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中国有声小说,欢乐颂小说在线阅读,小说排行榜電鰻快報以獨特的視角、敏銳的眼光為大家提供有深度、有厚度、有溫度、有態度的財經資訊http://www.13010184.cnzh-CNThu, 02 Apr 2454 17:43:53 GMTThu, 02 Apr 2454 17:43:53 GMT電鰻快報-電鰻財經-網站http://www.13010184.cnhttp://www.13010184.cn/static/logo.png美晨科技遭證監會立案調查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4/167343.html

        山東美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237.SZ,下稱美晨科技)3月3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

        美晨科技表示,若后續經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認定的事實,觸及“其他風險警示或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將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或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該公司首次涉及信披違規。早在2022年4月,山東證監局就曾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出具警示函,主要涉及未按規定披露關聯方及關聯交易以及定期報告指標存在虛假。山東證監局認定其在2015-2017年間通過虛假支付采購款并轉回資金的方式,導致2015年、2016年定期報告分別虛增營業成本5040.3萬元和3614.1萬元,并導致相應年度按照公司會計政策確認的營業收入虛假。

        美晨科技成立于2004年,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業務主要為非輪胎橡膠制品及園林生態業務。最新財務數據顯示,公司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虧損4.3億至5.3億元,雖較上年同期有所減虧,但仍未擺脫經營困境。歷史遺留的高額融資債務導致的財務費用負擔,疊加資產減值計提等因素,是拖累業績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美晨科技2020年至2023年,連續4年年報均遭到深交所下發《年報問詢函》。

        為扭轉不利局面,美晨科技近年來實施多項戰略調整。在資產端,公司著力剝離虧損的園林板塊,2024年將旗下賽石園林等3家子公司轉讓給濰坊環衛集團,并通過債權債務重組加速清理歷史遺留問題。在業務聚焦方面,公司持續加碼非輪胎橡膠核心技術,今年2月公告擬收購湖北東美汽車零部件公司32.68%股權,強化公司在汽車零部件領域的產業布局。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被立案調查通前,公司全資子公司賽石園林與山西二建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剛獲法院裁定駁回起訴。

]]>
2025-04-01 14:27:00資訊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4/167343.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4-01/67eb8852d717a.png
天津銀行姍姍未至“萬億俱樂部” 中間業務面臨結構下滑困境 資產質量承壓明顯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292.html

        京津滬渝四大直轄市各自孕育著一家上市城商行,作為各自區域金融發展的“生力軍”,天津銀行卻在這場角逐中逐漸“掉隊”,近日,天津銀行率先披露了2024年“成績單”,尚未邁進“萬億俱樂部”的它,不僅資產規模遠落后于北京銀行(6.070, -0.02, -0.33%)、上海銀行(9.440, 0.01, 0.11%),2024年盈利規模更是被體量較小的重慶銀行(9.620, -0.03, -0.31%)反超。

        京津滬渝四大直轄市各自孕育著一家上市城商行。作為各自區域金融發展的“生力軍”,天津銀行卻在這場角逐中逐漸“掉隊”。近日,天津銀行率先披露了2024年“成績單”,尚未邁進“萬億俱樂部”的它,不僅資產規模遠落后于北京銀行、上海銀行,2024年盈利規模更是被體量較小的重慶銀行反超。與此同時,中間業務結構失衡、資產質量隱憂浮現,A股上市之路歷經十年仍在途中。在銀行業息差收窄、同質化競爭加劇的嚴峻形勢下,天津銀行如何實現追趕與突破,仍有待時間檢驗。

        業績雙增背后的“隱憂”

        不久前,港股上市銀行天津銀行向市場交出了2024年“成績單”,成為首家披露財務數據的上市城商行。過去一年,天津銀行在資產規模擴張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總資產增至9259.9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1%,負債總額8565.8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4%。

        然而,與資產負債表擴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盈利增速卻顯得乏力。2024年,天津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67.1億元,同比增長1.5%;歸母凈利潤為38.02億元,同比上漲1.1%。這一增速分別較2023年末下滑2.9個百分點和4.4個百分點。

        從收入結構拆解,天津銀行利息收入309.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3億元,同比降幅0.7%;凈利息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0.9%;生息資產平均收益率4.03%,同比減少49個基點。在年報中,天津銀行解釋為,主要原因是該行堅持回歸本源,響應國家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政策導向,加大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的信貸投放,提升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生息資產收益率下降。截至2024年末,天津銀行凈利息收益率為1.47%,同比上年的1.65%減少18個基點。

        從行業角度看,在銀行業整體息差收窄的大環境下,新發放貸款平均利率下降,加之負債成本居高不下,銀行利息收入增長遭遇瓶頸。Wind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銀行中,僅有12家銀行凈利息收入同比增速出現增長,30家銀行出現下滑,下滑幅度在0.61%—21.63%這一區間。

        1996年11月,65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及2家聯社營業部組建“天津城市合作銀行”,1998年更名為“天津市商業銀行”,2007年更名為“天津銀行”并開始實施跨區域經營,于2016年3月成功登陸港股市場。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上市之前的2015年,天津銀行歸母凈利潤為49.16億元,而自上市后,這一盈利高峰再未被逾越,2019—2023年,天津銀行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8.8%、-5.3%、-25.8%、11.5%、5.5%,出現明顯波動。

        與同類型的直轄市上市城商行對比,天津銀行雖整體營業收入規模高于重慶銀行,但盈利能力卻被后者反超,重慶銀行2024年歸母凈利潤51.1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

        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認為,從基本盤來看,資產規模持續穩定增長,表明業務規模在不斷擴張,雖然盈利水平同比增速有所放緩,在現有經濟環境下同比增長已屬難得,但同時也應該注意自身在業務結構、成本控制等方面可能存在差距。凈息差收窄是商業銀行普遍面臨的問題,這主要是響應國家政策的結果,對盈利能力構成了一定的壓力,這種影響在今年可能會繼續存在。后續,天津銀行需著力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提升負債成本管理能力,在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探尋提升自身收益的路徑;持續發力中間業務,拓展非利息收入來源。

        中收、資產質量承壓明顯

        在當前復雜的競爭格局與多變的市場環境下,中間業務收入因輕資本、低風險的顯著特性,成為銀行優化收入結構、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支柱。天津銀行2024年的中間業務表現呈現出“總量微增、細分結構下滑”的局面。

        從數據層面剖析,2024年,天津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16.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1億元,同比增幅6.9%。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增長主要源于結算及清算手續費的大幅增加,這表明在支付結算領域,天津銀行的業務拓展與服務優化取得了一定成效。理財服務費與承兌和擔保承諾手續費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也表明相關業務具備一定的發展潛力。

        然而,硬幣總有兩面。顧問及咨詢費、銀行卡費等業務的下滑,阻礙著天津銀行中間業務的多元化進程。2024年,該行顧問及咨詢費收入降幅高達70.8%,意味著在高端金融服務領域的競爭力正在急劇下降。銀行卡費收入降幅為14.9%,或是受到電子支付市場競爭以及客戶使用習慣變化的影響,但也從側面反映出天津銀行在零售金融業務上的創新乏力。其他類手續費及傭金收入降幅達73.8%。

        在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看來,針對下滑的顧問及咨詢費業務,應加強專業團隊建設,提升對公客戶服務深度;對于銀行卡費業務,結合電子支付趨勢和客戶新習慣,創新零售金融產品與服務,如推出特色信用卡權益、線上便捷支付增值服務等。減少對交易凈損益的依賴,拓展多樣化的非息收入渠道,如發展資產托管、金融衍生品交易等中間業務。數據顯示,2024年,天津銀行交易凈損益實現了180.6%的增幅,從3.6億元躍升至10.1億元。

        在中間業務面臨結構下滑困境的同時,天津銀行的資產質量也逐漸暴露出隱憂。截至2024年末整體不良貸款率為1.7%,與上年末持平,但不良貸款金額增加7.9億元至76.1億元。

        從行業劃分來看,不同行業不良貸款率差異較大。批發和零售業不良貸款余額在各行業中居首,2024年末達13.701億元,占比28.2%,不良貸款率為4.50%;制造業不良貸款余額為10.956億元,占比22.6%,不良貸款率6.19%,較2023年上升1.23個百分點;房地產業不良貸款率從1.09%升至1.41%。

        更需關注的是逾期貸款情況,該行逾期1年至3年以及3年以上的貸款金額均有所上升,分別增長102.8%和72.9%。“天津銀行應建立健全行業風險預警機制,針對不良貸款率較高或風險上升的行業,如制造業、房地產業,實時跟蹤行業動態,提前識別風險。”廖鶴凱說道。

        下一步如何趕超突圍

        2015年,天津銀行正式踏上了A股上市的征程,然而,十年的時間上市路未能實現實質性的進展。2024年10月,中銀國際證券、中信證券(26.980, -0.04, -0.15%)公布了對天津銀行上市輔導工作的進展情況,釋放了雙重信號,一方面稱,天津銀行公司治理能夠有效運行;另一方面則提到,天津銀行尚未申請及取得部分外部批復。

        當前,A股上市銀行已連續三年“空窗”,更出現了多家擬上市銀行“主動撤單”的現象,這也讓天津銀行回A上市前景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面對現狀,天津銀行啟動“雙五戰役”,即打好“化險、收入、成本、存款、訴訟”五大攻堅戰以及“能力素質、結構轉型、中間業務、數字銀行、監督統籌”五大提速戰。在業務轉型方面,也作出了嘗試,2024年12月20日,天津銀行發布公告指出,該行與廣州晶東貿易有限公司、網銀在線(北京)商務服務有限公司、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等共同組成“白衣騎士團”,參與捷信消金的股權重組事項,其中,天津銀行出資5億元,占股權重組后捷信消金注冊資本的10%。

