、存貨快速增長 毛利率下滑

        嘉必優在對外投資上剛剛踩過雷。

        2023年月,嘉必優發公告宣布,子公司法瑪科由于運營資金短缺嚴重,面臨破產風險,向公司提出財務資助請求,而嘉必優經過慎重研究,決定不再增資亦不能提供財務資助。法瑪科的經營困難對嘉必優造成3268.97萬元的投資損失,及1434.06萬元的債權損失。

        法瑪科成立于 2010 年,注冊地為澳大利亞悉尼市,主要從事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微膠囊包埋和油脂粉末化加工產品生產銷售。出于開發海外市場的初衷,嘉必優對法瑪科進行了兩次投資。第一次是2018年11月,出資306萬美元。第二次是2021年6月,增資370萬美元,總計持有法瑪科27.20%的股份。

        在法瑪科暴雷的背景下,新的并購是否會重蹈覆轍,無疑會成為投資人關注的重點。

        作為一家生物合成營養素公司,在品類多元化及海外市場擴張等因素驅動下,嘉必優取得了業績的持續增長。但是與此同時,近幾年其應收賬款和存貨也在快速增長。截至2024年前三季應收賬款達到2.88億元,而當期營業收入僅為3.87億元,應收賬款占營收比例達到74%。2024年前三季末存貨也達到1.31億元的新高。而且在2023年收入增幅降至2.39%的情況下,繼續保持大幅增長。

        嘉必優存在明顯的大客戶依賴,2023年前五名客戶銷售額3.16億元,占年度銷售總額的72.49%。其中第一大客戶銷售占比達到29%。前五名供應商采購占比也達到了53.31%。

        本身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金額較小,再加上持續擴張,導致公司賬面貨幣資金不斷減少。而且在產品結構、市場競爭給等因素影響下,出現了毛利率及凈利率大幅下滑。這次并購究竟會給嘉必優帶來什么影響,還有待觀察。

]]>
2025-03-07 11:14:00科創板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043.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07/67ca65a4757a3.png
株洲科能IPO:靚麗業績背后或存在周期性與創新性隱憂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034.html

        2024年12月31日,株洲科能更新科創板IPO申報稿。

        據說明書披露,株洲科能長期致力于Ⅲ-Ⅴ族化學元素材料提純技術開發及產業化,主要從事4N以上鎵、銦、鉍、碲等稀散金屬元素及其氧化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包括電子級稀散金屬產品和工業級稀散金屬產品兩大類,兩大產品占2023年的營收比例分別為68.09%、27.05%,在半導體、新能源、醫藥、化工領域均有應用。

        株洲科能在國內市場可謂“地位顯赫”。2023年,公司高純銦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為47%,生產規模、產銷量、產值位居全國第一位;公司高純鎵產品于國內市場占有率為21%,市場占有率國內第一,具有較高的市場認可度。

        然而,公司招股說明書也顯示出諸多問題,比如公司外銷占比較高已致業績受損、全行業產能過剩下募投新產能或有消納不確定性、研發投入未及科創板門檻等。

        高外銷占比影響業績 毛利率波動幅度劇烈

        早些年,株洲科能的業績一路高歌猛進。2020年,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僅有908.76萬元,而2022年該數值便已飆升至5089.57萬元,兩年時間翻了5.6倍,復合增速超過130%。

        然而,公司外銷占比較高,為公司業績帶來隱疾。2020-2022年,公司來自國外的收入占比分別為40.82%、30.63%、45.36%。在此情形下,匯率風險、國際貿易摩擦、出口管制等政策因素無疑成為高懸公司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2023年,公司境外銷售收入迎來驟降,從上年的3.08億元陡然下降至1.22億元,降幅超六成。

        受此影響,公司2023年雖然境內銷售增長抵消了部分影響,但營收還是迎來下降。當年公司實現營收6.09億元,同比下降10.28%。

        公司也坦承,作為化合物半導體的上游企業,雖然上述貿易政策及出口管制措施對公司現有業務影響有限,但如果未來相關國家或地區與中國大陸的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各方通過貿易政策、關稅、進出口限制等方式增加貿易壁壘,公司可能面臨無法與境外上下游合作伙伴繼續合作的風險,從而對公司經營發展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此外,公司持續波動的毛利率也值得關注。

        據公司披露的數據,2020年到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別為12.12%、16.13%、13.57%、16.63%、19.22%。公司2020年和2022年的毛利率顯著低于其他各年。

        據公司解釋,致主營業務毛利率波動的主要原因包括行業競爭狀況、下游行業發展狀況、需求變化、客戶結構、原材料價格波動等,而其中原材料價格變動或是近期毛利率波動的主要原因。

        據公司說明,公司與客戶的合同包括兩種形式:一是隨行就市,參考合同簽訂時的原材料市價進行定價;二是長期合同,每月按實際發貨量結算、價格一般依照上月原材料市價進行調整。因此,公司的產品價格機制相對靈活,而公司為了保障出貨需要儲備一定的原材料庫存,這使得原材料采購和產品出貨間存在著時間差,成本變動與產品調價之間并不同步。