        天津銀行投資捷信消金具有多重合理性。從歷史淵源來看,捷信消金注冊地在天津,與天津銀行為鄰;從牌照布局來看,消金業務可以幫助銀行突破地域限制,有助于推進天津銀行零售業務和普惠金融客群拓展。

        然而,投資捷信消金并非穩賺不賠的買賣。當前,消費金融行業競爭激烈,“全面開花”的時代已經過去。談及天津銀行發展方向,廖鶴凱進一步指出,鑒于消費金融行業競爭激烈,天津銀行需對投資捷信消金進行全面深入的盡職調查和投后管理。深入分析捷信消金的業務模式、客戶群體、市場競爭力以及潛在風險,制定合理的整合計劃,實現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同時,在化險方面,進一步完善風險評估體系,加強對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優化資產質量。在收入上,除鞏固現有增長業務,還需探索新的收入增長點,如拓展跨境金融服務、與新興產業合作等。在成本管控上,通過精細化管理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針對提升盈利能力水平、上市進展以及投資捷信消金下一步發展方向,北京商報記者嘗試采訪天津銀行,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
2025-03-26 16:02:00資訊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292.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26/67e3b5990806e.png
雅迪控股:2024年電動自行車銷量銳減兩成 凈利潤“腰斬”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290.html

        電動兩輪車行業龍頭品牌雅迪控股(1585.HK)3月25日披露2024年財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收入約為282.36億元,同比減少約18.8%。實現凈利潤12.72億元,同比下滑51.8%,不僅“腰斬”,也是雅迪控股五年來首次出現業績下滑。

        與業績承壓直接相關的是其銷量的大幅縮水,公司電動兩輪車銷量出現了超20%的下滑。數據顯示,2024年雅迪電動踏板車銷量下降20.7%至393.1萬臺,電動自行車銷量下降21.4%至908.9萬臺。總銷量從2023年的約1650萬臺減至2024年的約1300萬臺。

        對于銷量和收入雙雙下滑的原因,雅迪控股表示,首先是由于不利的市場情緒與經銷商庫存去化周期導致銷售量下降;二是作為應對國家標準調整、加速現有型號庫存清倉戰略舉措的一部分,若干現有型號產品售價降低所致。

        作為中國電動兩輪車行業的龍頭品牌企業,雅迪控股的營收與行業景氣度緊密相連。2024年初,南京發生一起電動自行車起火事件,引發公眾對電池安全的高度關注,降低了市場對電動兩輪車的需求。

        據中國電動兩輪車行業報告顯示,2024年電動兩輪車國內總銷量4950萬臺,同比下滑11.6%,受原材料價格影響,終端零售均價也持續承壓。

        作為應對措施,監管部門引入新的國家標準,修訂了對充電設施、電池設計及生產的要求。這些變化為行業帶來重大挑戰,減緩了增長速度,促使企業須迅速適應變化。

        為了應對市場變化以及國家標準的調整,雅迪加快現有型號產品的去庫存力度,優化產品組合,并降低了若干現有型號產品的售價,從而加速庫存清倉。

        受此策略影響,公司毛利率持續承壓,由上年度的16.9%降至15.2%。

        除降價促銷外,電池原材料(如鉛價)上漲導致存貨成本攀升,截至2024年年中,雅迪的存貨金額已攀升至近年來的最高水平,達到16.53億元,進一步擠壓了利潤空間。

        此外,疊加九號公司、愛瑪科技等競爭對手的強勢圍剿,雅迪控股面臨的挑戰愈發嚴峻。2024年,九號公司業績逆勢上漲,全年扣非凈利潤同比大漲160.74%,憑借其智能化與時尚化的產品設計,成功贏得了年輕消費者的廣泛青睞,并在高端市場逐步拉開了與雅迪之間的差距。愛瑪科技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5.54億,同比下滑0.25%,與雅迪的差距大幅收窄。

        2016年5月,雅迪成功登陸港交所后,為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果斷喊出“所有車型降價30%”的口號。這一激進策略成效立竿見影,銷量呈現爆發式增長。

        憑借“多門店+低價”的策略,雅迪控股在前幾年行業紅利期實現了快速增長。截至2023年末,雅迪控股在國內擁有逾4000家分銷商,其下屬子分銷商的銷售點超過4萬個,并通過主打4000元以下價位區間的中低端市場,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

        然而,隨著行業紅利消退,這一策略或已逐漸失靈。面對瓶頸,雅迪控股正試圖通過“鈉電換道”和“出海搶灘”重塑競爭力。

        雅迪控股在鈉離子電池領域投入大量資源,2023年率先推出可批量化商用的鈉電池,并于2025年推出鈉離子電池電動車,試圖打破鉛酸電池低端依賴、規避鋰電池成本波動。此外,雅迪控股加快“出海”步伐,將戰略重點放在東南亞,其在印尼和越南的工廠正式動工,并在泰國開設旗艦店。

        但這些戰略能否有效轉化為長期競爭力的提升,仍需時間的驗證。

]]>
2025-03-26 15:26:00資訊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290.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26/67e3ad051d8b7.png
違規套現!銀行嚴控信用卡“炒金”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267.html

        “真的有刷信用卡和花唄買金子的姐妹嗎?”某社交平臺上,這樣一則帖子引發網友熱議。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隨著市場上黃金投資熱情高漲,信用卡成為部分投資者購金的“資金站”。社交平臺上,“傳授經驗”者有之,透支購買上百克黃金者也有之,這一行為也引發銀行的關注和預警。

        “信用卡資金用于投資黃金,本質是信用卡套現。”受訪專家告訴記者,信用卡資金進入黃金投資市場,可能會加劇市場價格波動,擾亂市場供需平衡。專家建議,銀行應加大風險提示力度,內容傳播平臺也應強化金融類攻略分享的內容治理。

        銀行警示信用卡炒金

        隨著近期金價不斷走高,投資者對于黃金的投資熱情更加高漲。投資本金從哪里來?有人將目光瞄準了信用卡。

        3月24日,記者在某社交平臺上以“信用卡炒金”等關鍵詞檢索發現,許多網友分享了自己通過信用卡透支炒金的經歷。相關帖子下,不少網友直言“刷爆了”“欠債買黃金”“全買了黃金,信用卡不知道怎么還錢,都不想賣”。更有甚者,直接傳授起用信用卡炒金的經驗,直言“空手套白狼”。

        針對上述現象,多家銀行就信用卡炒金的風險作出警示。

        日前,江蘇銀行發布一則公告,進一步明確信用卡資金不得用于黃金投資領域。公告稱,近期黃金價格波動較大,不法分子通過“炒金”“搶金”“套現”等各種手段誘導持卡人進行信用卡“炒金類”投資。信用卡僅限于持卡人日常消費使用,不得將信用卡資金以任何形式投資于理財領域,包括但不限于黃金等投資性貴金屬、股票、基金等。

        興業銀行也在“興業生活”APP中發出公告,提示信用卡炒金風險,并表示將根據監管規定和風險管理需要適時調整相關限制類領域范疇及交易限額。如持卡人信用卡交易出現監管限制行為或該行認定的風險特征時,可能會導致交易失敗。該行有權采取包括但不限于提醒、降額、限制交易、限制分期、要求提前還款等風險管控措施。

        為何投資者瞄準信用卡作為“炒金”的資金來源?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胥莉指出,相對其他資金來源,信用卡的資金成本較低。“信用卡刷卡存在免息還款期,在免息還款期內,利息支出為零,該操作主要的資金成本就是刷卡手續費,一般在千分之六,相較近期黃金的短期收益率而言成本極小。”

        “依據規定,信用卡資金只能用于消費,將之作為黃金投資的資金來源,本質上還是信用卡套現。”胥莉直言,“信用卡套現的方式花樣百出,常見的如使用POS機刷卡。因刷卡消費的商戶不實,此類操作一經核實,相關非銀支付機構往往會因反洗錢不力等問題收到大額罰單,進而也會給銀行帶來壓力。此外,近年來信用卡逾期造成的不良貸款總額在升高。這些都對銀行信用卡業務風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銀行壓縮發卡量、警示套現投資的重要原因。”

        胥莉直言,銀行在近期作出“炒金”警示,究其根本是對信用卡風險管理的加碼。

        警惕違規炒金風險

        事實上,使用信用卡資金進行投資早已被監管部門明令禁止。

        2022年,原銀保監會和央行共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其中指出要嚴格管控資金流向。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準確監測和管控信用卡資金實際用途。信用卡資金不得用于償還貸款、投資等領域,嚴禁流入政策限制或者禁止性領域。

        “信用卡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滿足持卡人日常消費所需,而炒金顯然超出了這個范疇。信用卡炒金背后存在的投機行為,可能會為銀行帶來較高的合規風險與貸后風險。”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記者分析指出,“對于投資者來說,信用卡炒金屬于變相‘加杠桿’,杠桿過高會加重持卡人的還款負擔,違規使用還存在資金被提前收回的可能性,可能給持卡人造成更大的財務風險,進而引發逾期、帶來征信等方面的一系列連鎖問題。”

        站在市場的角度,排排網財富研究員卜益力對記者指出,信用卡資金大規模進入黃金投資市場,可能會加劇市場價格波動,擾亂市場供需平衡。

        “投資者利用信用卡資金進行頻繁的短線操作以套取價差,這種行為會放大黃金市場的波動性。當金價出現下跌趨勢時,大量投資者可能被迫平倉止損,形成‘多殺多’的局面,進一步加劇價格下跌,造成市場惡性循環。”卜益力進一步分析道,“短期內大量信用卡資金涌入黃金市場,可能造成人為的供需失衡,推高黃金價格,形成價格泡沫。這種非理性的市場行為不僅影響黃金市場的定價效率,還可能損害市場的公平性和穩定性,對長期投資者造成不利影響。”