        因此,當2022年公司主要原材料銦錠(In99995)和金屬鎵(Ga4N)價格步入下行周期,公司成本相對剛性,產品售價卻隨行就市,最終錄得相對較低的毛利率。

圖:公司主要原材料價格變化情況

圖:公司主要原材料價格變化情況

        在此機制下,公司未來盈利能力或仍表現周期性,一旦原材料市價再次出現波動,或競爭深化影響公司議價能力,毛利率或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對未來業績表現產生沖擊。

        研發投入緊卡上市門檻 公司科創屬性引發質疑

        科創板對“科創屬性”有著較高且明確的要求。按照公司申報時的標準,科創屬性的評價需要一家公司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5%以上,或者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

        2024年4月30日,監管層又對《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進行修改,將“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由“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調整為“累計在8000萬元以上”。

        而2020年到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1678.56萬元、2661.92萬元、2981.22萬元,合計僅7321.70萬元,且三年研發費用率均在5%以下。株洲科能的IPO申請在新規推出之前,按照之前的標準也才勉強越過6000萬的準線。但新規推出之后,株洲科能又恰好被卡在門檻之外,其科創屬性難免遭受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株洲科能之前更換過保薦機構,市場揣測也與其科創資質有關。

        根據公開信息,早在2022年3月28日,公司便與招商證券(18.380,0.22,1.21%)簽訂了《輔導協議》。然而,公司卻在申報上市前夕更換了保薦機構。談及原因,株洲科能表示招商證券在輔導期內就輔導工作安排與上市計劃存在分歧,雙方難以協調一致。

        待到2023年6月15日株洲科能提交科創板IPO申請時,保薦機構已變成申港證券,審計機構為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

        募資總額已超總資產1/2 產能過剩下激進擴產是否明智

        招股說明書顯示,本次IPO擬募資5.88億元,擬投資項目為“年產500噸半導體高純材料項目及回收項目“和”稀散金屬先進材料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剩余資金用于補流。

        這對于截至2024年上半年總資產為10.06億元的株洲科能來說不算是小數目,該次募資總額超過公司總資產的一半。

        此外,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鎵系列產品的年產能為124噸、銦系列產品產能280噸,而“年產500噸半導體高純材料項目及回收項目“中包含新增產能高純鎵110噸/年、高純銦60噸/年,即建成后鎵系列和銦系列產品產能預計分別提升88.7%、21.4%,主要產品的生產規模將大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據東北證券(8.110,0.07,0.87%)統計,截至2022年,全球銦需求量在1700-1800噸/年,而全年銦產量已達到2012噸。與此同時,全球鎵產量在2022年也達到了844噸,但消費量卻只有825噸,亦處于產能過剩狀態。

        在此情況下,株洲科能大幅擴張的產能將會成為加速器還是拖油瓶,請各位審慎跟蹤觀察。

]]>
2025-03-06 10:20:00科創板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034.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06/67c908a58b6fb.png
百克生物疫苗銷售減少凈利預降52% 應收賬款16.7億平均分紅率14.12%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024.html

        疫苗銷售減少,百克生物(688276.SH)經營業績下滑。

        百克生物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為12.29億元,同比下降逾30%;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歸母凈利潤”)2.39億元,同比下降幅度超過50%。

        2023年,百克生物實現的歸母凈利潤超過5億元,同比增長1.76倍。為何2024年業績大幅下降?

        2023年業績大幅增長,源于百克生物自主研發的帶狀皰疹減毒活疫苗上市銷售。2024年業績大幅下滑,源于帶狀皰疹減毒活疫苗銷售減少。

        百克生物是一家主要從事人用疫苗研發、生產、銷售的高科技生物制藥企業,近幾年,公司每年都將超過10%的營業收入投入研發。

        備受關注的是,百克生物應收賬款高企。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應收賬款為16.71億元,約占流動資產的76.83%。自2021年上市以來,百克生物,累計分紅1.65億元,分紅率為14.12%。

        凈利暴增后降逾50%

        百克生物經營業績反轉,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根據業績預告,2024年百克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2.29億元,同比下降32.64%;歸母凈利潤2.39億元,同比下降52.3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潤”)2.37億元,同比下降52.06%。

        從單季度來看,2024年一至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2.70億元、3.48億元、4.08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為50.64%、-8.44%、-40.37%;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61億元、0.77億元、1.07億元,同比變動229.50%、-17.16%、-51.41%。

        與上年同期相比,二、三季度的營收和凈利均在下降,且加速下降,但環比在增長。

        根據業績快報及前三個季度業績數據計算發現,第四季度,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2.03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544.89萬元,同比下降約65.40%、103.21%。

        針對2024年經營業績大幅下降,百克生物解釋,受民眾疫苗接種意愿降低、市場需求減少等因素影響,公司帶狀皰疹減毒活疫苗銷售、使用受到較大影響,導致接種、發貨數量下降,營業總收入及凈利潤同比下滑。

        與2024年經營業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3年,百克生物經營業績大幅增長。當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8.25億元、5.01億元,同比增長70.30%、175.98%。

        對此,公司解釋稱,水痘減毒活疫苗內銷下降,公司積極推進出口工作,外銷有所增加;凍干鼻噴流感減毒活疫苗銷量與上年基本持平;公司于2023年初取得帶狀皰疹減毒活疫苗《藥品注冊證書》,于2023年4月獲得《生物制品批簽發證明》,并陸續實現銷售,豐富了公司疫苗種類,使公司總體收入規模及凈利潤同比上升。

        也就是說,推動2023年業績增長的是新產品帶狀皰疹減毒活疫苗上市,銷售收入增加。

        百克生物于2021年6月登陸A股市場,近幾年,公司業績波動明顯。

        上市之前的2015年至2020年,公司業績呈增長之勢,營業收入從2.57億元增長至14.41億元,期間僅2019年下降4.24%;歸母凈利潤持續增長,從0.53億元增長至4.18億元。

        上市之后,公司業績變臉。2021年、2022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2.02億元、10.71億元,同比下降16.60%、10.86%;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44億元、1.82億元,同比下降41.77%、25.46%。

        一副總經理崗位換人

        新產品銷量下滑,百克生物一副總經理崗位換人。

        2月14日晚,百克生物公告,董事會于近日收到公司非獨立董事、副總經理于冰的書面辭職報告,其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職務。辭去上述職務后,于冰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至辭職之日,于冰直接持有百克生物100.34萬股股份,約占公司總股本的0.24%。

        公開信息顯示,48歲的于冰2019年2月加入百克生物并擔任副總經理一職,2024年12月擔任董事。

        在加入百克生物之前,于冰歷任長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省區經理,江蘇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省區經理、銷售部副經理,北京瑞爾盟生物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江蘇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北京祥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營銷中心副總經理、銷售總監、營銷中心總經理,公司銷售大區經理、銷售總監。

        于冰在百克生物擔任副總經理期間,一直負責營銷相關工作。

        在外界看來,于冰一手推動了百克生物水痘疫苗、鼻噴流感疫苗、帶狀皰疹疫苗的商業化。

        目前,于冰已加盟康泰生物,擔任副總裁,負責銷售等相關工作。

        而百克生物也迎來了新的副總經理。2月25日晚,公司公告,董事會同意聘任孫晚豐擔任公司副總經理。

        1979年3月出生的孫晚豐,歷任吉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疫苗科科員,海南泰凌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北區大區經理,葛蘭素史克制藥有限公司北區大區經理,北京祥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北區總監,大連雅立峰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南區總監,成都康華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副總裁,長期從事醫藥銷售工作。

        百克生物還存在應收賬款高企問題。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百克生物應收賬款達16.71億元,約占流動資產76.83%。而公司貨幣資金只有2.78億元。

        自2021年上市以來,百克生物采取了低比例分紅策略,累計分紅1.65億元,分紅率僅為14.12%。

]]>
2025-03-05 13:51:00科創板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024.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05/67c7e7790b7af.jpg
面臨巨虧風險?有公司宣布暫停DeepSeek API服務,圈內在爭什么?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007.html

        一篇DeepSeek披露利潤率的文章卻引來兩家科技創業公司創始人“大打出手”。

        3月1日,風頭正勁的國產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官方賬號發布名為《DeepSeek-V3 / R1 推理系統概覽》,在文章最后透露,“如果所有 tokens 全部按照 DeepSeek R1 的定價計算,理論上一天的總收入為56.2027萬美元,成本利潤率 545%。當然我們實際上沒有這么多收入,因為V3的定價更低,同時收費服務只占了一部分,另外夜間還會有折扣。”

        這是DeepSeek官方首次公布成本利潤率情況,此文一出,有網友在評論區@尤洋(編注:北京潞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今年2月9日,尤洋曾在微博發文稱,“MaaS (Model as a Service,編注:模型即服務,一種云計算服務模式)在中國短時間內可能是最差的商業模式。阿里云/百度云/騰訊云等相互內卷低價和免費,滿血版的DeepSeek R1每百萬token官方也只能收到16元……如果滿血版的DeepSeek R1每日輸出1000億token,那么每月的機器成本是4.5億,虧損4億!用戶越多,虧損越多。現金流能撐住嗎?除非有免費的機器,但沒有長久免費的午餐。”

        2月28日,尤洋在回應網友提問“伯克利尤洋計算后認為賣DeepSeek API (MaaS)月虧損4億,計算是否正確?離低成本有多遠?”時再次強調,“結論:這個東西按照2025年2月初的狀態不可能盈利。虧損來源:1. 測試速度和實際場景的差距。2. 機器利用率峰值和波谷的巨大差距。3. 機器的不穩定性。”

        DeepSeek成本和收益

        在被多名網友@后,3月1日,尤洋發文稱,文章中的數據對計算MaaS成本沒有任何參考價值,把DeepSeek網頁,APP和MaaS API的token數加在一起計算,“我春節期間用過幾次,問一個問題,然后說繁忙,讓我稍后嘗試,我等了15分鐘或者一個小時。這本就不是一個合格的MaaS產品。”