        卜益力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認識到使用信用卡進行黃金投資的多重風險,嚴格遵守金融監管規定,選擇合規的投資渠道和方式,理性參與黃金市場投資。

        “針對此類行為,銀行可以在自營網站、APP等渠道加大風險提示與合規使用告知。”蘇筱芮建議,“除了銀行機構之外,內容傳播平臺也有必要強化金融類攻略分享的內容治理,針對表面上為‘攻略’實則教唆用戶違規炒作、套取資金的行為加大懲治力度。”

]]>
2025-03-25 14:38:00資訊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267.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25/67e2501bcab2d.png
年內15家支付機構遭罰沒近5000萬元,雙罰制穿透式監管成常態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242.html

        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日前公布的行政處罰決定信息公示表顯示,廣州市匯聚支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匯聚支付”)因違反多項規定被警告、通報批評,沒收違法所得,罰沒共計超千萬元。

        記者統計發現,今年內已有15家支付機構被監管處罰,其中有兩張千萬元級罰單。從被罰內容看,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等均為“重災區”,且“雙罰制”趨勢明顯。

        “今年以來,支付公司被罰數量和總額較去年同期明顯增多。”3月22日,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從最新的罰單來看,說明嚴監管仍然在持續。從處罰內容和方式來看,在反洗錢、賬戶管理以及商戶管理方面存在欠缺,“雙罰制”也仍然存在。

        兩機構收千萬元罰單

        公示表顯示,匯聚支付因違反特約商戶管理規定、違反支付賬戶管理規定、違反有關清算管理規定、違反有關支付機構管理規定,被警告、通報批評,沒收違法所得180.9萬元,并處罰款880.8萬元,合計被罰沒1061.7萬元。

        此外,相關當事人一同被罰。時任匯聚支付副總經理楊某國因違反支付賬戶管理規定、違反有關清算管理規定警告,并處罰款57萬元。時任匯聚支付總經理王某峰因違反有關支付機構管理規定,警告、通報批評,并處罰款5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處罰出現了“通報批評”這一內容。

        王蓬博認為,相對于以往人民銀行處罰中僅有“警告”字樣,此次匯聚支付以及其總經理被處以“警告、通報批評”的情況則顯得更加嚴格。“通報批評”對被處罰機構的聲譽和市場形象帶來更大影響,也清晰地表明了央行震懾違規機構,維護支付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決心。

        官網顯示,匯聚支付成立于2008年7月1日,注冊資本1億元,于2014年7月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并于2019年7月續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互聯網支付業務。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匯聚支付涉嫌為虛擬貨幣、博彩等不法平臺提供支付結算通道而遭到受害人舉報。2019年4月22日,第三方平臺21CN聚投訴發布了《第三方支付Q1排行榜:匯聚支付上黑榜》,指出匯聚支付被評為2019年第一季度第三方支付行業黑榜商家。

        匯聚支付的這張罰單也是今年內支付行業第二張千萬級罰單。1月,北京雅酷時空信息交換技術有限公司同樣領到大額罰單。因未落實交易信息真實、完整、可追溯的要求,未按規定將手續費收入計提至特定自有資金賬戶等8項違法行為,罰沒共計1199萬元。

        為了解相關整改情況,記者曾向匯聚支付、北京雅酷時空信息交換技術有限公司發出采訪,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

        年內15家支付機構遭處罰

        近幾年,第三方支付機構主動兼并、注銷支付牌照,今年已有銀生寶、得仕股份、中匯電子支付、匯明商務等機構支付牌照被注銷,行業加速出清。且近來大額罰單連續落地,也意味著支付行業嚴監管仍在持續。

        3月,深圳市盛迪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被沒收違法所得26,675.98元,并處罰款737萬元。

        不過記者注意到,機構違法所得不足3萬元,罰單金額卻高達737萬元,原因何在?

        王蓬博表示,罰單金額遠高于其違法所得,個人認為反映出違規行為性質嚴重,監管希望加大懲戒力度。從違規問題來看,包括違反商戶管理規定、清算管理規定、未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特別是與身份不明客戶進行交易,都可能涉及洗錢風險、資金安全問題以及對金融秩序的潛在破壞,因此監管機構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懲戒力度加大。監管機構對時任總經理曾某洪的處罰,也體現了“雙罰制”原則,旨在強化具體到人的責任追究。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開年以來,共計有15家支付機構被處罰,合計被罰沒金額近5000萬元。不難看出,大額處罰明顯增多,且多為一同處罰相關責任人的“雙罰制”。對此,王蓬博認為,高額罰單容易引發市場對機構合規性的質疑,可能導致部分商戶流失,短期內或許對交流量影響不大,但長期來看公司應及時整改,挽回聲譽。

        從罰單內容來看,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風險監測系統未能對可疑交易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等反洗錢領域依舊是被罰的“重災區”。與此同時,某些支付機構過往忽略的問題也被納入考量范圍,如山東一通支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因“發生危害網絡安全的事件時,未按照規定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被警告。

        “從罰單涉及的內容來看,涵蓋了反洗錢、商戶管理、網絡安全等多個方面,既有頻繁出現的反洗錢和商戶管理等,也有新的處罰內容披露。監管部門對支付行業的監管正在覆蓋支付業務的各個環節。”王蓬博指出。

        “從違規事由來看,反洗錢、商戶真實性及合規性等是監管工作的重點。”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本報記者表示,后續預計科技類的信息安全、數據保護等問題將與傳統反洗錢工作一道成為監管所關注的重點。建議支付機構及時梳理及研判當前合規形勢,做好合規培訓的同時不斷增強風控能力及科技水平。

]]>
2025-03-24 13:35:00資訊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242.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24/67e0efbb0b565.png
京東發起品質聯盟,Babycare等頭部品牌加入,共同守護母嬰消費安全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190.html        3月18日,京東超市聯合多個衛生巾、紙尿褲和一次性內褲品牌發起設立品質聯盟,承諾絕不售賣二等品、殘次品、銷毀品、質量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商品。截至發稿,已有Babycare、德佑、有時光等多個品牌宣布加入。

        據悉,京東超市品質聯盟內成員,在品質把控上,需具備完善的品質管理體系,對每批次生產和售賣的產品進行質檢把關,確保從原料到產品均嚴格實施質檢把關,對每一道工序進行精細化管理。

        2025年“3·15”晚會曝光了不法商家非法收購本該被銷毀的殘次品衛生巾、紙尿褲,翻新后低價銷售的行業亂象,引發消費者擔憂。針對此,京東超市迅速發布一系列舉措,承諾用戶購買京東超市自營商品出現二等品、殘次品、銷毀品、質量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衛生巾和紙尿褲,100倍賠償。

        行業內品牌也紛紛行動,提醒廣大消費者認準官方正規渠道購買產品,并加大打假假冒偽劣的力度。如母嬰品牌Babycare設立了百萬打假基金,向社會征集制假售假線索,并將直播間搬到紙尿褲生產線,邀請網友“云監工”紙尿褲生產及殘次品銷毀。

        京東超市介紹,其已啟用品質實驗室,將衛生巾、紙尿褲、一次性內褲等產品的日常抽檢頻次提升至最高級,并加強這幾類商品入京東倉庫的查驗力度。為穩定消費者對產品的信心,提供消費指引,京東超市還首次發布了“品質金榜”排行榜,所有上榜商品均要經過數據篩選、品質檢測的雙重審核。

        據介紹,京東超市成立于2014年,已組成由30位品控專家與上百位一線質檢員組成的專業隊伍,并建立從源頭產地、上游工廠到消費者的全鏈條商品品質控制體系。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2025-03-19 19:15:00資訊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190.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19/67daa7d7ad1d9.png
華聞集團涉虛增營收逾4億 核心管理層集體領罰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154.html

        3月16日晚間,華聞集團(000793.SZ)披露收到海南證監局《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揭開其通過濫用會計政策虛增營收的造假路徑。監管文件顯示,2021-2022年間,華聞集團通過濫用總額法核算互聯網廣告代充值業務,累計虛增營收達4.22億元,公司及相關高管層面臨總計620萬元罰單。

        經查明,華聞集團采用總額法確認子公司北京國廣光榮廣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廣光榮)、天津掌視廣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展的互聯網廣告代充值業務收入,不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財會〔2017〕22號)第三十四條有關規定,造成虛增營業收入、營業成本,進而導致華聞集團披露的2021年年度報告、2022年半年度報告、2022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其中,華聞集團2021年年度報告虛增營業收入1.83億元,虛增營業成本1.83億元;2022年半年度報告虛增營業收入5973.61萬元,虛增營業成本5973.61萬元;2022年年度報告虛增營業收入1.79億元,虛增營業成本1.79億元。華聞集團2021年年度報告、2022年半年度報告、2022年年度報告虛增營業收入金額分別占當期披露營業收入的18.15%、15.86%、23.62%。

        監管調查認定,以時任董事長、總裁汪方懷為核心的管理層存在集體失職。最終,海南證監局擬決定,對華聞集團給予警告,并處以250萬元罰款;對汪方懷處以120萬元罰款;對時任副總裁、董事會秘書、董事、總裁金日處以100萬元罰款;對時任副總裁、國廣光榮董事長張小勇處以100萬元罰款;對時任財務總監汪波處以50萬元罰款,且對上述主要責任人員均給予警告。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處罰創下海南轄區近三年信披違規案件新高。