        3月1日下午,潞晨科技官微發文宣布將暫停DeepSeek API服務,“潞晨云將在一周后停止提供DeepSeek API服務,請盡快用完您的余額。如果沒用完,我們全額退款。”

        不過尤洋在3月2日凌晨又重新編輯,并強調“DeepSeek出圈前,2025年1月2日我就在微博上說過DeepSeek是中國最好的模型。我對DeepSeek沒有任何貶低。我最開始就是抨擊那些倒賣DeepSeek API去賠本賺吆喝的中小云廠商,然后吹噓自己推理快10倍。現在我被友商引導到跟DeepSeek去對立。我說過,DeepSeek是很好很好的模型。”

        根據潞晨科技微信公號,公司致力于解放AI生產力,通過高效多維并行、異構內存管理、大規模優化庫、自適應任務調度等自研技術,打造面向大模型時代的通用深度學習系統 Colossal-AI,高效促進AI大模型落地應用,助力企業低成本實現AI智能化產業升級。潞晨兩大產品Video Ocean和潞晨云已累計服務用戶數超10萬,公司付費客戶總數突破2476家,其中包括4家世界500強企業和10家上市公司。公司2024年營收達7700萬元。預計至2025年營收達1.5億元,2026年預期增至3億元。2月12日,潞晨科技宣布完成最新一輪融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升級股權投資基金參與本輪投資。

        不僅僅是尤洋,在前述DeepSeek文章下面,硅基流動創始人袁進輝回復寫道,“DeepSeek 官方披露大規模部署成本和收益,又一次顛覆了很多人認知。現在很多供應商還做不到這個水平,主要是V3/R1架構和其它主流模型差別太大了,由大量小Expert 組成,導致瞄準其它主流模型結構開發的系統都不再有效,必須按照DeepSeek報告描述的方法才能達到最好的效率,而開發這樣的系統難度很高,需要時間,幸好這周DeepSeek五連發已經把主要模塊開源出來了,降低了社區復現的難度。”

        3月1日早間,尤洋再次發文稱,“本人昨天情緒太沖動,說了一些讓人誤解deepseek infrastructure團隊的話。deepseek infrastructure團隊技術一流并給開源社區做出巨大貢獻。本人誠摯道歉,已經刪除不當表述,感謝大家提醒!”

        值得注意的是,在2月初,袁進輝與尤洋兩人就DeepSeek成本問題有過爭論,袁進輝當時在朋友圈發文認為尤洋用了錯誤的架構進行估計,尤洋在微博寫道,“回復一下袁進輝老師:我的測算已經考慮了很多很多用戶把機器占滿,單用戶數字更難看。其實你就弄400臺機器,看看每日能否輸出1000億滿血DeepSeek R1 token,讓我看看。或者40臺機器能否輸出滿血400億DeepSeek R1 token。不能的話,都是巨虧。我們用事實說話。”

        這場原本還是圍繞DeepSeek成本的討論,在尤洋發出一篇名為《坑人的硅基流動》而“畫風大轉”,這篇已經被刪除的文章提及,“這家公司疑似組織水軍在網上長期黑我。今天DeepSeek有一篇文章指向我,他也在那里煽風點火。”

        袁進輝隨后對尤洋的多點問題進行回應,并在文末直言硅基流動被潞晨科技抄襲,只是為了給對方留個面子沒有公開。尤洋也在朋友圈回應稱,“代碼都是潞晨CTO負責的,抄襲代碼事件后,璐晨CTO離職,加入了袁進輝老師的公司。你說可笑不可笑?”

        3月2日下午,被提及的原潞晨科技CTO方佳瑞也回應稱,尤洋公司被袁進輝指出存在兩次公開抄襲事件,尤洋想把第一次抄襲甩鍋嫁禍于我,但鐵證如山,本人身正不怕影子斜。

        硅基流動官網顯示,公司致力于打造規模化、標準化、高效能的生成式AI計算基礎設施平臺,提供模型云服務平臺SiliconCloud、大語言模型推理引擎SiliconLLM、高性能文生圖/視頻加速庫OneDiff等產品,助力企業和個人用戶高效、低成本部署AI模型。2月1日,硅基流動宣布,大模型云服務平臺 SiliconCloud首發上線基于華為云昇騰云服務的 DeepSeek-V3、DeepSeek-R1。

        兩人在爭什么?

        兩人這波爭論源于DeepSeek公布的“成本利潤率545%”。首先來看這個數字是怎么計算出來的,文中提到,“假定 GPU 租賃成本為 2 美金/小時,總成本為 $87072/天……理論上一天的總收入為 $562,027”,即545%的成本利潤率僅僅是基于GPU的租賃成本。

        尤洋在此后一篇解釋的文章中指出,“DeepSeek這篇文章的數據是建立在大量用戶把DeepSeek的APP和網頁完全超負荷占滿的情況下,不是一個常規的MaaS。阿里通義千問也很好,Kimi Chat也很好,豆包也很好,我不確定DeepSeek對他們是否有不可逾越的技術壁壘。”

        尤洋認為,因為MaaS是ToB的,延遲和穩定性要求極高。要想留住客戶,不能有任何疏忽。要想每日穩定輸出1000億token,需要準備輸出5000億token理論能力的機器。因為接的APP越多,機器利用率就越不可預測。

        “時刻掉線或者延遲超過15分鐘的MaaS哪個產品敢用?要不然為何各種大小云廠商全都要推出一體機嗎?因為一體機是獨占的,是最穩定的。”

        尤洋認為,MaaS是ToB的,是服務APP,最大的問題是機器利用率的不確定性以及自己沒有模型壁壘而承受的低毛利負毛利價格戰。

        袁進輝在DeepSeek回復中也提到,現在很多供應商還做不到這個水平,主要是V3/R1架構和其它主流模型差別太大了,“必須按照DeepSeek報告描述的方法才能達到最好的效率,而開發這樣的系統難度很高,需要時間,幸好這周DeepSeek五連發已經把主要模塊開源出來了,降低了社區復現的難度。”

        在兩人討論最集中的知乎平臺上,有不少網友認為尤洋和袁進輝的說法都有一定道理,袁進輝點贊的一篇關于DeepSeek成本討論文章中寫道,“DeepSeek收入估計肯定是虛高非常多的。因為這是所有業務的綜合數據,官方并沒有披露 API 的收費業務占了多少,其次,這里的價格是按R1計算的,官方也沒有說V3/R1在真實業務中的比例。但是,考慮到他們至少有將近 6 倍的利潤,如果 V3:R1 用量是 2:1,那么只要 API 業務是免費用戶業務的六分之一,DeepSeek 就能收支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還在深度求索任職的羅福莉,在2024年5月曾在知乎發文提到,“大家不用擔心模型斷更,也不用擔心API漲價(目前就是大規模服務的價格,不虧本,利潤率超50%)。”

]]>
2025-03-04 11:25:00科創板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007.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04/67c673ccb938c.png
南新制藥再度陷入虧損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6995.html

        隨著抗流感病毒藥物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主要依靠核心產品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的南新制藥(6.720, 0.05, 0.75%)(688189)業績將再度陷入虧損。近期,南新制藥發布業績快報顯示,2024年公司歸屬凈利潤約為-3.54億元,同比由盈轉虧,這也將成為公司上市以來的年度最差業績。Wind數據顯示,南新制藥在A股披露業績快報的藥企中,凈利下滑幅度最大。在核心產品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市場份額被不斷“蠶食”的背景下,南新制藥為鞏固市場占有率作出了降價的決定,不過如今看來,此舉未能提振南新制藥的業績。

        將創上市以來最差業績

        南新制藥2024年業績快報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為2.74億元,同比下降63.2%;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約為-3.54億元,同比下降9542.56%;對應實現的扣非后凈利潤約為-3.56億元,同比下降3310.91%。

        把時間拉長來看,南新制藥于2020年3月26日登陸科創板,上市當年,公司實現歸屬凈利潤1.28億元。上市即巔峰,上市次年,南新制藥業績就出現虧損,并于2021—2022年連續兩年出現虧損,2023年剛剛實現扭虧。2024年的虧損額較此前相比進一步加劇,將創下上市以來的最差業績。財務數據顯示,2021—2023年,南新制藥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1.62億元、-7883.23萬元、375.15萬元。

        針對2024年業績由盈轉虧的原因,南新制藥在業績快報公告中表示,報告期內,由于主營業務受行業政策環境、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公司及時調整和優化銷售策略,對部分核心產品的銷售價格進行下調,加之2024年二、三、四季度流感病例較少,導致公司營業收入和毛利率下降。

        此外,南新制藥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及公司會計政策等相關規定,基于謹慎性原則,繼續對各類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及信用減值損失等。報告期內,公司非經常性損益事項影響較少。基于以上因素等,公司經營業績發生虧損。

        “報告期內,公司持續推進降本增效等多項舉措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均較上年同期呈現明顯的下降。”南新制藥如是稱。

        核心產品被迫降價

        南新制藥提到,核心產品銷售價格進行下調,導致公司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和毛利率下降。

        資料顯示,南新制藥是一家專注于流行性感冒等抗病毒、傳染病防治藥品,以及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他重大疾病治療藥品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制藥企業。

        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是南新制藥的核心產品,也是公司的主要營收來源,是國內首個上市的抗流感1.1類創新藥。

        主導產品被行業競爭者所仿制是制藥企業普遍面臨的風險。南新制藥于2013年4月5日取得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的新藥證書和藥品生產批件,監測期為5年,至2018年4月4日屆滿。目前,國內已有數家競爭廠商的帕拉米韋注射液產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獲批并上市,從而加劇市場競爭。