        當天,華聞集團還發布了關于公司股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暨停復牌的公告。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4年修訂)》第9.8.1條第(八)項、第9.1.5條以及新舊規則適用的銜接安排第七條,公司股票將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公司股票于2025年3月17日停牌1天,將于2025年3月18日開市起復牌。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后股票簡稱由“華聞集團”變更為“ST華聞”,日漲跌幅限制為5%。

]]>
2025-03-17 15:51:00資訊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154.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17/67d7d5311f44e.png
微盟集團陷電銷亂象宣稱自查自糾 九年半虧60億騰訊大幅減持套現6億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151.html

        翻新衛生巾、紙尿褲被二次銷售,一次性內褲徒手制作不滅菌,保水蝦仁,電子簽高利貸“砍頭息”……今年的央視“3·15”晚會曝光了一系列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數字經濟等領域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

        長江商報注意到,這些亂象間接涉及多家上市公司,百亞股份、穩健醫療、微盟、兌吧等公司被點名。這些企業本應是行業標桿,卻因關聯事件讓人大跌眼鏡。

        “3·15”的意義不止于曝光,更在于督促各方筑牢防線。企業需擔起社會責任,嚴守質量與道德紅線;監管部門要強化監督,加大懲處;消費者也應增強維權意識。唯有多方攜手,才能讓市場告別亂象,讓消費者權益得到真正守護 ,讓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早日到來。

        2025年央視“3·15”晚會曝光操縱騷擾電話亂象,港股上市公司微盟集團(02013.HK)卷入其中。

        被點名的上海銷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微盟集團孵化的數字化銷售解決方案提供商,微盟集團為其第一大股東,間接持股約34.80%。

        微盟集團回應稱,已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調查組,全面開展自查自糾工作。

        微盟集團是微信上的中小企業第三方服務供應商之一,2019年在港交所上市,被稱為“新經濟SaaS第一股”。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微盟集團經營業績慘淡。2024年上半年,公司虧損5.51億元。2015年以來,公司累計虧損60.17億元。而曾大力扶持微盟集團的騰訊控股也尋求撤退。2025年1月3日、6日,騰訊控股通過其控制的實體合計減持公司股份約1.84億股,持股比降至2.94%,套現近6億元。

        銷氪官方賬號被停用

        微盟集團卷入電話黑產亂象,將遭到嚴厲打擊。

        騷擾電話誰在打?今年“3·15”晚會曝光,AI外呼機器人成騷擾電話幫兇,上海銷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銷氪”)、上海智優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被點名。

        天眼查顯示,上海銷氪成立于2019年11月,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從事信息科技、手機智能軟件科技、通信科技、計算機軟硬件科技、網絡科技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技術咨詢等。

        上海銷氪由上海微盟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目前,其持股比約為34.7955%,其還通過上海盟氪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間接持有少量權益,其最終受益股份比例為34.92%。

        上海銷氪的主要人員有3名,包括執行董事李皓、監事白芳、財務負責人黃玉璽。

        黃玉璽還擔任巧米電子商務(上海)有限公司、傲倫商貿(上海)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并在上海緹盟普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盟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擔任高管。

        股權穿透后,上海盟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微盟科技香港間接全資持有。黃玉璽擔任董事的西安盟友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盟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其30%股權,股權穿透后,微盟科技香港持有上海盟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

        微盟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系微盟集團全資子公司。由此可見,微盟集團與上海銷氪關系密切。

        目前,上海銷氪官方公眾號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已被停止使用。

        3月16日早間,上海銷氪官方發布聲明稱,高度重視“3·15”晚會上曝光問題,即日起對所有智能外呼相關業務開展全面的自查自糾工作,直至相關業務完全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同時將全力配合相關部門的調查、治理工作。

        微盟集團回應稱,已經關注到相關報道,已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調查組,緊急聯系上海銷氪業務負責人與代理商,全面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公司正全力配合屬地工商管理等相關部門的調查工作,后續將及時向公眾通報整改進展。

        騰訊持股比降至2.94%

        2019年,微盟集團登陸港股市場,成為“新經濟SaaS第一股”。官網稱,微盟集團是中國的云端商業及營銷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于為商家提供去中心化的數字化轉型SaaS產品及全鏈路增長服務。而微盟集團對騰訊生態高度依賴。

        公開信息顯示,微盟集團的每一步發展,幾乎與微信的商業化同步。2013年,微信開啟商業化進程,將目光瞄準電商領域。微盟集團看到了微信渠道流量變現能力,定位SaaS服務,基于微信為企業提供開發、運營、推廣一體化解決方案。微信小程序上線,微盟集團又成為第一批小程序開發、服務商。

        騰訊控股也曾大力扶持微盟集團,多次參與其融資。截至2024年6月末,騰訊方面共計持有微盟集團9.65%的股份。

        不過,微盟集團的經營業績欠佳。2019年至2023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4.37億元、19.69億元、26.86億元、18.39億元、22.30億元。難看的是歸母凈利潤。同期,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12億、-11.57億元、-7.83億元、-18.29億元、-7.58億元。

        2024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8.67億元,同比下降28.29%;歸母凈利潤為虧損5.51億元,同比擴大21.79%。

        Wind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4年上半年,九年半時間,公司累計虧損60.17億元。

        曾經鼎力相助的騰訊控股也尋求撤退。2025年1月3日、6日,騰訊控股通過其控制的實體合計減持了公司約1.84億股股份,持股比下降至2.94%,套現近6億元。

        持續虧損且卷入電銷風波中的微盟集團,未來將走向何方?

]]>
2025-03-17 15:25:00資訊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151.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17/67d7cf873ed4d.jpg
盛迪嘉支付因五項違規被罰737萬 相關負責人亦被罰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110.html

        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最新披露的一紙支付罰單,將廣東盛迪嘉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盛迪嘉支付”)推上風口浪尖。因存在“違反商戶管理規定”等5項違法行為,盛迪嘉支付被罰737萬元。同時,時任盛迪嘉支付總經理曾某洪被給予警告,并處罰款23.5萬元。

        從行政處罰決定信息公示表來看,盛迪嘉支付存在“違反商戶管理規定;違反清算管理規定;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或者為客戶開立匿名賬戶、假名賬戶”等5項違法行為。

        就此次被罰具體事由以及整改情況,記者聯系盛迪嘉支付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應。

        官網顯示,盛迪嘉支付成立于2013年,于2014年取得支付許可證。當前公司業務類型為儲值賬戶運營Ⅰ類(原互聯網支付)、支付交易處理Ⅰ類(原銀行卡收單),后者業務覆蓋范圍為廣東省、北京市、上海市、海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2025年1月,其注冊資本增資至2.2億元。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盛迪嘉支付此次遭遇的大額處罰,反映其在收單等支付業務存在較為嚴重的漏洞,“雙罰制”的落實也表明其內控防線存在短板,根據機構違規事由來看,反洗錢、商戶真實性及賬戶交易等依舊是監管工作的重點。

        今年以來,已有10余家支付機構被監管部門處罰,其中千萬級罰單2張。蘇筱芮建議支付機構及時梳理及研判當前合規形勢,認真汲取同業機構的經驗跟教訓,將合規工作落實到支付業務的各流程環節,筑牢合規工作及反洗錢工作的業務防線

]]>
2025-03-13 15:16:00資訊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110.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13/67d287209d2bb.png
聚焦房企業績:受困高價地,六成房企2024年預計虧損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105.html

        2024年,盈利與否已是房企的一道關鍵分水嶺。統計顯示,截至目前,A股、港股中共90家內地房企預告2024年全年業績,僅有三成預計尚能盈利,而虧損者的數量則是前者的兩倍,部分房企全年虧損更超過百億。

        從盈利的金額來看,在上述90家房企中,預計盈利金額超過10億元的房企只有5家,其中,龍湖集團、保利發展兩家房企在報告期內凈利潤有望在50億元以上。

        梳理公告發現,本期房企整體利潤下滑、虧損的主要原因為,2022年前的高溢價地塊進入結算周期,導致房地產開發業務毛利率顯著下降。

        該種說法并非無跡可尋。據克而瑞統計數據,2019年-2021年上半年的近三年間,是房企擴張意愿最強烈的階段,土地市場高價地頻出,同一地塊內樓板價的紀錄持續刷新,其中,尤以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為最,據克而瑞進一步的梳理,64%的高價地塊均產生于這一時間段。

        不僅虧損的房企,實現盈利的房企亦受限于此。以龍湖為例,根據公告,龍湖集團預計2024年本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將下降約20%,原因亦為開發業務的結算收入及結算毛利率下降所致。

        在中銀國際看來,由于房價調整幅度超過預期,預計龍湖繼續保持民營房企中最好的基本面之一,經營性利潤將實現雙位數增長,并貢獻了其大部分利潤,并且由于能夠獲得經營性物業貸款,財務風險大大降低。

        梳理發現,多數機構認為,隨著歷史包袱持續消化,房企業績有望逐漸走出底部。中金公司表示,在2026年伴隨貨值結構改善,毛利率可能開始修復,但結算規模料有所下行。預計未來1-2年地產企業總體業績基調仍在于消化歷史包袱,但2025年開始恢復強度的企業或有望在2026年-2027年開始率先呈現出業績彈性。

]]>
2025-03-13 14:54:00資訊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105.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13/67d282e9e1f55.png
藥店行業洗牌加速,探索新模式成生存關鍵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084.html

        近年來,藥店行業經歷了從門店數量暴增到閉店率持續上升的劇變,行業洗牌加速。據統計,去年約有4萬家藥店關門,中小連鎖藥店和新店首當其沖。市場飽和、監管趨嚴及線上藥店的競爭,使傳統藥店面臨嚴峻挑戰。

        在這場寒冬中,大型連鎖藥店開始“收縮”戰線,關閉虧損門店,探索新的盈利模式。通過供應鏈優勢、差異化經營及多元化商品結構,部分藥店實現了業績增長,如“藥店+醫生坐診”或“藥店+健康產品”等模式備受青睞。

        然而,行業困境依舊凸顯。業內預計,還有20%的中小藥店將面臨淘汰。藥店行業需加快轉型步伐,創新經營模式,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發展。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藥品零售相關企業超108.9萬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2.3萬余家,從企業注冊數量趨勢來看,2020到2022年漲勢平穩,僅2022年有小幅下降,2023年則迎來高速增長,并達到頂峰,為超過14.1萬家。

        從區域分布來看,廣東省、山東省、四川省藥品零售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前列,三個省市數量總和超過27萬余家,占企業總數的24.8%。排在其后的是河南省和江蘇省。

        此外,通過天眼查天眼風險和深度風險來看,涉及司法案件的藥品零售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1.78%。

]]>
2025-03-12 11:08:00資訊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084.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12/67d0fb4d58c2a.png
券商年內發債“補血”近1900億元 把握低利率機遇夯實資本實力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072.html

        作為資本密集型行業,券商通過發行債券積極補充資本金,能夠有力支持其經營發展。近期,多家券商積極發債“補血”,同時,東方證券等券商近日百億元級別大額發債額度獲批。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截至3月10日(按發行起始日計),券商已合計發行債券近1900億元,其中4家券商已發債超1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券商在積極發債融資、提升資本實力的同時,還逐漸加強對發債計劃和規模的管理,注重穩健發展。

        4家券商年內發債超百億元

        近日,東方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批復,同意公司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面值總額不超過150億元短期公司債券的注冊申請。同時,東方證券還獲批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面值總額不超過100億元永續次級公司債券。

        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3月10日,已有44家券商合計發行了113只債券,發行規模合計達1890.68億元,同比下降8.6%。具體來看,券商已發行證券公司債64只,發行規模為1244.1億元;發行證券公司次級債19只,發行規模為213.58億元;發行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30只,發行規模為433億元。

        由于次級債中的永續次級債發行難度較大,上述19只券商發行的次級債中,只有3只為永續債,發行人分別為中信證券、中信建投、長江證券。

        從單家券商發債情況來看,今年以來,上述44家已發行債券的券商中,有4家券商的發債規模超過100億元,其中,廣發證券發債規模居首,已發行債券196億元;其次是中國銀河,已發行債券184億元;華泰證券、國泰君安發債規模分別為146億元、143億元,平安證券、中信證券的發債規模也均在80億元以上。

        此外,券商也正積極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資源配置能力,開拓融資渠道。境外發債方面,今年以來(按起息日計),已有3家券商在境外發行了12只債券,規模合計為9.2億美元。

        融資成本持續走低

        從募資用途來看,券商發行債券募集的資金主要用于償還到期債務、調整公司債務結構、滿足公司業務運營需要、補充公司流動資金等用途。

        “在當前行業競爭加劇、市場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充足的資本金對券商的經營發展而言尤為關鍵。”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研究員卜益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逐步深化和行業集中度的提升,資本實力已成為券商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在監管層和市場競爭均對券商的資本充足率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發債成為券商增強資本實力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當前,證券行業正從傳統的通道業務向財富管理、衍生品交易等高附加值業務轉型,充足的資金支持有利于券商抓住市場機遇,擴大創新型業務規模。

        從券商發債融資的成本來看,據記者梳理,今年以來,券商發行證券公司債的平均票面利率為1.97%,低于去年同期的2.69%;發行證券公司次級債的平均票面利率為2.35%,低于去年同期的3.12%;發行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的平均票面利率為1.92%,低于去年同期的2.42%。

        “對券商而言,發債融資具備多方面優點。在當前利率環境下,發債融資成本處于歷史低位。同時,與股權融資相比,發債不會稀釋股東權益。通過發債融資,券商能夠優化資本結構,降低對高成本融資渠道的依賴,從而降低整體融資成本。此外,發債融資還可以改善券商的資產負債期限匹配,增強財務穩健性。”卜益力進一步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業走資本節約型道路的政策號召下,更加審慎合理地確定融資規模、加強對債券發行的規劃和風險管理正成為行業趨勢。

        在此方面,東北證券表示,公司建立了基于現金流變動和流動性變化的雙支柱分析框架和多情景負債融資規劃體系,不斷完善融資規劃預期管理,為公司發債融資提供有效支持。紅塔證券也不斷優化“四位一體”的資產負債管理體系,將資產負債管理、預算管理、風險管理與考核管理有機融合,持續優化負債結構,力爭降低公司負債成本,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確保財務穩健發展。

]]>
2025-03-11 10:52:00資訊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072.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11/67cfaae454315.png
51%股權將被司法拍賣 持續虧損的亞太財險能否獲“買方”青睞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010.html

        亞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太財險”)過半股權將被拍賣。3月3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近日,京東司法拍賣平臺信息顯示,武漢中央商務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中央商務區”)持有的亞太財險51%股權被拆分為三筆拍賣,合計起拍價約9.57億元,開拍時間為3月31日10點。

        在業內人士看來,后續,如果新的股東成功加入,能夠為亞太財險帶來一定的資金融通和業務資源,或能夠緩解當前困境。不過,如今保險行業整體競爭激烈,因此成交可能面臨一定難度。事實上,“打鐵還需自身硬”,保險公司除了選擇商業信譽好、資金實力雄厚的股東,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強內部監督與制衡,制定好風險監測預警預防以及化解機制等同樣重要。

        51%股權已“上鏈接”

        目前,京東司法拍賣平臺信息顯示,武漢中央商務區持有的亞太財險共計51%的股權將被司法拍賣,并拆分為三筆。

        具體而言,開拍時間為3月31日,合計起拍價約9.57億元。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三筆股權的司法拍賣項目合計已有近千次圍觀。

        進一步來看,武漢中央商務區是亞太財險的控股股東,其背后的“泛海系”深陷債務危機。而在監管披露的重大違法違規股東名單中,武漢中央商務區也赫然在列。

        針對三筆股權將于本月底“開拍”,亞太財險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將密切關注拍賣進展,并將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公開披露程序。

        南開大學亞太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金融機構治理研究室主任郝臣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司法拍賣通常意味著公司面臨著更加嚴重的財務問題。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認為,股權司法拍賣,實質上是一種股權轉讓的形式,其中所涉主體的利益關系錯綜龐雜,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股權所在公司的經營活動及其他股東的權利。“泛海系”債務違約導致其持有的核心資產被強制處置,說明原股東資金鏈斷裂,無法維持對公司的控制權,導致資產被迫變現。

        此外,亞太財險的前四大股東合計的98.32%股權均出現了被凍結或被質押的情況。該公司對此表示,由于公司是獨立的法人機構,股東股權凍結、質押不會影響正常經營。

        “亞太財險51%股權的司法拍賣,不僅是公司控制權的轉移,更是其控股股東深陷債務危機的直接后果,意味著公司治理風險的顯性化。”郝臣也表示,股權拆分拍賣雖然可以降低單筆資金的門檻,但高比例質押凍結疊加公司經營狀況的持續惡化,將顯著抑制市場的興趣。

        近年來,股權司法拍賣案例頻現,可能否順利尋得買家充滿不確定性。在郝臣看來,首先,亞太財險前四大股東的股權均被凍結或質押,股權結構的復雜性可能影響潛在買家的決策。其次,亞太財險近八年來的財務表現不穩定,尤其是近幾年還出現了大額虧損,使潛在買家對其未來盈利能力持謹慎或懷疑態度。再次,當前中小財險公司普遍面臨車險業務受頭部擠壓、綜合成本率高企等行業問題,進一步增加了股權拍賣的成交難度。最后,新股東需要符合監管的要求,要具備足夠的資金實力和良好的信譽,且近年來股權監管進一步趨嚴,這也增加了股權交易的難度。

        兩年合計虧損超10億元

        亞太財險由“民安財產保險有限公司”更名而來,經營范圍包括財產損失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短期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等業務。

        從業績一端來看,2017—2020年該公司曾連續四年盈利,但2021年起業績坐上了“過山車”,當年虧4.96億元,2022年短暫盈利0.52億元后,2023年再度陷入虧損。

        2024年亞太財險凈虧損3.06億元,在非上市財險公司虧損榜排名靠前。結合2023年虧損7.06億元,兩年累計虧損超10億元。

        對于公司2024年的經營業績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響,亞太財險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是2024年國內經濟持續低迷,市場增速放緩,資本市場波動較大,投資收益受到一定影響。二是行業市場競爭加劇、利潤下降,保險業馬太效應顯現,中小型保險公司的發展受到了一定限制和挑戰。為了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和監管政策的要求,亞太財險不以規模為導向,以效益為先,積極進行內部調整,包括優化業務結構、加強風險管理、提升服務質量等方面。三是2024年極端天氣頻發,區域性暴雨、臺風等自然災害不斷,交通事故顯著增加,公司積極履行賠付責任,保障客戶生命財產安全。

        “2025年,亞太財險將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和公司戰略,不斷調整和優化業務結構,提高業務質量和盈利能力;加強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推動業務流程再造和產品服務創新,提升客戶體驗和運營效率;持續加強風險管理和合規建設,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制和合規機制,提高風險識別和應對能力,確保公司穩健運營和可持續發展。”針對2025年的發力重點,該公司如是表示。

        財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是衡量其承保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由綜合賠付率與綜合費用率相加得出,若超過100%則意味著承保虧損,反之則盈利。2024年,亞太財險的綜合成本率達106%,承保端持續承壓。