        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表示,原研藥研發周期長、投資巨大、風險高、成功率低,具有一定的專利保護期,在專利保護期內獨享市場收益權。仿制藥是對原研藥的模仿復制,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劑型、給藥途徑和治療作用,在臨床上與原研藥可以相互替代。仿制藥不用承擔研發風險,極大地降低了研發成本,形成顯著的價格優勢,是原研藥的市場替代者。“隨著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的市場競爭逐漸激烈,公司逐步降低該產品的市場價格,此舉有利于鞏固市場占有率。”在2024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南新制藥相關負責人曾如是說。

        針對公司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南新制藥方面發去采訪函,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公司回復。

        創新藥研發募投項目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期內,南新制藥還將首發募投項目中關于創新藥研發的項目進行了調整。具體來看,2024年12月,南新制藥公告稱,公司擬調整募投項目內部投資結構。資料顯示,南新制藥募投項目“創新藥研發項目”由美他非尼、鹽酸美氟尼酮、帕拉米韋吸入溶液、帕拉米韋干粉吸入劑組成。

        南新制藥決定,將美他非尼的擬使用募集資金投資額調減1.2億元,帕拉米韋吸入溶液的擬使用募集資金投資額調增1.2億元。同時擬終止帕拉米韋干粉吸入劑項目,并將該項目的剩余擬使用募集資金投資額轉至帕拉米韋吸入溶液項目。

        此外,南新制藥擬對“帕拉米韋吸入溶液”項目的預計完成時間進行調整,由2024年12月31日延期至2026年12月31日。據悉,帕拉米韋吸入溶液是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家2.2類改良型新藥,是對公司現有1.1類新藥帕拉米韋氯化鈉注射液的劑型創新。

        在二級市場上,南新制藥股價整體走下坡路,目前已出現破發。截至3月3日收盤,南新制藥報6.67元/股,后復權價格為13.36元/股,發行價格為34.94元/股。東方財富(22.960, 0.01, 0.04%)顯示,截至3月3日收盤,在后復權形式下,南新制藥上市以來股價累計跌幅已超六成。

        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股價破發和業績下滑可能是由于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市場環境、行業競爭、產品定價、研發能力、市場營銷等因素都可能產生影響。對藥企來說,可以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藥品的研發和生產技術,以保持市場競爭力。

]]>
2025-03-04 09:50:00科創板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6995.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04/67c65d63e93f9.png
功能性護膚成拖累 華熙生物業績失速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6988.html

        功能性護膚業務下滑,華熙生物業績啞火。根據華熙生物最新業績快報數據,2024年華熙生物營收、凈利潤繼續下滑。究其原因,功能性護膚業務下滑成為影響華熙生物業績的一個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功能性護膚業務下滑對公司整體業績造成影響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在財報中。當曾經高速增長的功能性護膚業務出現下滑,華熙生物也意識到公司需要變革,并提出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的發展戰略,但轉型需要足夠長的時間,華熙生物的陣痛期或許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功能性護膚業務受沖擊

        根據華熙生物披露的2024年業績快報,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3.71億元,同比下降11.6%;凈利潤為1.64億元,同比下降72.27%。

        功能性護膚業務的下滑是導致華熙生物整體業績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司收入占比較高的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受市場競爭加劇、產業周期波動和戰略調整等多種因素影響,調整仍在持續。”在財報中華熙生物直言功能性護膚品業務板塊受到的沖擊并給出預測,“2025年功能性護膚品業務有望觸底。”

        由于披露的業績快報中尚未提及更多詳細數據,2024年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具體收入數據無從得知,但從2023年財報數據中可以看到該公司功能性護膚品業務板塊收入為下滑狀態。2023年,華熙生物營業收入為60.76億元,同比下降4.45%;凈利潤為5.93億元,同比下降38.97%。其中,功能性護膚品業務收入為37.57億元,同比下滑18.45%。在2023年財報中,華熙生物也不避諱地提到,“功能護膚業務的階段性下滑,而功能護膚業務占公司營收總比重大,因此營業總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功能性護膚業務收入下滑之際,華熙生物內部管理層也出現了一定的動蕩。并且自2023年起,華熙生物沒再披露各護膚品牌的具體營收數據,但或許可以從一些平臺發布的銷售數據中側面獲得一些信息。淘寶天貓數據顯示,2023年7月華熙生物旗下的潤百顏、米蓓爾和BM肌活品牌成交額同比下降25%、50%、38%,8月分別同比下降20%、33%、19%,9月分別同比下降40%、60%、13%;此外,華熙生物旗下的夸迪品牌2023年7月的成交額也同比下降75%。

        就業績發展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對華熙生物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隨著市場參與者增多,競爭壓力增大,消費者對產品的選擇也變得更加多樣化,這可能導致華熙生物的功能性護膚產品在市場份額上受到擠壓。”盤古智庫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江瀚分享自己的觀點。

        高營銷推動高增長

        華熙生物,素來有著“玻尿酸巨頭”的稱謂。曾經的華熙生物站在了玻尿酸迅速發展的風口,憑借著在B端市場的布局,一度成為頭部玻尿酸供應商。在拿下了B端市場的半壁江山之后,不甘只做玻尿酸供應商的華熙生物,走向了C端市場。