        對此,該公司表示,2024年,極端天氣頻發,區域性暴雨、臺風等自然災害不斷,交通事故顯著增加;新能源車險業務由于車輛維修成本高、出險頻率較傳統燃油車更高,公司賠付支出顯著增長等原因對公司綜合成本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為此,2025年公司將做好深化精準定價與風險管控,‌‌科技賦能降本增效,優化業務結構與資源配置,以及‌強化成本精細化管理等措施優化降低綜合成本率。

        不可忽視的公司治理

        需要關注的是,亞太財險核心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2024年四季度末,該公司核心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06.02%,較上季度下降24.38個百分點。

        金融監管總局近日發布的信息顯示,2024年四季度末,財產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8.5%,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09.2%。

        針對公司在提高償付能力充足率方面將采取哪些舉措,亞太財險表示,一是積極洽談戰略投資者,有序推進引戰工作;二是持續優化業務結構‌加強業務風險管控,‌強化風險篩選與定價能力‌,持續改善經營效益‌;三是加速數字化轉型,通過科技賦能提升服務效率降低成本;四是在穩健合規前提下調整資產配置策略,‌提升投資資產收益。

        該公司近年來在償付能力報告中頻頻提及持續推進“引戰”工作,積極接洽符合監管導向和公司戰略方向的投資者。

        “關于亞太財險的‘引戰’工作,由于具體接洽的投資者信息涉及商業機密,需以公司未來公開信息披露為準。”不過,該公司同時也表示,在推進“引戰”工作中,亞太財險通常會優先考慮符合監管要求、具備良好市場聲譽以及與公司戰略目標一致的潛在投資者。

        在股東治理層面,其既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良好公司治理的基石。郝臣基于此表示,一是,險企在設立之初就要做好股東和股權方面的治理安排,從源頭上防范股東治理風險的累積;二是,嚴格股東準入,避免“資本空轉”型股東入場,要積極引入長期或耐心資本;三是,建立壓力測試常態化機制,針對股東流動性風險設置觸發閾值,如股權質押超30%即啟動應急預案,規避最后司法拍賣所帶來的治理風險。

        如果亞太財險后續迎來新股東,在治理方面如何尋求破局的關鍵?在郝臣看來,一是,新股東入場后需以“制度重構”替代“簡單輸血”,在監管規則下合規運作;二是,在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實施的大背景下,強化董事會下的關聯交易委員會或審計委員會的職能,防范不當關聯交易等利益輸送行為的發生;三是,嵌入ESG治理框架,將股東穩定性、經營合規性納入董事、高管的考核,倒逼長期主義經營,實現險企的可持續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亞太財險困境折射出部分中小財險公司面臨的普遍難題。一方面,車險業務受頭部擠壓,綜合成本率高企;另一方面,疊加股東治理缺陷,導致盈利與償付能力承壓。優化業務結構雖然成一大方向,但股權動蕩加之合規層面頻出問題或延緩轉型進程。

        郝臣表示,亞太財險增資擴股與戰略調整的核心困境在于股東治理僵局與行業競爭加劇的雙重夾擊。首先,公司前四大股東持有的98.32%股權被凍結或質押,導致傳統增資路徑受到明顯影響。其次,公司近幾年的高額虧損及車險業務承保惡化,使得外部投資者面臨“輸血即虧損”的估值邏輯悖論。最后,轉型的技術壁壘及行業馬太效應將進一步壓縮中小險企的戰略騰挪空間。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我國監管機構歷來重視對保險公司股東資質和行為的監管,持續推進“引戰”工作過程中需嚴格依規開展,合規是所有險企治理、管理和經營行為的底線。

]]>
2025-03-04 13:44:00資訊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010.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04/67c69468ac247.png
英偉達股價大跌源于砍單傳聞?郭明錤力挺:是市場誤讀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005.html

        財聯社3月4日訊(編輯 馬蘭)雖然英偉達上周的財報超過市場預期,但市場的擔憂如影隨形。

        日前,有供應鏈消息人士傳言稱,業內對英偉達CoWoS的訂單削減感到疑慮。還有報道稱,隨著英偉達Hopper GPU接近生命周期的末期,其先進封裝訂單可能逐漸減少。

        周一,受到消息影響,英偉達股價下跌高達8.69%,反映出市場對人工智能需求波動的擔憂。

        此前,英偉達代工廠臺積電曾因產能限制,一度考慮外包CoWoS-S/R的訂單,但最后無疾而終。現在,臺積電據悉已經沒有這一緊迫感,這讓業內預計封裝訂單將減少。

        消息指出,英偉達在臺積電的CoWoS晶圓訂單已經從40多萬片減少到38萬片。CoWoS工藝對英偉達的人工智能芯片生產至關重要,因為這種工藝能夠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和更低的功耗,特別適合需要高性能、高效率計算的應用,例如HPC和AI。

        然而,知名科技分析師郭明錤指出,這些傳言很可能只是市場對英偉達生產戰略的誤讀。新產線

        郭明錤表示,一些市場參與者高估了臺積電的CoWoS產能,并將英偉達從B200系列GPU向B300系列GPU的快速過渡誤解讀為訂單減少的跡象。

        他補充稱,英偉達在臺積電今年的CoWoS訂單約為37萬片,且臺積電的CoWoS擴張計劃保持不變,目標是在2025年12月每月產出約7萬片。

        他強調,臺積電始終對產能擴張采取高度謹慎的態度,除非短期內出現戲劇性的行業逆轉,否則市場不太可能看到英偉達大幅減少訂單的情況。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也在隨后辟謠稱,不會削減CoWoS封裝訂單,數字變化原因僅與轉向Blackwell生產有關。因為Blackwell使用的是CoWoS-L技術,意味著行業正在轉向新的生產線,從而導致產量下降。

]]>
2025-03-04 11:24:00資訊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7005.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04/67c6729ad6632.jpg
支付機構收年內第二張超千萬罰單 匯聚支付被罰沒1061萬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6997.html

        央行分支機構再對支付機構開出超千萬罰單。

        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近日公布的行政處罰決定信息公示表顯示,廣州市匯聚支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因違反特約商戶管理規定、違反支付賬戶管理規定、違反有關清算管理規定、違反有關支付機構管理規定被警告、通報批評,沒收違法所得1809421.15元,并處罰款8808366.15元。匯聚支付罰沒共計超1061萬元。

        同時,時任廣州市匯聚支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國因違反支付賬戶管理規定、違反有關清算管理規定被警告,并處罰款57萬元。時任廣州市匯聚支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峰因違反有關支付機構管理規定,被警告、通報批評,并處罰款50萬元。

        匯聚支付于2014年7月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并于2019年7月成功續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互聯網支付業務。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管條例實施細則落地后,目前,匯聚支付的業務類型為儲值賬戶運營Ⅰ類,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有效期為2024年7月9日(過渡期至2025年7月9日)。

        這是今年央行分支機構對支付機構開出的第二張超千萬元罰單。

        1月27日,央行北京市分行公布的行政處罰決定信息公示表(銀京罰決字〔2025〕17號、18號、19號)顯示,北京雅酷時空信息交換技術有限公司因八項違法行為類型被警告,沒收違法所得475.161217萬元,并處罰款724.075872萬元,罰沒共計1199.237089萬元。

        上述八項違法行為類型分別為未落實交易信息真實、完整、可追溯的要求;交易信息設置及上送不規范;支付接口管理不規范;違規提供T+0結算服務;違規進行支付賬戶到銀行賬戶非同名劃轉;未落實外包管理相關規定;未按規定將手續費收入計提至特定自有資金賬戶;未按規定留存商戶入網協議。

        同時,胡某正(時任北京雅酷時空信息交換技術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徐某(時任北京雅酷時空信息交換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被警告,并分別處罰款20萬元和10萬元。

        北京雅酷時空信息交換技術有限公司2011年12月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目前,其業務類型為儲值賬戶運營Ⅰ類、儲值賬戶運營Ⅱ類(北京市、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

]]>
2025-03-04 10:08:00資訊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3/166997.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3-04/67c6616c66704.png
*ST博信因連續市值低迷觸發強制退市,3月5日將終止上市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2/166965.html

        繼連續市值低迷后,ST博信將面臨退市的命運。根據公司最新公告,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于2月27日作出決定,由于ST博信股票自2024年12月19日至2025年1月16日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總市值均低于5億元,觸發了相關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形。據此,*ST博信股票將于2025年3月5日正式終止上市并摘牌。

        根據《股票上市規則》的相關規定,交易類強制退市公司股票不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上交所將在公告上市公司股票終止上市決定之日后5個交易日內對其予以摘牌。*ST博信股票終止上市后,公司應立即安排股票轉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等證券交易場所進行股份轉讓相關事宜,確保股票在摘牌之日起45個交易日內可以轉讓。

        *ST博信的退市風險早有預兆。2024年4月30日,因2023年度經審計的期末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負值,公司股票交易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博信股份”變更為“*ST博信”。此外,*ST博信在1月16日晚間披露的2024年年度業績預告中也提到了可能觸發的財務類強制退市情形。

        業績預告顯示,*ST博信預計2024年年度實現營業收入在8000萬元到1億元之間,但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的營業收入僅為7200萬元到9900萬元,低于3億元。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為-5800萬元到-2900萬元,扣非凈利潤為-7900萬元到-4000萬元,預計2024年末凈資產為-7700萬元到-3900萬元。

        對于業績預虧,*ST博信解釋稱,主要是由于公司資源有限,同時為了控制經營風險,對智能硬件及其衍生產品業務實施了業務收縮戰略,導致業務規模縮減。此外,風電行業和城市基建的投資建設復蘇緩慢,市場需求不及預期,加上供給端競爭激烈,使得設備租賃業務收入規模下降,綜合導致經營效益下降。

        公開資料顯示,*ST博信成立于1993年,1997年6月在上交所上市。公司主要從事裝備綜合服務業務、智能硬件及其衍生產品以及商品貿易業務。主要產品和服務包括風電安裝設備、城市基建設備、自有智能硬件及其衍生產品、其他品牌智能終端和硬件產品的代理、建筑工程物資貿易業務。

        目前,*ST博信股票處于停牌狀態,停牌前股價為0.92元/股。隨著3月5日的到來,*ST博信將正式告別A股市場。

]]>
2025-02-28 10:34:00資訊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2/166965.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2-28/67c121781159f.png
違反信披規定 泰林生物及時任董事長葉大林等人被警示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2/166943.html

        中國網財經2月26日訊 2月25日晚間,泰林生物(300813.SZ)公告稱,因違反信披規定,其及相關責任人收到浙江證監局下發的《警示函》。

        公告顯示,浙江證監局在現場檢查中發現泰林生物存在部分募投項目產能不足、自建項目用地變更、對合資公司暫停投資的情況未及時披露等問題。

        其上述行為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三條、第五條的規定。時任董事長葉大林、財務總監兼董事會秘書葉星月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四條的規定。

        鑒于此,浙江證監局決定對泰林生物、葉大林、葉星月分別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泰林生物表示,本次收到警示函事項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的經營活動。公司將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資料顯示,泰林生物主營業務為微生物檢測與控制技術系統產品、有機物分析儀器等制藥裝備的研發、制造和銷售。

]]>
2025-02-26 13:49:00資訊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2/166943.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2-26/67beac3413f6c.png
緊盯退市指標“紅線” 監管部門細究上市公司營收“虛實”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2/166938.html

        隨著2024年度業績預告的披露,一些A股上市公司去年的經營業績狀況也日趨明朗化。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根據相關公司“估算”的經營業績情況,監管部門對其中的財務類退市指標尤為關注,特別是預計營業收入“踩線”超過3億元的主板虧損公司,更是重點關注對象。

        近日,莫高股份、沐邦高科、中廣天擇、ST起步等多家上市公司收到監管工作函,函件要求相關公司逐條對照《財務類退市指標:營業收入扣除》有關規定,全面說明是否存在應扣除收入未按規定扣除的情況。

        “監管部門的這一舉措,有助于堵住財務操作中的漏洞,防止企業通過虛增收入‘保殼’。”有市場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監管問詢的深入,將促使上市公司更加注重財務的透明度和規范性,推動A股市場健康發展。

        “踩線”過關引關注

        2月24日晚,莫高股份公告披露,公司收到上交所對公司2024年業績預告事項的工作函。鑒于2024年財務數據對公司及投資者具有較大影響,上交所要求莫高股份區分主要產品和業務披露2024年營業收入情況和前五大供應商和客戶的交易內容等。

        1月17日,莫高股份業績預虧公告顯示,公司預計2024年凈利潤虧損4500萬元至6000萬元;預計實現營業收入3.3億元至3.5億元,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的營業收入為3.15億元至3.3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2024年年報是退市新規發布后首個適用的年度報告。此前,滬深交易所修訂并發布新《股票上市規則》,進一步收緊財務類退市指標,將主板虧損公司營業收入指標從1億元調高至3億元。

        根據退市新規,若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利潤總額、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三者孰低為負值,且扣除后的營業收入低于3億元”,則公司股票交易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監管部門對財務類退市指標高度關注,尤其緊盯3億元指標“紅線”。上交所在工作函中要求莫高股份,逐條對照《財務類退市指標:營業收入扣除》有關規定,說明公司相關業務是否為新增貿易業務、交易價格是否公允、是否存在與主營業務無關或不具備商業實質等情形。

        同樣因營業收入“踩線”而被監管追問的還有ST起步、沐邦高科、中廣天擇等多家上市公司。例如,業績連年虧損的ST起步1月24日披露,2024年公司預計實現營收3.1億元至3.5億元,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的營收為3億元至3.4億元。

        上交所向ST起步下發監管工作函,要求公司結合《財務類退市指標:營業收入扣除》相關規定,說明營業收入扣除相關情況,包括但不限于扣除項目、金額、相關業務開展情況及扣除原因等,并說明是否存在其他應當扣除尚未扣除的情況,并充分提示相關風險。

        再看沐邦高科。1月23日晚公司發布業績預虧公告稱,2024年預計實現營收3.3億元至3.5億元,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后,營收為3.1億元至3.3億元。

        上交所發問詢函稱,公司年度業績預計出現大幅虧損,且與《股票上市規則》第9.3.2條“凈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于3億元”的退市風險警示情形較為接近。問詢函要求沐邦高科進一步補充說明營業收入、銷售退回、營業收入扣除等相關情況。最新進展顯示,沐邦高科對上述問詢函尚在“延期回復”中。

        詳細追問“存疑”指標

        記者梳理相關監管工作函、問詢函發現,交易所多從詳細的財務指標著手,以審慎態度深入細究上市公司營收虛實。公司過往的業績表現,尤其是已披露的2023年年報和2024年三季報數據,成為監管核查的重要參考指標;交易所大多要求公司結合同行業可比公司及自身經營實際作出回應,以此來評估其財務數據的可信度與可持續性。

        例如,上交所關注到莫高股份2024年前三季度降解材料和地膜業務收入較2023年大幅增長事項。數據顯示,莫高股份前三季度前述業務收入分別較往年同期增長3250萬元、4852萬元。其中,公司與主要客戶山東道恩、揚州惠通、甘肅宏遠的交易金額分別為3116.79萬元、1928.91萬元、1401.69萬元。

        工作函要求莫高股份披露與前述主要客戶的銷售合同主要條款,相關產品的定價政策,并對比公開市場價格,說明相關交易是否具備商業實質;同時結合產品下游應用領域、主要客戶所處行業及是否具有真實需求等事項,說明2024年公司與上述主要客戶的交易金額較2023年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產品是否實現最終銷售。

        此外,莫高股份2023年年報工作函回復顯示,甘肅宏遠將其生產資料轉入新設立的甘肅莫高宏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上市公司將逐步減少對甘肅宏遠銷售地膜的規模。工作函要求莫高股份說明:甘肅宏遠已無實際生產能力的情況下,2024年公司加大向甘肅宏遠銷售地膜產品的原因及合理性。

        這已不是莫高股份首次被關注。早在2024年三季報披露后,莫高股份就曾被交易所質疑營收“有水分”,其中包括對公司降解材料、膜袋業務突然爆發的疑慮。2024年6月下旬,公司還因信息披露存在問題,包括對客戶銷售金額、供應商采購金額披露錯誤等,受到監管部門處罰。

        再看ST起步。2024年前三季度,ST起步營收僅1.78億元;公司預計2024年實現營收3.1億元至3.5億元。上交所在監管工作函中詳細追問公司2024年全年及第四季度營業收入的具體構成情況,公司前十大客戶及供應商的名稱、業務往來內容、交易金額等等。

        事實上,信息披露違規似乎已成為ST起步的“頑疾”。2024年11月,公司就曾公告,浙江證監局在日常監管和現場檢查中發現,公司存在業績預告相關信息披露不準確、更正不及時,以及未按規定審議并披露相應年度與部分關聯方的關聯交易等違規情形,并據此對公司及相關人員、公司時任控股股東等主體出具警示函。

        而ST起步此次對監管工作函的回復顯示,目前公司總債務規模接近7億元,可流動現金僅約2000萬元,短期內面臨較大的償債壓力,此外,由于公司財務造假被處罰、存在多起未判決的訴訟及仲裁、銀行賬戶被凍結等負面因素,存在流動性風險與持續經營能力相關的不確定性風險。

        在業內人士看來,監管部門對財務類退市指標的嚴格核查,有助于遏制企業通過財務操作“保殼”的行為,而從過往案例來看,細致追問的背后,也暴露出部分上市公司在治理、合規及風險管理方面的深層次問題。未來,隨著監管力度的進一步加強,一些“問題公司”也將面臨更大的退市壓力,市場生態有望逐步優化。對于投資者而言,此類公司的高風險特征明顯,在投資決策方面需謹慎。

]]>
2025-02-26 10:32:00資訊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2/166938.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2-26/67be7de19de40.png
兩部門向市場傳遞鮮明信號 全鏈條合力打擊證券違法犯罪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2/166915.html

        2月21日,中國證監會與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8宗證券違法犯罪指導性案例(4宗證券刑事犯罪案例和4宗證券行政違法案例)。兩部門介紹了近年來我國打擊證券違法犯罪的新特點,以指導性案例明確法律適用規則,劃清底線,給市場各方敲響警鐘,彰顯證券執法和刑事司法全鏈條合力打擊證券違法犯罪的態度和決心。

        筆者認為,此次新聞發布會向市場傳遞四大鮮明信號:

        一是持續加大證券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全鏈條追責遏制潛在違法行為。隨著新證券法和刑法修正案(十一)先后實施,資本市場違法犯罪成本已大幅提升,證監會發布的4宗證券行政違法案例中,2宗都是適用新證券法懲處的重大財務造假案例。與此同時,相關部門執法力度提升,辦案數據是最直接的體現。據公開數據統計,2024年,證監會辦理各類案件739件,同比增長3.07%,作出處罰決定592份,同比增長9.83%,罰沒款153億元,同比增長139.47%。另外,2022年至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證券犯罪366件1011人,起訴案件數、人數年均增長30.5%、16%。