        2018年,華熙生物推出了國內首個玻尿酸次拋原液品牌“潤百顏”。該品牌一經推出便成為華熙生物的明星單品。根據公開資料,當時的潤百顏品牌總經理楊君透露,“2022年,潤百顏品牌銷售額達到了15億元,自2018年轉向C端市場之后,潤百顏年均增速達到100%”。

        同樣是在這一年,華熙生物推出含有玻尿酸成分的專業抗老品牌夸迪。根據公開數據,夸迪從2018年銷量不到5000萬元,到2022年在全平臺銷售額突破15億元大關,成為華熙生物旗下繼潤百顏之后的第二個10億級品牌。

        在功能性護膚業務的加持下,進入C端市場的華熙生物閉眼狂奔。根據財報數據,2019—2022年,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品業務營收分別為6.34億元、13.46億元、33.19億元、46.07億元,該業務的營收占比在2022年達到72.45%。與此相對應的是,華熙生物整體營收也呈現了高速增長。2019—2022年,華熙生物營收增速分別為49.28%、39.63%、87.93%、28.53%。

        北京商報記者翻閱華熙生物過往財報發現,功能性護膚業務高速增長伴隨的是營銷費用的高投入。根據財報數據,2019—2022年,華熙生物的銷售費用分別為5.21億元、10.99億元、24.36億元和30.49億元。

        美妝資深評論人、美云空間電商創始人白云虎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華熙生物玻尿酸護膚業務的增長,更來源于消費賽道的“紅利”,一旦市場價格競爭加劇、營銷流量成本上漲,其銷售增長就變得很有“挑戰”,盈利空間也被“壓縮”。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則認為,華熙生物的經營思路沒有從生產企業轉變為品牌企業,雖然采用多品牌戰略,但其品牌塑造能力和營銷能力都比較弱。一旦品牌無法占據消費者心智,拉力不足,很難獲得較好的發展。

        轉型陣痛期

        當風口不再,華熙生物的功能性護膚品業務逐漸進入低谷。如何調整方向,實現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成為華熙生物面臨的挑戰。

        2024年,華熙生物提出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這一年被華熙生物定義為“變革元年”。華熙生物也明白轉型需要付出的代價。華熙生物在2024年業績預告中稱:“業績變動是公司在長期持續增長后進行戰略性主動調整的結果,這是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型升級過程中難以避免的階段,具有結構性、暫時性和階段性特征。”

        同時,面對激烈的成分競爭,華熙生物除了在玻尿酸領域的布局外,也選擇入局重組膠原蛋白賽道,2024年,華熙生物相繼推出緊塑霜、Bloomcolla ColIII-Y01多款重組膠原蛋白相關的護膚以及原料產品。此外,華熙生物還將玻尿酸的應用范圍延伸到了食品行業。據了解,2021年初,國家衛健委正式批準通過由華熙生物申報的透明質酸鈉(即玻尿酸)為新食品原料的請求,準許在普通食品中添加使用。此后,華熙生物推出國內首款玻尿酸食品“黑零”;同年,華熙生物推出國內首款玻尿酸飲用水“水肌泉”;2024年9月,華熙生物和蒙牛合作推出“玻尿酸多維牛奶”。

        實際上,單從華熙生物的研發投入來看,相較同行業而言并不低,2021—2023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為2.84億元、3.88億元、4.46億元;占營收比例分別為5.7%、6.1%、7.35%。而同行像珀萊雅、丸美股份、上海家化等基本在2%—3%左右。對此,白云虎有著自己的看法:“從研發角度出發,華熙生物的投入一直占比較高,但并非全部應用于護膚賽道,其主要的投入是側重在基礎科研,比如合成生物等,變現路徑需要一定的周期。”

]]>
2025-03-03 13:44:00科創板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6988.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03/67c5495d2096d.png
傳音控股扣非46億時隔一年再現下降 四高管1268萬增持難阻股價下跌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2/166970.html

        “非洲手機之王”地位堪憂,傳音控股(688036.SH)盈利能力下滑。

        2月25日晚,傳音控股發布的2024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7.43億元,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勢頭,但增速有所放緩;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歸母凈利潤”)約56億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扣非凈利潤”)約為46億元,同比下降逾10%。

        時隔一年,傳音控股扣非凈利潤再現下降。對此,公司解釋,公司持續開拓新興市場及推進產品升級,總體出貨量同比增長,營業收入保持增長。但是,市場競爭加劇,供應鏈成本增加,公司毛利率下降,導致扣非凈利潤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傳音控股的控股股東深圳市傳音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傳音投資”)通過詢價轉讓方式,一次性套現逾10億元。

        近期,傳音控股的四名高管聯手增持公司股份,合計耗資超過1200萬元,但影響有限。目前公司的股價較此前巔峰時下跌了約47%。

        處于內外交困時刻,傳音控股該如何突圍?

        營收降速扣非凈利下滑

        傳音控股業績疲態已現。

        根據業績快報,2024年,傳音控股實現營業收入687.43億元,同比增長10.35%;歸母凈利潤55.90億元,同比增長0.96%。營收、凈利同比均實現了增長,創了歷史新高。但在這漂亮的數據背后藏有隱憂。

        2023年,傳音控股實現的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22.95億元、55.37億元,同比增長33.69%、122.93%;扣非凈利潤51.34億元,同比增長131.61%。

        當然,2023年的超高增速,與2022年業績下降有關。

        2019年至2021年,傳音控股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53.46億元、377.92億元、494.12億元,同比增長11.92%、49.10%、30.75%;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7.93億元、26.86億元、39.09億元,同比增長172.80%、49.80%、45.52%。

        連續三年高速增長后,2022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65.96億元、24.84億元,同比下降5.70%、36.46%;扣非凈利潤為22.10億元,同比下降28.99%。

        這是傳音控股自2017年以來的首次營業收入下降,也是扣非凈利潤首次下降。

        對于2022年的業績罕見下降,傳音控股當時解釋稱,受美聯儲加息、疫情、通貨膨脹、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匯率大幅波動等因素的影響,消費者需求下滑,公司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導致營業收入有所下降。公司加大研發及市場開拓力度,相關費用增加。此外,非經常性損益同比減少3.37億元。

        如果以2021年為基數,2023年的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的增速分別為26.07%、 41.65%,亦為高速增長。

        與2023年相比,2024年,公司營收增速明顯下滑,而凈利與上年相比僅僅是基本持平。實際上,公司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在下降。2024年,公司扣非凈利潤為46.09億元,同比下降10.21%,時隔一年再度下降。

        由此可見,2024年,傳音控股業績疲態已現。對此,公司解釋稱,持續開拓新興市場及推進產品升級,總體出貨量同比增長,營業收入有所增長,但受市場競爭以及供應鏈成本綜合影響,毛利率有所下降。

        大股東套現逾10億

        傳音控股面臨的是內外交困。

        傳音控股主要從事以手機為核心的智能終端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品牌運營。公司產品則主要聚焦于海外,銷售區域主要在非洲、南亞、東南亞、中東和拉美等全球新興市場。

        據IDC數據顯示,2023年傳音控股在全球手機市場的占有率為14%,在全球手機品牌廠商中排名第三,其中智能機在全球智能機市場的占有率為8.1%,排名第五。

        2024年上半年,傳音控股在全球手機市場的占有率為14.4%,在全球手機品牌廠商中排名第二,其中智能機在全球智能機市場的占有率為9.1%,排名第四位。在非洲市場,公司非洲智能機市場的占有率超過40%,排名第一。在南亞市場,公司在巴基斯坦智能機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孟加拉國智能機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印度智能機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七。

        2024年上半年,公司手機市場占有率有所回升。即便如此,壓力依然存在。

        作為“非洲手機之王”,2019年,傳音控股在非洲市場的占有率高達52.5%。如今來看,已有明顯下降。

        來自非洲市場的貢獻也在減少。2020—2023年,公司來自非洲地區的營收分別為224.52億元、242.38億元、206.33億元、220.63億元,同比變動幅度分別為18.14%、7.96%、-14.88%、6.74%。其中,2022年、2023年,非洲市場收入占比分別為44.28%、35.42%。

        傳音控股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實際上,從季度業績數據就能看出端倪。2024年第三、四季度,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歸母凈利潤,同比2023年同期有明顯下降,也正因為如此,上半年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36.82%,到了全年變為下降。

        傳音控股與高通的訴訟尚未了結。高通作為芯片巨頭,其發起的專利訴訟給傳音控股帶來的是嚴峻挑戰。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傳音控股可能面臨高額賠償,甚至是產品在相關市場禁售風險。

        2月27日,傳音控股股價收跌至94.46元/股,與前復權后巔峰時的178.19元/股相比,下跌了約47%。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9月至今年1月6日,傳音控股兩名董事、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董秘等4人合計出資1268.67萬元增持了公司股份,以增強市場信心。

        與上述四名高管增持相對應的是,2024年5月,傳音控股控股股東傳音投資通過詢價轉讓方式套現了超過10億元。

]]>
2025-02-28 14:21:00科創板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2/166970.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2-28/67c15694ef895.png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激情综合婷婷 | 最新影院 | 青青操在线视频 |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xxxx | 午夜高清免费观看视频 | 日韩在线aⅴ免费视频 | 外国成人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精品 | 色婷婷在线视频观看 | 午夜合集| 天堂资源在线官网bt |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 一区精品麻豆入口 |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一级淫片a免费播放口aaa | 午夜在线成人 | 在线观看h视频播放高清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国产三级 |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 | 伊人网网站 | 香蕉人人超人人超免费看视频 | 综合久久婷婷 | 伊人网综合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 欧美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观看 | 在线观看视频国产 | 天天射天天干天天操 | 窝窝女人体国产午夜视频 | 视频一区 日韩 | 唐朝豪放女在线观看 | 日韩aⅴ在线观看 | 羞羞影院男女午夜爽爽影视 | 亚洲爱婷婷色婷婷五月 |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日韩理论 | 亚洲国产精品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小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高清在线 | 日本大片在线播放在线 | 五月婷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