        對于財務造假、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證券市場重點打擊領域,監管部門與時俱進,破解違法犯罪新手段,更加強調全鏈條追責。在財務造假領域,組織、指揮造假的“首惡”和配合造假、怠于履職的中介機構、第三方人員都受到了行政或刑事處罰;對于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的主犯,以及為這些犯罪行為提供配資、操盤、薦股等服務的職業團伙,檢察機關亦依法全鏈條從嚴追究刑事責任,實現全方位打擊,以遏制潛在違法犯罪行為。

        二是行刑雙向銜接機制更加健全,高效懲治證券違法犯罪。近年來,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協同,持續優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協作機制,行刑雙向銜接機制進一步完善,如去年5月份,最高檢聯合最高法、公安部、證監會印發《關于辦理證券期貨違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據證監會副主席李明介紹,移送案件在刑事程序中的落地率、實刑率、重刑率顯著提升。

        在證據適用方面,證監會和最高檢通過案例明確了經過審查和轉化的證據具有效力,有助于提高辦案質效。證監會發布的指導性案例3號明確,在刑事回轉案件的辦理中,對刑事案件依法獲取的證據,在做好相應轉換工作后,可以作為行政案件證據直接使用。最高檢發布的檢例第220號案例明確,在無法獲取原始生產經營數據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依法對行政執法證據進行審查與運用,利用科學方法還原真實生產經營場景。

        三是完善立體化追責體系,強化投資者保護。民事訴訟是立體化追責的重要一環,在加強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力度的同時,監管部門推動完善民事追責體系,注重追贓挽損,加強投資者保護。投保機構提起的代位訴訟、特別代表人訴訟幫助投資者直接獲得賠償;檢察機關則通過配合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制度機制,統一損失認定標準,刑民配合高效處置涉案財產,注重追贓挽損,多途徑來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四是“以案促治”,優化資本市場生態。8宗證券違法犯罪指導性案例既回應市場爭議,明確法律適用,還解析了欺詐發行、財務造假、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等違法犯罪行為中,各參與主體的行政責任、刑事責任,明晰違法紅線。這有助于推動上市公司提高治理水平,中介機構完善內控、提高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通過懲治違法“已然”,震懾違法“未然”,推動形成崇法守信的市場生態,為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未來,證券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將不斷完善,加大對證券期貨違法犯罪的聯合打擊力度,依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護航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在資本市場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際,行政監管與刑事司法協同發力,進一步強化監管威懾力,對于提振市場信心、保護投資者權益、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2025-02-24 15:27:00資訊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2/166915.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2-24/67bc20722bf97.png
蒙牛乳業去年凈利潤斷崖式下滑:持續并購難言成功 與伊利差距越拉越大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2/166896.html

        2月18日晚間,蒙牛乳業發布盈利預警,預計2024年凈利潤斷崖式減少99%-95%,主要受貝拉米和現代牧業虧損及商譽減值影響。

        2024年在原奶過剩、乳制品市場需求低迷的背景下,蒙牛乳業總收入也出現了下降。從上半年來看,液態奶、冰淇淋、奶粉、奶酪四大業務板塊無一幸免,收入均在下滑。

        過去幾年,蒙牛乳業不斷通過并購,進行多元化擴張,但是液體乳之外的業務與伊利差距越拉越大。隨著乳制品行業的不景氣,此前并購的標的也開始成為影響業績的“雷”。

        蒙牛2024年凈利潤斷崖式下降 子公司虧損及減值成拖累

        2月18日,蒙牛發布盈利預警,預期2024年歸母凈利潤0.5億元至2.5億元,2023年同期為48.09億元,同比減少了99%-95%。

        2024年國內乳制品市場需求低迷,消費不景氣,加上上游供過于求,導致原奶價格持續處在低位,行業內公司均受到沖擊。

        據蒙牛披露,得益于原奶價格下行,以及各種提質增效措施,2024年毛利率及經營利潤率同比在明顯提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總收入出現了下降。

        從2022年起蒙牛收入增速就開始顯著放緩,2024年為近年來首次轉負。在2024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蒙牛總裁披露,上半年蒙牛主動控制發貨節奏,清理渠道庫存并穩價盤,對銷量造成一定影響。“整個上半年,包括第三季度的市場還是比較混亂。一方面幾家頭部乳企面臨去庫存的壓力,另一方面由于原奶價格下行,一些中小企業利用低成本、低價產品去搶市場。

        與此同時,子公司的虧損及減值嚴重影響了凈利潤。

        首先是貝拉米,公告預計2024年錄得虧損,考慮其經營狀況和未來市場預期,蒙牛決定對貝拉米商譽及相關無形資產進行減值撥備,預計對業績的影響約為38億元-40億元。

        收購卡拉米是蒙牛在嬰配粉領域以及出海布局的關鍵一步,2019年12月,蒙牛以約70億元的對價收購卡拉米全部股權。這筆交易溢價達50%以上,產生了巨大的商譽。

        但是這起收購并未帶來預期的增長,收購之后貝拉米營收出現大幅下降。2021年及2022年,蒙牛接連對貝拉米計提商譽減值。

        其次是現代牧業,公告披露,由于乳牛公平值變動產生的虧損加上商譽減值導致2024年凈虧損,對于上市公司影響約為虧損7.9-9億元。現代牧業和中國圣牧共同構成蒙牛的核心奶源。2013年蒙牛通過增持成為現代牧業最大的單一股東,此后進一步增持。2018 年蒙牛收購購中國圣牧奶業業務51%股權,并于 2020 年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以此控制了上游奶源。

        從2021年10月起,原奶價格已經連續下滑了三年,累計跌幅近30%。根據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發布的《2024年12月鮮活農產品(6.480, -0.10, -1.52%)供需形勢分析月報》,12 月份全國主產省生鮮乳平均收購價每公斤3.11 元,環比跌 0.3%,同比跌15.3%。在原奶供過于求,原奶價格持續下行的情況下,上游牧場面臨極大的壓力。

        蒙牛與伊利拉開差距 換帥后能否實現逆轉?

        從2024年上半年來看,蒙牛的各大業務板塊均在下滑。在總收入下滑12.61%的情況下,液態奶、冰淇淋、奶粉、奶酪收入分別下滑12.92%、21.75%、13.67%、6.28%。

        從收入體量來看,液體奶是蒙牛的核心收入來源,2023年達到820.71億元,其次是冰淇凌和奶酪,分別為60.26億元、43.57億元。

        和伊利對比,2023年伊利液體乳收入855.4億元,與蒙牛差距不大。但是奶粉及奶制品收入達到275.98億元,冷飲產品收入達到106.88億元,遠超蒙牛。2024年上半年,液體乳收入及冷飲收入下滑,但是奶粉及奶制品仍在增長。

        從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在多元化方面,蒙牛已經與伊利拉開差距。其實不只是奶粉業務,近幾年公司重倉押注的奶酪業務同樣不盡如人意。

        2021年7月蒙牛以29.71元每股的價格認購妙可藍多(17.680, -0.02, -0.11%)的定增,斥資29.99億元成為妙可藍多控股股東,此后,蒙牛不斷通過要約收購提升持股比例。而從2023年起,妙可藍多收入開始下滑,股價也一瀉千里。根據天風證券(4.800, 0.09, 1.91%)測算,蒙牛對妙可藍多持股成本在30元以上,而目前妙可藍多股價(前復權)在17元左右。

        隨著業績的下滑,蒙牛的財務壓力開始凸顯。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4年上半年,蒙牛賬面現金為113.53億元,而短期借貸及長期借貸當期到期部分為177.55億元,長期借貸238.07億元,有息負債總額達到415.62億元。

        從2019年以來蒙牛乳業的有息負債就在大幅增長,2022年更是從前一年的270.33億暴增至391.09億元,此后一直維持高位。其有息負債高企與前幾年不斷并購有很大關系。

        盧敏放2016年入主蒙牛,主導了蒙牛外延式擴張的過程。現在來看,過去幾年的并購并不算成功,盧敏放寄予厚望的奶粉業務也沒有達到預期,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蒙牛和伊利的差距越拉越大。

        事實上,2024年蒙牛大幅計提商譽減值,也被認為在“甩歷史包袱“。2024年蒙牛原總裁盧敏放離任,高飛正式接任,“輕裝上陣”是市場的一致預期。

        擺在新任總裁高飛面前的,是原奶過剩、乳制品消費低迷、行業競爭激烈的現狀,蒙牛能否實現逆轉,還有待時間檢驗。

]]>
2025-02-21 11:01:00資訊電鰻快報http://www.13010184.cn/html/2025/02/166896.htmlhttp://www.13010184.cn/uploads/picture/2025-02-21/67b7ed6f639e3.png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 午夜天堂 | 天天色国产 | 欧美视频一区在线 | 日韩在线综合 | 日本一二三区在线视频 | 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日本在线高清 | 亚洲欧洲精品久久 | 亚洲天天 | 亚洲伦理网站 | 五月激情网站 | 午夜影视在线 | 日韩黄色影院 | 七七久久综合 | 日本特黄a级高清免费酷网 日本特黄aaaaaaa大片 | 中文字幕女教师julia视频 | 天天色天天操天天 | 日韩a视频 | 青青青青久在线观看视频 | 视频一区二区免费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国产精品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越南一级淫片高清视频 | 视频日韩p影院永久免费 | 亚洲四虎影院 | 日韩欧美视频一区 | 亚洲福利在线观看 | 青青视频免费 | 日操夜操天天操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 | 四虎影院最新网站 | 天天射天天色天天干 |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 中国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中国性欧美 | 亚洲男人天堂影院 | 青青草原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日韩 欧美 亚洲 国产 |